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的序中曾说过: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老舍先生曾经评价《聊斋志异》“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书中看似荒诞的故事其实背后都有其隐藏的真相,不过受限于当时人们的见识,很多事情不能被认知,被归为神怪之属,并在流传中而逐渐变的荒诞不经。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书中的一则小故事,这个故事离奇和恐怖程度我觉得不下于画皮,某种程度上来说犹有过之。这个故事名字叫:《尸变》。这样一篇恐怖小说,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真相呢?
故事脉络在山东阳信县蔡店这个地方,离县城有五六里处有个村子,村里父子两个在路边开了个店,让过往的旅客住宿。有几个车夫,来回拉运东西,总是住在他这里。
有一天傍晚,四个人一同前来,看见旅店就打算在这投宿,但是店里已经客满,四个人因为没有其他的去处,就坚持请求住下来。老头沉思了一会想到了一个地方可以住人,只是恐怕客人不满意。客人说:“只要一片有瓦的地方能够歇息就行,哪里还敢挑来挑去呢?”
原来老头儿媳妇刚死不久,尸体还停放在一间屋里,儿子外出买棺木去了还没回来。老头觉得摆灵床的房子很安静,于是带领着客人穿过通道去了那间屋子。
客人们进了室内,只见桌子上灯火很昏暗。桌子后面就搭着布帐,布帐后面停着一具女尸,纸做的被子覆盖着死者。而他们能睡的地方就在里面的套间,房间里有连着的床铺,算是个一个通铺。虽然地方有点瘆人,但是四人人多胆大,也就同意在这里暂居一晚。
四位客人白天奔波赶路,实在是很困倦了,刚刚头沾枕头,就都睡着了,鼾声又粗又重。有一个客人还在似睡非睡的朦胧状态,忽然听见停尸的床上有动静,他急忙睁开眼睛看去,灵床前的灯火照耀的非常明亮,只见女尸已经掀开被子坐了起来。一会儿下了床,慢慢走进四人所在的床边。客人见她面上呈现淡金色,额头上带着一圈生丝绢。
女尸弯腰靠近床前,把那三个熟睡的客人都噗噗的吹了一遍。醒着的这个客人十分恐惧,害怕会轮到自己,就悄悄地拉着被子盖住脑袋,屏住呼吸,连唾沫也不敢咽,静静听着外蒙的动静。没过多久,女尸果然过来了,也像吹其他客人一样地把他吹了一遍。后来,他感觉到女尸出了卧室,又听见灵床和纸做的被子响。他心惊胆颤的掀开被角,眯着眼偷看灵床,只见女尸仍然像先前一样的僵硬的躺在哪里。
客人非常害怕,不敢发出丁点声音,他在被子里悄悄的用脚踩其他的客人,但是他们连动都不动一下。他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就打算穿衣服逃跑。
客人刚起来拿起衣服,突然又听见外间灵床传来响声。客人害怕极了,急忙又躺下,把脑袋缩在被子里。他感觉女尸又来了,连续吹了好几下才离开。过了一会儿,灵床又有响声传来,客人知道女尸又躺下了。于是他从被子底下伸出手来摸到裤子,急忙穿上,也来不及穿鞋,赤着脚往外跑。
女尸也随即离了床,就像是要追逐他。等女尸刚离开帐子,客人已经拨开门栓跑出来了。女尸跟在他后面跑了出来。客人边跑边呼喊救命,但村里没有一个惊醒的人。他想要去叩店主人的门,又恐怕被追上,于是向着县城的路,极力的逃跑着。
到了县城东郊,看见前面有一座寺庙,也能听见里面传来敲打木鱼的声音,客人跑过去用力猛敲大门,庙里的和尚感到太突然,就不肯开门让他进去。转眼间,女尸已经跑到客人眼前,距离他身体只有一尺多,客人更加窘迫了。幸亏门外面有一颗大白杨树,合围有四五尺左右粗,于是他就以树做掩护:女尸追到右边他就藏在左边,女尸追到左边他就藏到右边。女尸更加愤怒了,过了一会两方都很疲倦,女尸突然站立不动,客人也汗流不已喘气不上,躲在树后面歇口气。
