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果——笔杆贩子
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
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二.简•奥斯汀——不爱署名
这位备受赞誉的作家一生执笔了六部小说,其中有两部是在她病逝后出版。她的浪漫小说作品使她成为在英语文学界读者范围最广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1813),《爱玛》(1815),《理智与情感》(1811)。
趣事:在她生前出版的小说中没有一部是以她的名字出版,《理智与情感》署名为“一位女士”,《傲慢与偏见》则只是单纯地署名为“《傲慢与偏见》的作者”。
三.巴尔扎克——小学时的作文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一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作业本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分,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作业本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小子天赋不高,灵气不多,凭这很难当作家。”
老太太听后,发自内心地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也禁不住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老师。
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忽视了孩子将来的努力。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巴尔扎克在成名之前,他写的那些文稿不断地被退了回来,他陷入困境,负债累累。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开水。但是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正是在这段最为失意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破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的粗大手杖,并在手杖上刻了一行鞭策自己的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
正是这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座右铭,支持他度过了难关。后来,柳暗花明,他果然成功了,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
巴尔扎克的作业和手杖,又一次证明了无数成功人士坚信的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成功就是一直在努力。
四.乔治·费多——给自己喝倒彩
乔治·费多(1862—1921年)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他成功地创作了许多滑稽,《马克西姆家的姑娘》一剧曾轰动一时。但在他刚开始创作时也曾受能上能下观众的冷遇。在一个瞥脚的首场演出的晚上,费多混在观众当中,同他们一起喝倒彩。
“你是发疯了吧!”一个找到他的朋友拉住他说。
“这样我才听不见别人的骂声,”他解释说,“也不会太伤心。”
五.大仲马——绅士作家
在《基度山伯爵》一书中,大仲马把法国的伊夫堡安排为囚禁爱德蒙·邓蒂斯和他的难友法利亚长老的监狱.
1844年该书出版后,无数好奇的读者纷纷来到这座阴凄的古堡参观.古堡的看守人也煞有介事地向每个来访者介绍那两间当年邓蒂斯和法利亚的囚室.人们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而看守人则相应地拿到一点小费.
一天,一位衣着体面的绅士来到伊夫堡.看守人照例把他带到囚室参观.当听完了例行的一番有声有色的独白之后,来访者问道:“那么说,你是认识爱德蒙·邓蒂斯的喽?”
“是的,先生,这孩子真够可怜的,您也知道,世道对他太不公正了,所以,有时候,我就多给他一点食品,或者偷偷地给他一小杯酒.”
“您真是一位好人.”绅士脸带微笑地说,把一枚金币连同一张名片放在看守人手里,“请收下吧,这是你对我儿子的好心所应得的报酬.”绅士走了,看守人拿着名片一看,上面用漂亮的字体印着来访者的姓名:大仲马。
六.茅盾——改名原因与记忆力能力者
1;改名
大 革 命失败后,茅盾难以逃脱黑暗势力的追寻,不得不隐去真名——沈雁冰。面对残酷而矛盾的现实,他并不胆寒,在谋篇《幻灭》时,茅盾将讽刺和嘲笑交织在一起,亮出了“矛盾”署名。叶圣陶窥透他的心态,因百家姓找不出矛姓,于是巧妙地添了个草头。
2;背《红楼梦》
1926年的一天下午,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请茅盾、郑振铎、夏丐尊及周予同等人吃饭。酒至半酣,章锡琛说:“吃清酒乏味,请雁冰兄助兴。”沈雁冰酒兴正浓,便说:“好啊,以何助兴?”章锡琛说:“听说你会背《红楼梦》,来一段怎么样?”沈雁冰表示同意。于是郑振铎拿过书来点回目,沈雁冰随点随背,一口气竟背了半个多小时,一字不差。同席者无不为他的惊人记忆力所折服。
七.徐志摩(徐章垿)——“必成大器”的名字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徐志摩”这一名字,是由他父亲取的。原来诗人在“抓周”时,其父好友志恢和尚在诗人头上抚摩一圈,然后说:“此儿将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心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和尚摩过头顶之意。
八.钱钟书——数学不好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高考的时候他报考了清华大学,虽然他的成绩很不错,国文接近满分,英语满分,但是钱钟书数学成绩却只有十五分。
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则是,只要有一门科目的考试成绩不及格,就不予录取,而钱钟书数学这么差,就连他自己也都以为没有希望了,但是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却因为他那远超一般人的国文、英语成绩,最终决定对他破例录取,其实因为数学成绩没有达到清华要求而被特准录取的学生,并不只有钱钟书一个人,如吴晗、闻一多、季羡林等这些名字响彻中外的学者,他们在当年考清华大学的时候,数学成绩都没有及格,有的甚至还考出了零分,但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的非常突出,因此被人赏识最终被破例录取。
九.曹禺——不爱洗澡
有人喜欢洗澡,就有人不爱洗澡。著名的剧作家曹禺先生就很不爱洗澡。抗日战争时期,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 水,要他去洗澡。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只好勉为其难的走进了屋内去洗澡。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十.莫言——一天三顿饺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除了具备典型山东大汉的憨厚、朴实之外,其幽默风趣的性格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如他写的那首题为《自嘲》的打油诗那样:读书从不求甚解,得理更愿让别人。谓我狂者不知我,俺本老实厚道人。
1957年,莫言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那个大学生绘声绘色地向他描述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这件事情对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的莫言来说是个巨大的刺激。于是,年幼的莫言就问那个大学生: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正因如此,莫言多次风趣地表示: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