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百科全书”,人们自然都 会想到《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整理保护、传承和发扬。约康熙二十二年前后,康熙帝近臣徐乾学、高士奇等官员为编撰《明史》寻找《永乐大典》,可遗憾的是,这是残缺不全的《永乐大典》的重抄本。
《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堪称世界文化遗 产的珍品。这部成书至今仍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这样一部旷世巨作几百年历经岁月沧海,漂泊沉浮,令世人唏嘘不已。
一.明朝和清前期的时候的《永乐大典》的消散1.明朝时期的《永乐大典》
有人把《永乐大典》的遭遇和佚散归结于明朝只抄了正副两部,却没有刻印。
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其中既有当朝重臣也有普通的“抄书匠”,动用如此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辛辛苦苦编撰成功,为什么只抄两部而不量化印刷呢?
其实,这套大典编撰初衷不是为普通人而为之, 是仅供明成祖永乐皇帝本人料理国事查阅阅读之书,这是主要原因。
在明朝皇帝中,嘉靖皇帝最喜爱《永乐大典》,经常以《永乐大典》中的言辞来获得启示. 所以他平时在办公和就寝的地方都会放几本《永乐大典》以供他随时查阅翻找。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中发生大火,奉天门和三大殿 都被烧毁,嘉靖帝担心殃及文楼贮藏的大典,一夜之中传谕三四次搬迁,使其免于火海。
为防不测,他萌生了重录大典的想法,嘉靖四十一年秋,任命官员负责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 重录工作整整花了 6 年时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才最后完成. 从此《大典》有了两个抄本:永乐抄本(正本)和嘉靖抄本(副本),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成两处。
皇史成,当时被称为“石室金匮”。位于紫禁城的东南面,建成于1536年,“石室”四周的石墙厚有6 米,两扇殿门是两块整石,每扇石门重5000公斤。大殿中有金匮放置在1.42米高的须弥座上。所以说的副本自明隆庆迄清康熙这150多年里,一 直贮藏在皇史成。
所以在明朝的时候和清朝到乾隆年间,《永乐大典》的正本也就是副本,一直都存在着。
2.明朝时期永乐大典新说法
嘉靖皇帝沉溺炼丹术,生前视 《永乐大典》为至宝,在嘉靖皇帝生前曾多次提到,他要在死后也能每日看到《永乐大典》,所以嘉靖皇帝名百官重新抄录了一份《永乐大典》,但是在嘉靖皇帝去世之后,大典的抄写工作依旧没有结束,现当代学者怀疑。正本已陪嘉靖皇帝殉葬,藏身永陵。
3.清朝时期的《永乐大典》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前后,为编撰《明史》康熙帝命令推开了皇史庞大门,发现存放所说的副本《永乐大典》残缺不全。于是,就有史学家分析,当时副本并未抄完或抄全。到了清雍正年间所说的副本移藏至天安门以南的 翰林院敬一亭内。到了乾隆年间为修纂《四库全书》, 利用《永乐大典》辑佚古籍,曾清点副本,发现丢失甚多,乾隆下令査找,以补类书的缺失。
4..大典丢失 乾隆追查
《永乐大典》的副本,在明末的战乱中已经丢失了一部分,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发现大典缺失了 2422卷,约1000余册。乾隆皇帝深为叹息,决定在全国追査,以找到丢失的那一部分。
有人报告说,乾隆初年,学者全祖望考中进士后, 有一次难得的机会见到并且阅读了这本书,对《永乐大典》有极高的评价。他很有可能在用完这本书之后,带着书告老还乡了。
对于这些已经过世的高官,乾隆皇帝思虑再三,既怕他们的后人拒不交出,又怕公开去查,因害怕追责而毁了《永乐大典》,便密令,要官员去说明《永乐大典》是官家物品,即使当年被他们拿回家,也是无意的行为,只要后人可以将《永乐大典》归还给国家,乾隆可以概不追究,可是这些官员的后人坚持说没有见过《永乐大典》,最后只得无功而返。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种猜想,《永乐大典》的正本和副本有可能在民间。也有可能流传下来的只有副本,而正本早就在1562年皇宫奉天门,三大殿和午门发生的火灾中一起化为了灰烬。
二.清朝晚期时候的《永乐大典》1.数量急剧减少
