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永远不去动手写,那写作这件事就会一直难下去,直到我们人生结束。
所以说,干什么事都要趁早,尤其写作这件事,需要我们越早开始越好。
越早开始有两个好处,一是赢得了时间上的主动权,二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花更多的心思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关于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日本写作大师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的写作经历来回顾一下我们犹豫不决的心态。
写作这件事,越早越好
我33岁那年秋天决定以写小说为生。为了保持健康,我开始跑步,每天凌晨4点起床,写作4小时,跑10公里。
我是那种容易发胖的体质。我妻子却无论怎么吃也胖不起来。这让我时常陷入沉思:“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无需认真就能得到的东西,另一些人却需要付出很多才能换来。”
不过转念一想,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保持苗条的人不会像我这样重视饮食和运动,也许老化得更快。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从长计议。
几年之后,我终于步入小说家的行列,还成功减掉了多余的体重并戒掉了烟瘾。说起坚持跑步,总有人向我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超人啊!”说老实话,我觉得跑步这东西和意志没多大关联。能坚持跑步,恐怕还是因为这项运动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场所。
人生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村上春树
从作家村上春树的经历我们可以提取到一些关键信息:一是他决定开始步入写小说行列,决定意味着深思熟虑后的喜欢,而附加的运动是合乎自己的需求;二是说到了公平,说有些人不需要付出努力,身材同样可以保持苗条,而有些人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能换来些许身体优势;三是谈到了喜欢这件事,喜欢的自然坚持,不喜欢的不能长久。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对待写作这件事还是要跟喜欢挂上钩的,但由于不知道如何开始写而不敢动手的,今天我们试着去从《精简写作》这本书找找答案。这本书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写作可以从短文开始,而开始之前需要做一些必备的工作,然而开始写作之后还有许多注意事项,还告诉我们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各种技巧,最后通过写短文的方式让我们喜欢写作,不再让我们畏惧一提到写作“非的是那种长篇大论,而不是短小精悍”。
《精简写作》
如何写短文:怎么从短文入手,提高写作能力
我们考虑写作的时候,往往思维会停在“如何写”的问题上,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此刻,我们要转换思维,将“如何写”转换为“我该怎么做,才能写”。
“如何写”之后让你苦思冥想在“写”这个字上,当然写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除了虚构作品。当我们考虑“我该怎么做,才能写时”我们的思维点在寻求办法上,寻求办法让自己动手去写,而不是一直考虑“写”而不动手。
转换完思维,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来看看写短文之前的三步法:
在《笔记本》一书中说道:“要有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你最喜欢、意义深长的句子”。
对了,收集的重点是一本笔记本,见到自己喜欢的句子,灵感乍现的短句随时记录下来。在不同的场景记下不同的句子,少则几个字,多则一句话,只要你有有趣的发现,就不要爱惜自己的笔记本,大胆记录下来。
记在笔记本上的好处是,方便查阅和随时翻看。最重要的还是随手练习。练习这部分后面去讲。所以,笔记在手,记录在你,查阅在你,要多记,多思。
随身携带笔记本
我们知道练习书法之前先要临摹。写作跟学书法一样,前期需要追大师的“短”作品进行思考揣摩。
追作家“短”的作品,虽然追的是作品,但真正看的是里面深层次的内容。一些作家喜欢写短文,尤其是新闻写作者,必须要有强大的压缩能力,压缩不是盲目删去,而是批判性地表示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你要得有系统的练习,去追,去练习,去读。关上门窗问自己,我可以漏掉哪些信息,需要保留哪些信息。还需要有一种必不可少的专注,选取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段。
从而从追到专注、巧妙、精细。
比如作家马克吐温说的这句话:为什么你坐在那儿,看上去就像一个没写地址的邮封?
