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一场“新冠肺炎”的疫情,成为一把尺子,丈量出了各地政府的管理能力、为企业服务的诚意。
以2月12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为分水岭,抗疫已经从前期的“疫情防控”转向“防控+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其中复工复产,成为最重要的内容。
在“常委会”的新闻通稿里,中央明确提出了如下要求:
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要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
要分类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湖北省当前首要任务是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其他省份要根据实情分类精准防控,感染人数较少的大多数地市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
这是非常强烈的“纠偏”信号,也意味着“抗疫”进入了新阶段。
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疫情并不严重的地区,仍然为企业复工设置重重障碍。比如西南某城市的复工审批表,就在朋友圈刷屏:
这是西南一个地级市的复工申请,竟然需要盖9个章。
而这个总人口数千万的省份,只有不到500个确诊病例;至于这个城市,常住人口400多万,19个确诊病例。
有必要这样紧张吗?有必要这样折腾企业吗?
这样的做法令人费解。
但事实上,这就是目前多数省市的做法。
担心疫情反弹,对复工复产审批门槛很多,对解决企业困难花费的心思、精力都远远不够。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再次看到了浙江非同一般的表现。
其中杭州和义乌这两个城市,令人眼前一亮。
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杭州跟劳务输出省主动联系,定制了一系列“务工人员返程专列”。
2月16日下午1点57分,载有近300名贵州籍务工人员的G4138次列车从贵阳北站开出,并于当晚10点达到杭州。
转自:中新视频
这成为今年春运后,全国铁路首趟定制务工人员返程专列。
2月17日上午9点多,杭州复工人员定制专列的第二趟列车从成都东站开出,数百名川籍务工人员踏上前往杭州复工的旅途。
为了防范疫情,对所有乘车的务工人员都要求做好“健康码”的申领和审核,上车之前测量体温、核对身份。
也就是说,短短两天里,杭州就主动对接了至少两个省、拉回了两火车的外来务工人员。
每年春运之后,很多沿海大省都会组织“务工人员返程专列”,但今年情况非常特殊,杭州是第一个有勇气这样做的城市,而且做得组织有序、很有规模。
这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担当:在疫情仍然肆虐的时候,地方官员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官帽”是否安稳,而是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
至于义乌,步子就迈得更大。
2月16日,义乌市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推出《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其中有力度惊人的“复工交通补贴”:
1、给予企业包车补助。
对企业通过包车、企业间拼车等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员工所产生的包车费用,由市政府全额补助。
2、给予自行返义员工补贴。
对2月22日前通过铁路列车、客运汽车方式来义的企业员工,车票费用全额补贴;对2月23日至2月29日来义的企业员工,减半补贴。
对于自驾返义员工,在2月22日前返回的,按照同地区乘坐铁路列车标准给予补贴,确无铁路列车的,参照客运汽车标准;
2月23日至2月29日来义的,减半补贴。
对老员工带新员工来义的,经义乌企业确认,可同等享受上述补贴政策。初次来义求职人员可享受三天免费食宿。
3、落实专车接送。
对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员工,由政府组织专车、铁路专列、专门车厢负责接送,包车费用由市政府全额保障。
4、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义乌非公企业引进职工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一次引进5人以上的,每人补贴500元;一次引进20人以上的,每人补贴1000元。
5、鼓励企业多途径招录新员工。
义乌非公企业直接招用首次在义就业员工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1000元/人的补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优惠适用于全市所有非公企业,在义乌已经承接在建项目的外地企业参照适用。
政策有效期是“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至省政府一级响应解除后三个月止”。
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担当?
这就是大气,这就是担当。
义乌只是一个县级市,虽然经济发达,位居百强县13位。但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财政也不算宽裕。
根据义乌官方的数据,2019年义乌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52.4亿元,同比下降0.7%。
但义乌敢于把钱花在刀刃上,用在企业身上。
所以虽然2019年全国外贸整体不太景气,但义乌进出口增幅达到12%。
整个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在2019年大增了13.7%,显示了强大的竞争力。
上图是中国邮政总局公布的2019年主要城市的快递业务量(收入)排行,义乌因为小商品市场超级发达,快递业务收入高居全国第六(金华的快递业务,主要在义乌),超过了苏州、东莞这样的制造业大市,也显示了这个县级市的勃勃生机。
义乌为什么在经济不景气的2019年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就是因为地方政府深深懂得,企业是义乌的立身之本,外来劳务工是义乌的发展之基。
所以,当企业遇到灭顶之灾、员工收入随时归零的关键时刻,他们敢于站出来,把风险留给自己,把机会留给企业和劳务工。
这就是杭州,这就是义乌,这就是浙江。
当其他疫情更轻的城市,为复工复产而折腾企业、让企业到处盖章的时候,杭州的地方官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金,变成了拯救企业的重要动能。
这些年,很多人对浙江、对杭州的崛起不服气、看不懂。
其实这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一场疫情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有见财经,您的专属金融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