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世超在刷虎扑时候总是看到一个叫做罗翔的老师频繁出现。
自 3 月份以来已经有数十篇关于这位老师的帖子,且每篇的讨论量都还很多。

本以为又是一个新兴的网红造梗主播,像马老师(大司马)、嫖老师(PDD)、郭老师(快手吃播博主)那样的戏称。
谁曾想到点进去一看还真是一个正襟危坐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
而从帖子中的评论也看得出,JR 们对这位老师的评价很高,深受大家的喜爱。

甚至有人给出了一个更高的评价。

这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位老师能让大家放下娱乐精神去认真思考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学科?
于是世超顺着评论里的链接摸到了 B 站,看看这位罗老师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打开B站,搜索罗翔老师就发现这里才是罗老师大本营,关注度甚至比虎扑还高的多。
首页最大的 banner 图上罗老师向你投来和善的目光。

在他的认证账号主页可以看到罗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并担任一家叫做厚大法考机构的主讲人。
因此严格来说,罗翔不应该叫做罗老师,而应该是罗教授。

目前账号刚刚建立不到半个月,已经有将近 200 多万粉丝,只上传了五条视频,但播放量已经百万起步
不过真正让罗老师火起来的不是这个官方号,而是之前众多 UP 主自行剪辑的经典案例视频。
不得不说其中的很多视频确实是吸引人点击的程度。

每个视频中基本都是罗老师正襟危坐一块写着 “ 厚大法考 ” 的背景板前,对着台下的同学们讲解着案例。
一人一话筒滔滔不绝,这第一反应总是让人想起脱口秀的感觉,而罗老师的课确实被不少人当作一个喜剧节目观看。

罗老师不仅案例分析出色,重点是案例本身就非常吸引人。
比如在一节课中,罗老师就为我们讲解了一个经典的粪坑案。

一个妇女干部的在遭遇强行暴力无法靠力量反抗时,选择以谋略取胜。
表面上假装同意,在嫌疑人放松警惕时一脚把他踢进了粪坑。
之后嫌疑人的每次粪坑逃生都被这位妇女干部化解。

嫌疑人最终估计是没能完成自我救赎。
事已至此,罗老师抛出了灵魂一问:

虽然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法学生,但是大家在这一案件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常识以及正义的一面。
满屏的 “ 正当防卫 ” 。。

当然也少不了抖个激灵,对嫌犯的厌恶激发了网友的创作灵感,有留言戏称为 “ 这属于请客吃饭 ”。
但是法律终归是法律,不能只靠我们的正义感和常识来做出判断。
这个案件在当时一审时被判防卫过当,让人大呼委屈,好在二审时被纠正了回来,判了正当防卫。
而纠正的关键点就在于罗老师课中提出的这个知识点—— 一般人标准。

一般人标准即用一般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来判断,而不是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站在上帝视角去评判。
而针对此案的 “ 一般人标准 ”,罗老师生动形象的阐释了自己在此案中的做法。

在这个奇特的案件中,罗老师用自己神情并茂的讲解,让我们这些非法学专业出身的观众也掌握到了一个司考的知识点。
也许知道这个知识点对我们本身没有太大帮助,但这个实际场景让我们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讲 “ 片面对合和共同对合 ” 这两个定义时,罗老师用了一个更令人关注的话题 “ 看小黄书会被处罚吗?”。
当罗老师最终得出结论是不会的时候,弹幕引来了整屏的欢呼。
那没事了▼

一节课让整个弹幕狂欢的世界也不多见了。
除了这些具体案例分析串讲,罗老师偶尔也来点更深层次的探讨。
在讨论什么是正义时,罗老师用数学中的 “ 圆 ” 作类比。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圆,它客观存在,但我们总是无法画出这个完美的圆。
同样,正义也是客观存在,我们心中有正义,这才是我们不断前进要达成的状态。
留下了对于正义 “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的金句。

在讲现代社会为什么需要刑法时,罗老师没有一味强调对于犯人的惩治作用,而是辩证的看待了刑法的 “ 双刃剑 ” 作用。
刑法除了惩治犯人,也约束了司法机关的权力。
一个 1141 年岳飞的案例,让我们所有人完成了对刑法意义的重新思考。

大家在这堂课上了解了关心的案例,学到了法律的知识,更加辩证的看问题,参悟了人生的道理。

当然,罗老师在某些情况下也很真实,这也拉近了这位老师与我们的距离。

于是大家高呼,哦吼,不愧是上过今日说法的罗教授啊!


罗翔教授曾这样形容过自己:
“也许我只是一个在海滩拾贝的拾贝者,想借助这个平台能够让同学们看到海边那些贝壳的美丽,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贝壳,而是希望同学们能看到贝壳后面的大海是那么广袤和美丽。”
这句话如果单看也许有些矫情,但也许这就是像罗教授这样传播知识的 “ 拾贝者 ” 的心声。

比罗翔老师更早火遍网络的还有李永乐老师。
李永乐老师本身是一个高中物理老师,但靠着解答屏幕前 “ 小朋友们 ” 问题火爆网络。

而小朋友的提问范围往往非常广,李老师则样样拿得起来,不仅涵盖理化生,经济学、病理学甚至历史事件也信手拈来。
不少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转天就被李永乐老师在课上解答了。

追着看李永乐老师的科普视频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消遣方式。
这股学术风甚至传到国外的视频网站,李老师的学生也遍布了各个语种。

当然有一说一,李永乐老师的课并不是深度解析,大多数是为我们科普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不会做更加深入的探究。
但是这样的知识对一个入门者来说已经足够。
如果说一门学科知识是一间屋子,那么这样的老师就像一个引路人,为你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

除了 B 站,我们在其它平台也能看到这些老师的身影。
在刷抖音时我们可能接受到来自上交大老师的现代诗分享。

在看微博时,会有结合实事的英语教学。

有时刷个朋友圈都能刷到管理类联考的逻辑分析。

甚至当你打开 P 站,考研数学的张宇老师在这等着你呢!

这些知识被老师从晦涩的定义包装成精美的点心,在你生活的间隙只要花几分钟就可以获得一次新知识的满足。
有人甚至会因为这群同好也为老师建立了专门的话题,把独乐乐变成了众乐乐。

好像过去我们反感的学习,突然都变得让人喜欢了。

早之前《奇葩说》有一期辩题 “ 你是否支持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 ”中正方辩手陈铭的论点能很好的阐述知识对我们的意义。

我们因为知识的不同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而这些老师正是通过他们的语言,来打开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帮我们更好的看这个世界。

而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将成为我们不断成长向上的动力。
因兴趣而改变一生的例子在现在这个社会也并不罕见。

无论是罗翔还是李永乐,他们面向的观众大多不是被强迫着完成硬性指标的学生,而是像我们这样已经走出学生时代的成年人。
我们学习不再是因为被要求,而是真正到了有兴趣的时候。
这些兴趣,就来源于台上这些兢兢业业的老师。

可喜的是,在帖子的留言中我们已经看到因这样的视频产生对课程的兴趣,而认真考虑跨专业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
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他们改变一生的新起点。


当我们以为大学毕业那一刻就知识获取说拜拜的时候,这些老师以一种新方式为我们带来了知识;
在我们以为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时,这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察角度;
当我们以为这辈子差不多就这样定下来的时候,这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选择。
如果这批老师就是下一代网红,那我希望他们可以越来越红。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差评也是很多粉丝了解科技互联网的老师,几年下来,写了几千篇文章,一直关注我们的人,确定也是增长了很多知识。。。
说人话就是,关注我们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