下面,我们可以对这句话进行自己的思考:没写地址的邮封是不是说了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又或是有了一种讽刺意味。
然而,我们可以顺着练习一下:为什么你站在那儿,看上去就像拿了一张没有目的地的车票?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练习,此处是我当时的简单练习,大家可以有更好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更好练习。
重复练习
着手练习方面着重在追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在空白地方即兴练习,一是可以散发思维,二是培养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
“做一名真正的读者”需要在“书页上做标注”。
短文中的写作技巧,我们该如何应用到写作上:
若说收集是为了准备写作之前而开始的工作,那么写作中的技巧就是为了让写变得更加美观,更加具有可读性。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讲以下三种技巧:
所有侧重指的是需要我们在记录之后,在练习过程中要有一种“非对称”的结构表达,“非对称”要从语言的概念,语境入手,写出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而非写出相关性。
这些练习都如阶梯般缓慢抬升。或许,你到最顶端的台阶看到最后一抹阳光,或许,你只能看到日落斜影,也许,你什么都看不到,这都取决于你怎么巧妙地运用它。
切中重点,我们要围绕核心概念去写,而不是东一棒槌,西一榔头,这样去写只会变得更加散乱,不仅突出不了重点,而且还比较繁杂。
所以,切中重点的精华在于高度浓缩再浓缩,围绕重点的重点,所谓核心。这就像研究《诗经》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去推敲,然后在内心产生奇妙的理解。
改写套路是要我们对经典作品中经典语句的善改,这种做法不是要我们善于发现经典之美,而是通过发现去改得更加幽默。
比如莎士比亚原句:“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正如多萝西·帕克说的:“简洁是内衣的灵魂”。
将“智慧”改为“内衣”,若前者更适用于在正式场合的正式表达中,在后者会不会更适用于身边的好朋友之间。
删减多出来的文字让文章变得更加轻巧,看起来简洁。在《风格的要素》一书中提到:“删掉多余的词”。
删除多余的词
这方面,主要是在我们下笔成章之后要进行的工作,而这项工作细细一想则在我们下笔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下笔之前要构思好哪方面要侧重去描写,哪方面要缩减,在下笔之前已经在脑海中删减一部分多余的,其次等文章写成之后,在逐字逐句去看,在看的过程中删去不太需要的文字。
技巧只是让文字本身变得更优美,而我们做这些正是还原了文字原来的面目,不同的是,当我们写出来这些文字之后,这些文字恰如其分的融入某些情感元素。
如何带着目的去写短文,让写变得更高效:
带着最纯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看到你写的文字。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写作风格的贫瘠海洋里彷徨”这是贝尔写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极为激烈的竞争,所以,短文写作是一个从学到练习,然后去写,最终展现在读者眼前这样一个过程。
在写作中:“共同关注是第一要素”。
在写之前要告诉读者这不会浪费你的时间,这篇文章将拥有与它篇幅不相符的力量,你读了它肯定会获益匪浅。
而要写出让人获益匪浅的句子免不了这些要素:
在写的过程中尽量使句子保持幽默。
如吉恩·温佳腾写道:“我尽量把有趣的词放在句末”。这就和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结果有很大关系。例如我们考完试,我们往往会注重考试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小差错。所以将有趣的词放在句末是为了符合我们迫切知道结果的某种需求。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要素,就是让句子听上去富有智慧,举个例子:
一名叫布兰奇·阿巴特的英国妇人为已婚丈夫写的一本书名为《不要》(Dont's)的书。这本书里有一句对丈夫建议的话:“不要希望你的妻子在任何问题上和你想法一致。确实有些男人喜欢别人附和他,但过一段时间会变得很无聊”。
这句话富有智慧的是前半句“不要希望你的妻子在任何问题上和你想法一致”。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保持自己独立客观的想法是一个所持有的特权,所以我们不要太在意在任何问题上你的妻子、朋友、家人会和你站在同一点上,当然也不排除极端情况下的高度相似的相同观点。
所以,在写的过程中要运用好这些要素,使这些要素在句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挥更大作用
且看且思:我们期初不会写作关系不大,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深思熟虑之后的开始,当我们决定要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就像作家村上春树,从33岁开始决定写,一直坚持到现在。
短文写作是我们简单入手的写作门槛,有时候短文写作的字数可以是一句话,短则几个字,这些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去写了,我们认真思考之后去写了。
从收集短文素材到练习,再到技巧地运用,再让各要素之间完美契合,再加上删减多余的文字,这不就是你写出来的最优美短文吗。
我们刚开始不要追其“长”,而是先追其“短”,而后求其“长”。短有短的妙用,长有长的深沉,不管怎样,先从简单开始,再去尝试更高一阶的写法。
《精简写作》的作者在最后说过一句话:“只有带着高尚的,至少是有用的目的去写作,技巧上的成就才显得重要。”同样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我们,我们写作是为了传达有用的信息,而高尚的目的则是注入了真情实感,文字中的技巧通过你正确的价值观而表现出更有魅力的吸引力。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精简写作》——(美)罗伊·彼得·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