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指导】
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
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赏析名句
【答题指导】
1.诗歌的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一般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2.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题步骤】
品味句子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该句有什么表达技巧,指出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或者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
【答题格式】
析诗义+找特点+绘画面+表感情例2(2017年毕节12题5分)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尾联中的“最爱”“行不足”等词语可以看出诗歌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但没有惋惜之情。
【答案】C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3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和赏析。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颈联中,“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春勃勃生机。
理解意境(描述画面)
【答题指导】
1.所谓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要有诗意。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只答“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格式】
画面+氛围+情感
例3(2016年毕节12题5分)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无论一个朝代兴盛还是衰亡,最终受苦的都是百姓。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怨恨
(2)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怒”二字的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作用的理解。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据此可作答。
【答案】①“聚”,群山从四面八方聚集;“怒”,气势强盛、猛烈、发怒;②这两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外有黄河拱卫、内有群山环绕地势险要的特点。
把握诗词情感(主旨)
【答题指导】
1.常见思想感情。
2.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答题步骤】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格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品味炼字
【答题指导】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
1.叠词。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步骤】
1.揭示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特点。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题格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赏析表达技巧3
【答题指导】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结构(构篇)方式。主要有对比、前后照应、开篇点题、重章叠句、卒章显志、以小见大、过渡、详略、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
3.指出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这首诗(词)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分析语言特色
【答题指导】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整、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诗句+点明语言特色+形成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