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但至今看来还让人觉得青春尚在、回味无穷,而这部经典作品幕后的故事,也绝对称得上精彩!
1、来自马丁·斯科塞斯的鼓励在1992年3月的时候,姜文到美国拜访了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并且去到他的片场探班、学习。
当时姜文向他讲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故事,也表达了自己对当导演的担忧。
马丁·斯科塞斯当时就毫不犹豫地鼓励他“Just Do It”,并且在姜文回国后,将自己导演的电影《出租车司机》的分场大纲和许多片场手记寄给了他,《阳光灿烂的日子》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与支持中开拍的。
2、选角历程最开始剧组选择“马小军”的标准是“长得像姜文”,但挑来挑去也没有合适的。直到姜文的母亲来了,觉得夏雨挺像姜文中学时的样子,这才将这个角色定下来。
最初宁静也并不是米兰的第一人选。有一次姜文把几个候选人叫到一起吃饭,可是又没明确说要选谁,宁静的暴脾气当时就急了,心想:这还有完没完,也不给个痛快话。于是她干脆拍桌子走人了。
不过后来姜文觉得,在饭厅远远看到宁静时候的感觉特别好,还是她更适合这个角色,这才又把宁静请了回来,成就了经典的“米兰”。
3、拍戏的过程并不够“阳光灿烂”为了让演员们尽快进入角色,姜文实行了“全封闭训练”,演员们必须穿上军装、住进部队营房、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每天背诵毛主席语录、听红色歌曲,以找到当年的感觉。
电影开拍的第一场就是马小军他们在澡堂的戏,这场戏足足拍了三天三夜,夏雨觉得自己都要在水龙头下淋得脱皮了。
而且影片中看似阳光灿烂的样子,其实有2/3的内容是在10度以下的秋冬季节完成拍摄的,特别是马小军冒着倾盆大雨去找米兰表白的时候,其实是零下十几度的北京冬天。
4、宁静嫌自己胖当年拍摄的时候,姜文导演原本是希望宁静再瘦一点儿的,但宁静自己意会错了。
其实她刚去的时候并不胖,后来看了很多画报,那时候的人都比较丰满,宁静自己当时也感觉那样挺好看的。
宁静后来回忆说:“我当时腿那么粗,长卫老师还要用广角拍摄,他们觉得很好看,但我看的时候每每都被惊吓到,当时总以为自己是被恶搞了。”
5、最耗片的电影有一场戏是马小军见到米兰家里挂着的照片,一下就丢了魂。姜文觉得王朔在原著中将这一段描写得十分精彩,可到他拍的时候,怎么也拍不出那个味道。
为此,姜文足足用了4本胶片(约40分钟),等于是一共拍了23040张照片,才终于从中选出了一张满意的。
在拍摄过程中,还有很多场合都是姜文的临时发挥,他是一个特别注重捕捉现场即兴灵感的人,正因如此,整部影片拍下来,素材总共有25万英尺,创下了中国导演耗片比的最高纪录。
6、遗憾总是难免的1994年,姜文邀请方化老师饰演“老将军”的头天晚上,特意重新看了一遍《平原游击队》,他从小就看方化老师的电影,因此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就想好了,一定要请方化老师来出演这个角色。
但在拍摄期间,方化老师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虽然现在看来那句“小孩,在哪里?”很经典,可老师本人总觉得自己没能很好地完成拍摄任务,还主动找姜文要求降薪。
然而遗憾的是,1994年11月7日,就在他离开摄制组不久之后因病去世,方化老师并未能看到这部他十分期待的电影上映。
7、有趣的小细节1994年9月9日,《阳光灿烂的日子》正式在威尼斯首映。
但姜文却不小心错放成了意大利文字幕,使得在场包括主席大卫·林奇在内的英语国家评审团们,只能连蒙带猜地看完片子。
在这点小小的失误后,夏雨还是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但他是在第二天接受《青岛晚报》记者采访时才知道,原来自己“不小心”成了威尼斯最年轻的影帝。
8、超级粉丝昆汀·塔伦蒂诺美国鬼才导演昆汀看完电影后,毫不掩饰对片子的喜爱,还特地与电影海报合了影,并与姜文成了彼此欣赏的好哥们。
1995年10月,他来到北京特地参观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制片公司,还去到姜文主演的《秦颂》片场探班,看来有才华的人总是相互吸引。
9、阳光灿烂的北京一日游路线电影中马小军家的位置,位于东直门的北新仓胡同;而米兰家取景地在东城区张自忠路上的段祺瑞执政旧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人第一次相见的地方,则位于车公庄大街的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还有打群架的卢沟桥、见到于北蓓的恭王府花园,看演出的北京展览馆等等,如果你感兴趣,绝对可以跟着剧组来趟“北京一日游”。
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已经有了4K修复版,比原版在时间上还要长出几分钟,突然很想重温一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