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说明文阅读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二、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
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
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3.按写作方法分:
(1)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2)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文艺色彩,如
《看云识天气》。
(3)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如《从甲
骨文到缩微图书》。
(4)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三、说明文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它表达方式。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含义、特点、演
变等为主要内容。
四、说明方式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说明方式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1.平实说明: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的说明事物。
2.生动说明:就是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说明事物。在说明事物时,多运用形象性的动
词、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有时在说明时为了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
往往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的说明方式。
2
五、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
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
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内,
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的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常见有十种逻辑顺序
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
③由原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
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体;
⑦由具体到抽象;⑧由简单到复杂;
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综合。
六、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
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
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七、说明方法
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
图表。
1.举例子: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收到对事物认识
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
3
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使读者对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认识具体
化、形象化。
2.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需要根据其性质、功用等不同的标准、角度,把事物
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如《看云识天气》按光彩分:晕、华、虹、霞。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生动性。《看云识天气》中"有时象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象一块洁白的绫纱",运用打比
方的方法,不但使卷云的特征更为具体鲜明,而且生动优美。
4.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说明分用确数和概数(约数)。确数,用准
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有些事物用具体数字加以说明
更容易突出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米。"文中用一系列数字说明,准确具体。
5.作比较: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有横向比较
(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作比较说明更益于把事物或事理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大自然的语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
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
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
北常感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其中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
6.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就是给事物下一个准确定
义,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叶绿体吸
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了废气——氧,
这就是光合作用。《食物从何处来》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7.作诠释: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的认识。如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
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恐龙无处不在》。这段文字,对"板块构造"说进行了诠释。
8.摹状貌:用描写的方法,摹写事物情状的方法。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
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9.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4
八、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如何体
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1.通过确切的数字,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如《死海不死》中有这样一句话:"最近十年
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确切的数字用语科学准确的反映出死海的前景。
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中国石拱桥》中"旅人
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
有。"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都是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
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向沙漠进军》中"征服沙漠
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最主要"修饰武器,明确的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
九、说明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
1.中心句:段落里能体现中心的句子。往往位于段首或段中或段末。有时段中没有现成
的中心句,但是有中心,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来中心句。
2.支撑句:对中心句起支撑作用的分析、解释、举例的句子
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7.对文章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感悟与评价
8.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