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茅台酒是中国的“国酒”,在全球享有三大蒸馏名酒之一的称号,在国内也是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茅台酒有着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成为中国酒文化的先锋代表。
如今茅台酒仍然大受追捧,但你知道半个多世纪前,中国曾经秘密“克隆”了茅台酒吗?如今被“克隆”的酒仍然再买,但价格却天差地别!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茅台酒的这一段“秘史”。
茅台酒
茅台酒身价高,主席想要年产1万吨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当时茅台酒已经是国酒。在会议间隙,主席忽然对茅台酒产生了兴趣,他把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周林请到身边,亲自问起了茅台酒为何如此醇香的“秘密”。
主席听闻茅台酒就是用当年的四渡赤水搞出来的酒,不仅笑谈道:“茅台酒,何不搞它一万吨呢?”
主席收藏的茅台酒
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提出要扩大茅台酒生产的设想。但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万吨茅台的愿望一直被搁浅到1974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茅台酒的万吨设想又重新被提出,并开始立项调研。为何当时的茅台酒会被如此重视呢?除了国酒享誉中外之外,茅台酒最大的特点就是值钱。
按照当时的物价,1吨茅台酒相当于40吨钢材或者700辆自行车,茅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国家非常重视茅台酒的扩大生产。
“火烧白宫”
“异地茅台”项目启动,配置几乎100%复制1974年,上级下达了“建立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的秘密文件,同年“异地茅台”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它在民间还有另一个别名,叫“一号工程”。
为了保证复制酒的“原汁原味”,这项工程被严格要求必须“同宗同脉”,几乎达到了100%的复制:
茅台酒酒厂位于遵义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异地茅台”选址也在遵义,为汇川区北郊十字铺,两地相差仅130多公里。而且这里的地形与茅台酒厂的极为相似,连年平均气温、温度也非常相近。
茅台酒第一酒厂
试验厂所用的所有原料、设备,甚至是砌窖池用的青石都是从茅台原厂原封不动地搬过来的,大解放运送了20来趟才把所有材料运输完。
试验厂配置了茅台原厂骨干28人,包括原茅台酒厂厂长郑光先、副总工程师杨仁勉、实验室副主任林宝财,以及茅台白酒师郑英才的关门弟子张支云等等。
除了领导阶层,还包括车间技术人员和评酒技师等重要岗位的员工,可见当初国家对这项工程的重视程度。
茅台酒酿酒工艺
10年后复制酒出炉,测评分数高达93.2酿酒是漫长的,再等待10年之久,复制茅台终于进入了鉴定环节。
1985年,在经历9个周期、63个轮次试验、3000 多次分析研究后,终于要公布成绩了。当时参加鉴定的评委大咖云集,包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酒泰斗周恒刚、著名酿造专家熊子书等28位领导和专家。
在经过化学分析、感官定性评定等多方位品鉴,最终鉴定委员会给予了复制酒93.2的高分,且附上了“基本具有茅台油风格”、“质量接近市售茅台油水平”的评价。
“异地茅台”项目宣告成功,而复制酒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叫珍酒。
珍酒图片
茅台酒与珍酒,同宗同源为何价格天差地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茅台依旧大受欢迎,而珍酒却越来越鲜为人知,甚至都没有跻身中国三大名酒的行列,如今二者同品系的价格差竟高达5倍!这让珍酒很不服气,毕竟和茅台同根生,为何差距这么大呢?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珍酒随着历史发展,也逐渐脱离了开发时设想的轨道。
茅台酒酿造工艺
其一,酿酒需要时间,而珍酒毕竟是复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纠正偏差,这就为其生产投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年珍酒出世后,国家依然在号召珍酒要将研发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可见当年的93.2毕竟不是100分,差距还是有的。
其二,珍酒并没有大规模的投放市场,当年也仅仅是专供于中央警卫局、钓鱼台国宾馆、北戴河疗养院等少数单位,且只有少量的外销,所以一开始它的销路窄,品牌就没有做起来。
茅台酒酿造工艺
其三,在之后的经营中,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珍酒集团曾经出现过资金链断裂的情况。2008年底,珍酒厂已经资不抵债,不得不破产重组。
其四,珍酒几乎100%复制了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但有一样是珍酒永远也复制不了的,那就是地址。虽然珍酒厂与茅台酒相近只有130公里,但茅台酒就是凭借地理上细微的差别,完全碾压珍酒不知几个级别。
茅台镇
茅台酒在我国商标认定中,是被认定为地理标志的,这就意味着只有特殊且唯一的地点,才能获此佳酿。为此茅台酒也在2001年成为了中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的保护产品。
由此可见,珍酒是注定战胜不了“先天缺陷”的,也难怪试验了这么多年,同根生的两个品牌彻底走向了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