《永乐大典》丢失最严重的时期是 在光绪年间。此时的清朝,经过咸丰、 同治年间的战乱,加上帝国主义的入侵,内忧外患,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国运维艰,纲纪废弛,统治者地位难保,哪里还有心思念及书籍?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永乐大典》,还剩5000多册。20年后再清点,竟然只存800册,20年间,被 偷走4200多册。
所以说,丢失的《永乐大典》很可能被国外当时的侵略者带走。
2.义和团运动给《永乐大典》带来的新危机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6月23日, 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义和团人员的纵火,《永乐大典》在这场大火中几乎全部化为灰烬,而剩下得到幸免的书籍也变得残缺不堪。
据英国人威尔的《庚子使馆被围记》 记载,在英国使馆和义和团人员进行暴力冲突时,不知是哪方竟然这等做法,将火把扔进了翰林院,翰林院顿时火光四溢,无数的珍藏书籍被烧毁、 一望无尽的藏书遭受空前浩劫,儲存 《永乐大典》的敬一亭也被烧毁。
3.外国殖民者入侵给《永乐大典》带来空前灾难
自从1840年之后,英国用暴力和武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自此中国封建制度也变得落寞了起来。长时间外国殖民者对中国的烧杀抢掠,让中国的文物以及图书收到了极大的破坏。《永乐大典》被烧,被偷,被抢。至今在外国还飘零着不少《永乐大典》。
战争结束后,英军虽然归还了部分《永乐大典》,但即使是英国派来送书的使节,临走前自己自作主张拿走了两本,自称算是他的车马费和劳工费!更令人气愤的是,战后到处可以找到的《永乐大典》残页,因为用纸质量高,纸张比较厚重,竟然被炼油厂直接用来做过滤油里的残渣的滤网!
后来,书商们大量收购,倒买倒卖《永乐大典》,一册可以卖到十万银钱,剩余的《永乐大典》也渐渐的被商人,地主出售来获得利润,现在大多不知所踪迹,到辛亥革命时, 原来看管书籍的人员,因利欲熏心加之当时社会看管不严,私自在看管书籍的人员中将书划分了,本来就存在极少的书,在交给国家书局之后更是少之又少。
三.现当代时期的《永乐大典》1.民国时期
进入民国时期,《永乐大典》的巨大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并从国 家层面幵始进行收集。1912年,教育部将残存的《永乐大典》60册交由京师图书馆收藏(京师图书馆后更名为 国立北平图书馆,是现在国家图书馆 的前身),1934年,馆藏大典达到93册。
2.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经由外国归还、 国内捐赠、国家购买等多种渠道,到现在,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永乐大典》 222 册。
四.漂流在外国的《永乐大典》(美国)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存有52册,(英国)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等存有51册,(德国)德国汉堡大学图书 馆等存有5册,(越南)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存有4册,爱尔兰都柏林切斯特比特图书馆存有3册。还有3册不详,其中1册原藏于英国伦敦图书馆,但该馆1971年 将该册拍卖给一纽约商人Martin ,后不知所踪;1册卷号1191,今收藏者未知;1册原藏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现下落不明。
五.《永乐大典》——文化传承1960年,中华书局在北京图书馆支持下,将当时所能访求到的730卷《永乐大典〉影印出版,这是大典编纂完成后第一次大规模全面系统的影印出版。 2002年,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呼吁将散藏在 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汇集一遍,仿真再版。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所藏164册已全部影印出版,海外藏大典已出版57册。
乾隆皇帝曾经作诗,诗中肯定了《永乐大典》的文学价值和它的文化价值,也感叹了《永乐大典》存活在历史中百余年的心酸与苦楚,更突出了她历尽沧桑而表现出的极高的价值。而它的珍贵。可以说,《永乐大典》每一册的发都被列入国家重要文物新发现。
参考文献:
1.张春玲《永乐大典》失窃之谜
2.曲源泉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何方
3.艾君 追踪《永乐大典》散佚之谜
4.星野 书映国运 永乐大典沉浮记
5.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