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无愧是武侠经典中的经典!后世凡研究武侠的都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借鉴之处。
古龙的好作品很多,但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在我看来主要是2部,1个是前期的《多情剑客无情剑》,还1个就是这部《白玉老虎》。与这部有区别,《多情剑客》主要是人物能立起来,塑造的惟妙惟肖令人难忘,《白玉老虎》就不单单是人物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所营造的一种独特武侠韵味。在白玉老虎中,古龙构造了一个虚幻的江湖世界,这个世界精巧,复杂,残酷,冷血,狡诈,机智,悲愤,伤感,我相信任何读这部书的人都会被这个世界深深吸引,不仅感叹他的博大无情,吞噬天地,又会感怀他的反复无常,人性挣扎,可以说,在这部书的江湖世界里,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超现实感般的“真实”!
通常我们评价金庸和古龙,总说“金庸厚重,古龙飘逸”,说的就是金古2人在书里所展现的完全不同的江湖观感。很多人说金庸的小说更具“真实性”,这是肯定的,因为金的书首先绝大部分是有历史依托的,其次更重要的是,金对人物描绘角度与情节推进,都比较符合正常人的行事逻辑与方式,人物之间的感情,师承,思绪与生活等设定,即便有夸张成分,但是透过金的“稳重”文风,不会觉得突兀;而古龙的风格则完全不同,他硬生生把很多无关紧要的元素抛掉,只单单聚焦在人物于江湖世界中的性格,行动,本能与情感上,加上文风“潇洒”,所以在某些场景下更加能烘托出一种奇幻的江湖视觉效果来,当然,这么做也是有弊端的
比如:金的书里,主角与某个人物相遇,肯定会有背景交代与承上启下的情节传承作为连接,古的书里,有时候主角莫名其妙吃个饭就遇到某人,做个事就遇到某人,很多对后面的情节推动也无关,这点就让许多“较真”的读者无语;你可以说古比较随性,但莫名其妙就是莫名其妙;再比如:金的书,前后连贯性非常强,往往会牵涉宿怨,上下可越百年,如《笑傲》里从最初灭门到最后的五派争雄,金一开始就布局好了,很少看到金的书里有写坑不填的情况,但古就不是这样,很多时候场面精彩纷呈,但往往一瞬即逝,后面再也不出现,这一点不要说其他古书,即便《白玉老虎》这部经典里也是如此,所以,从综合文学性来评价,古对于武侠的“完成度”不如金,这应该是定论
但,古的价值恰恰不在于有条不紊的“稳重”,“事无巨细”,“逻辑严谨”,“一招一式”,不在于描绘历史上可能真实出现过的江湖世界,而是在于他笔下的江湖有一种超越普通真实历史的超“真实感”。这种超“真实感”的一大前提就是古龙敢想,敢写,你看古龙写的书,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大胆”: 《决战前后》里最后一战是在紫禁城顶,金就绝无可能开这种玩笑,他或许会借韦小宝的心理活动将皇宫比喻成青楼,但事实本身,金不会逾越历史的真实性,古就不管那么多,谁说紫禁城顶不可以是天下无双的侠士决斗场?简直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太白式狂傲的翻版!很多时候你无法想象古将文字驾驭到一定境界后对读者的精神感染力,看金的书会感动,会激赏,会赞同,但唯有看古的书才会有大汗淋漓,身临其境,跃跃欲试之感,当然,古的文字在气氛烘托上到了后期几乎就是教科书式的范本,真正的打斗只是瞬间,而打斗之前的准备却足足可以让人浮一大白
古的超“真实感”除了“无所不可为”的洒脱,最关键还在于向你描绘的江湖实在太tmd残酷了,太现实了!如果说金的武侠是“成人童话”,那么古的武侠就真的是“成人动作片”,哪有什么机缘巧合惊世武功?哪有什么莺莺燕燕花好月圆?哪有什么惺惺相惜互相敬重?哪有什么关键时候高人来助?都是骗人的!!比如:《多情剑客》里吕凤先一开始打算帮李寻欢去杀林仙儿,结果见到了林舍不得杀却与之如漆似胶,后来上官惊虹一到,让林仙儿跟他走,吕不想让林走,让林选,林左顾右盼,最后跑到上官处,吕凤先这么骄傲的人一刹那就彻底精神崩溃了 —— 这种描写太赤裸裸了,因为真实的世界就完全是这样的!金会这样写吗?不会,这就是差别!古丝毫不给人性留任何面子! 再比如《多情剑客》李寻欢的结拜兄弟龙啸云出卖李之后把他锁起来,然后走进牢室说“兄弟,我来看你了”,古写到:这个人说出兄弟2个字的时候居然很自然很贴切,听口气就仿佛李寻欢真的是他世上最好的朋友和兄弟,天下居然有这样的人,你看到这样的人,你还能说什么呢?!书到此处,你当作何感想?这不是真实是什么?这种真实的残酷,真实的鄙陋,真实的痛苦,在古的书中比比皆是,不得不说,古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很深刻!
最后说回《白玉老虎》,古曾经说过:故事情节有尽时,唯有人性永远复杂不变,只有写人性才可以永远写下去!相信《白玉》这部书完美体现了这一观点,因为推动这部书的就是赵无忌内心的各类冲突!虽然单纯从故事结构上来说,《白玉》堪称古书之最:萧东楼和地藏之间的无奈;小雷对四娘的畸恋;无忌对战七爷的手笔,狮子林之战的峰回路转,无忌唐玉互斗的波谲云诡,唐家堡的滴水不漏,乃至最后白玉老虎的真相,无一不是奇思妙想,结构井然,妙到毫巅,但,真正让人沉浸于此而久久无法忘怀的,其实也恰是古龙所重点刻画的主角内心世界,这一次,古在书中非常罕见的描写了主角内心的渐次变化,从自在到自觉,从悲伤到决心,从沉沦到坚定,从无畏到见机,从轻率到深沉,从最初的复仇执念到了解真相后的信念崩溃,完全多层次立体式的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精巧的人性的变化过程,即此一而论,此书当在武侠史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被人诟病的结局,除了宏大的篇幅有驾驭难度古龙不擅长外,我相信更重要的原因是古自己根本不愿意写下去:
无忌做了那么多改变,做了那么大牺牲,做了那么大努力,几乎放弃了一切,冒险换来的事实只能证明一件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唐家堡几乎是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江湖帮派面对世家势力的一次彻底臣服,纵然有南海张二哥的热血,丁弃的忠心,郭雀儿的友情,上官韧的坚韧,司空晓风的奇计,但在崩塌前夕都永远只能是一出英雄不悔人生的最后挽歌!古龙虽然写的书具有超越普通历史的超“真实感”,但古书的结局大多不错,比如《多情剑客》最后李寻欢终究还是得到了小红的爱,终究还是战胜了金钱帮,但《白玉老虎》再写下去,无论怎么写,也写不到胜利的那一天,硬写胜利就破坏了真正的“真实感”,但是真要顺着铺好的路写,有的只能是悲剧,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结局,古龙已经痛苦到不能再写了
这就是真正的现实“真实感”,古在《白玉老虎》里终于对现实世界的残酷表达了他最后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