【司马翎,原名吴思明,广州汕头人,将门之后,台湾新武侠宗师。其作气质高华,文采汪洋恣肆,兼得新旧两派之精髓。被专家誉为“还珠以降金庸之外最具才华者”。平生创作三十余部经典,台湾武侠评论权威《联合报》主编叶洪生为天下武侠作家排名,将其排为台湾武侠九大门派龙首,位在古老之前,名次仅次于金庸。】--引自司马翎武侠精品系列文首介绍
【香港的金庸,台湾的司马翎,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如从天下武侠小说中推举十部不朽作品,愚意金庸可占五部,而司马翎至少可占三部半。】--原《参花》主编,武侠研究专家,上官缨《磨剑斋随笔》
金庸与司马翎渊源掌故之一:
七十年代,香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作品《射雕英雄传》在台出版,因其中“射雕”二字,与诗词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相涉,遭到台湾当局查禁。金庸乃撰文列举诗文掌故,力陈“射雕”一词古已有之,仍无济于事。
为了既不违当局的禁令,又让广大读者能够读到金庸的作品,出版商想了一个办法,即将金庸的作品托在台湾作家名下出版。然而所托之人定要与金庸笔力声望相若,才不致辱没了金庸。当时司马翎在台湾武侠界具有龙头老大的地位,声望最高,有“新派领袖”之誉,故出版商乃将金庸作品更改书名,托在司马翎名下出版。
掌故之二:
台湾淡江大学研究院成立后,其中设有涉及中国文化史内容的课程,却没有对应的教材,后来他们发现在金庸与司马翎的作品中,蕴含着最为丰富的中华古文化的内涵,经学院讨论,乃将金庸与司马翎二位武侠大师的作品作为参考教材。
据悉,美国及新加坡的老华人也鼓励下一代阅读金庸和司马翎的作品,从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化。
【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家中,我唯一“迷”过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记得当年为了先睹为快,我几乎每天都呆在真善美出版社门口,等着看司马翎的新书。后来一集追一集的等烦了,一时技痒才学着写武侠小说。】--古龙
但由于司马翎去世较早,生前未有机会像金庸那样借再版时机对作品进行勘定加工,而其创作又是在商业文化的催发下完成,其作品明显存在瑕瑜并存的现象。
且为诸多盗版所害,以致广大读者难以真正读到司马翎作品的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