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赌,读了贾平凹的这几段奇文,你一定会大跌眼镜。
“刘家兄弟有六,皆谙安气功中医,少雄排行第二,六岁入天柱山师灵岩道长,其悟性最高。天柱为东汉左慈炼丹地,养生内外丹术散落民间,至少雄出,演练整理成体系。
“少雄身长癯瘦,不留胡须,西装革履,但一脸高古,颇有神仙风骨。稍一作功,双手合十,则食指生烟,袅袅如焚香。有气功之人,能见其头上光圈。他遥测看病,被测者心服口服,不承认者,令其去医院检查,无有不准。更知晓某人三十年前事,三十年后情,人以为神,在他面前没有秘密可守,倒有怕他的,不敢与其相处。
“据说他修炼有丹,能顺经络周转,天目洞开,看世界是另一种结构。所到之处,总有人企图他能为己打开天目穴,他绝少应允,认为两眼能观六色即可,若多一眼,看透一切,则人生不为其人生了。故从此不言其他,只视查病情,“盖世华佗”遂鹊起。”【《我所认识的气功师刘少雄》(节选)贾平凹】
高中时在地摊上买过一本《废都》,当时也不知道贾平凹是何许人,随手买来读的。年纪小,并不是太能理解书中的内容,但是对这个“此处作者删去□□字”印象深刻,深恨作者太可恶。
后来还在某本字帖上读过一封台湾作家三毛写给贾平凹的信,信中对贾平凹推崇备至:
“平凹先生,您是大师级的作家,看了您的小说之后,我胸口闷住已有很久,这种情形,在看《红楼梦》,看张爱玲时也出现过。”
在我眼中,三毛已然是“大师”了,既然她称贾平凹为“大师”,那肯定错不了。从此贾平凹在我这个文艺青年心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虽然不是他的每部作品都读过,但是他每有作品推出,我都会关注——不论我在不在干文字工作。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还直替贾平凹抱不平,认为贾平凹更有资格获奖。
后来我读了不少科普方面的书,更习惯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了。回头审视过去对我影响很深的贾平凹,我隐隐感觉他缺乏科学精神。《废都》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牛是依了庄之蝶的建议来到西京城里,庄之蝶又是每次趴下身子去用口吮吃,牛对庄之蝶就感激起来,每每见到他便阵叫致意,自听了他又说牛像个哲学家,从此真的有了人的思维,以哲学家的目光来看这个城市了,只是不会说人的语言,所以人却不知晓。”
有心的人不难发现,《废都》中庄之蝶身上处处都有贾平凹的影子。我感觉贾平凹写庄之蝶趴到牛肚子下直接喝牛奶,是想表现庄之蝶的洒脱率真。但是他很显然并不了解人是不能直接这样喝牛奶的,各种细菌太多,让庄之蝶这样喝牛奶哪里能表现名仕的潇洒呢?分明是表现无知嘛。
但我还是在试图说服自己:虽然贾平凹小说中有很多神神道道的情节,但那是“魔幻现实主义”,是作家的艺术手法,不应该用科学的尺子来衡量艺术。直到我看到了上面那篇《我所认识的气功师刘少雄》,我默默地把他的书都从书架上收起来塞到床底下去了。
虽然作家不是科学家,但是作家是一个民族的精英,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民族文化的代言人,这一点应该是不容否认的吧?
一个在中国如此重要的的作家,不仅在中国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还在国际上获得过“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美孚飞马文学奖”,在国内外都拥有大批读者,怎么能如此缺乏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呢?
中华民族这个古老伟大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深厚文化积淀。我们需要有人站出来讲述自己民族的故事,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奋斗,我们的价值观,但是贾平凹这样严重缺乏科学精神的作家真的合适担当这个角色吗?
当然,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作家,贾平凹的文字功力深厚,只要不瞎都看得见,甚至可以说在文字方面他是一个天才。同时他还有着异于常人的旺盛的创作力。
这篇《我所认识的气功师刘少雄》是一篇贾平凹早期的作品,其实他同时还写了另一个名叫佟俊杰的气功师,同样让我大开眼界。
“佟氏死而复生,懂得了生与死的界限,意欲有一催眠功法。恰马王堆发掘,得见一彩色帛画《导引图》,潜心琢磨,忽有顿悟,得出《导引催眠功》,为治失眠症。初,患者不信。四处游说,办表演会,当场发功,几十人几百人当即昏睡不醒。遂名声大振,求医者不绝。”
贾平凹在介绍佟俊杰时,非常明显流露出了自己的立场——他是相信佟俊杰的神奇功法的。
这两篇介绍著名气功师的奇葩文字大约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中国曾刮起过一股“气功热”,全民对气功、特异功能着迷。不难看出贾平凹曾经也是一个狂热的气功迷。
也许有人要说,那个年代人们都缺乏科学精神,现在的贾平凹肯定不一样了。我买了贾平凹最近推出的长篇小说《山本》,发现还是一如既往的魔幻。
了解一个作家真实的想法,还是要看他的散文,看小说不太好判断。我们再来看看贾平凹在散文《祭父》中的一段文字:
“父亲在水米不进的那天,猫也开始不吃,十一日中午猫悄然毙命,七个小时候父亲也倒了头。”
这是他作品中一贯有的神秘主义风格。这个源头大概是来自屈原。贾平凹在一次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韩鲁华对谈时说屈原对自己影响很大:
“屈原主要是学他的神秘感,他的诗写的天上地下,神神秘秘。”
屈原生活在什么年代?古代科学不昌明,屈原看风雨雷电什么都神秘,而你贾老师生活在什么年代?你不搞那一套行不行?难道要表现你的想法,要达到创作的初衷,非得借助于那些“神秘感”?
我斗胆说一句,从贾平凹的人生经历看,他似乎的确是缺乏科学方面的基本训练。他父亲是乡村教师,教语文的,他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工农兵大学生)。他平常大概也不看科学方面的书,主要接触的人又都是文艺界的人,主要精力都放在小说创作上了,因此知识结构有了缺陷。
我们国家科学技术虽然取得了重要发展,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科学素养还并不高。根据中国科协2018年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当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只有8.47%。
别人可以没有科学素养,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客观上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你得有科学素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