没过多久,女尸突然暴起,伸出两臂隔着树干抓向他。客人惊恐极了,被吓的瘫软倒在地上。女尸捉不到他,抱着树干就僵硬的站在那里。
和尚隔着庙门偷听了很久,见没有声音了,才慢慢出来查看究竟,看见客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点火照看发现人死过去了,但是心口还微微的有跳动。于是和尚就把他背进去,过了一整夜客人才苏醒过来。和尚给他喝热水后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客人就有气无力的把当时的情形都说了。
这时候已经早晨了,曙光朦胧,和尚壮着胆子往外看,果然看见有一具僵硬的女尸依靠着白杨树站着,和尚非常害怕,马上报告了县官,县官亲自到现场来检验,他让人拔开女尸的手,但是女尸的双手紧紧抓着树身,怎么也取不下来。县官靠近仔细一看,发现女尸左右四只手指互相并在一起,卷曲成铁钩状,深深的扣进树身里,连指甲都陷进去了。县官又让几个人用力拔,这才把女尸的手指从树身弄下来。再看那指头抓出的孔穴,就像凿出来的一样。
县官派遣衙役到老头家打探,老头家里正因为女尸不见客人毙命,纷纷扬扬正在喧哗。衙役将女尸和客人在东郊庙门外相斗的情形告诉了他们。老头于是跟着他去东郊,把女尸抬回来了。
客人痛哭着对县官说:“当时四个人一齐出来,现在我一个人回去,这样的情形如何能让乡亲们相信呢?”县官一想也是,当下就写了一纸文书作为证明,并派人将客人送回原乡。
分析这个故事看着非常离奇,女尸诈尸,杀死客人,并且还追杀数十里,最终双手如钩,扣入树中,几乎不能分离。
但是离奇中却隐藏着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我简单列一下:
1.女尸与客人萍水相逢,何来追杀几十里的仇恨呢?
2.故事中的女尸也会疲乏,也会累,也会体力耗尽而死,和生人有什么差异?
3.如果只是残忍好杀,那么村里那么多人,还有房东老头的家人,她为什么都不动,只追杀这四个客人?
4.老头的儿媳妇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为什么尸骨未寒,老头就领人住进了停尸间?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老头的儿媳妇是猝死的,因为家里连棺材都没准备,所以就不可能是久病而死,那样一般他们会有所准备。猝死的儿媳妇,毫不悲伤的老人,不在家的儿子,四个不忌讳死人的商人,被杀的只剩一个还有县官文书开拓的幸存者。这一切背后让人细思极恐!福尔摩斯书中曾说过:去掉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就是真相。
我们知道死尸诈尸吸人阳气是不可能的,死人追杀人数十里是不可能的,不是尸体杀人,人又死了,那就说明这是一起预谋杀人案件!既然是杀人案,那么谁是凶手呢?目的又是什么呢?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凶手嫌疑主要是两方面的人,一是旅店老板一家,另一个就是存活的客人,我们逐个分析。
1.旅店老板一家:嫌疑很大,但是目的不明。
首先他的嫌疑在于儿媳妇死因上,连棺材都没准备好,儿媳妇就死了;。“子妇新死”,这家却无丝毫悲戚之意。小店生意如常,并且“客宿邸满”,还让陌生客人跟儿媳妇的尸骨同处一室,说明老人毫不悲伤,也不在乎儿媳妇的死
其次老人说儿子去买棺材没回来,明明村子离县里不过五六里路,怎么至于天黑还没回来?说明老人在撒谎,因为如果一早就走的,那么肯定天黑就回来了;如果天很晚了才去买棺材,谁的棺材铺会在晚上营业?难道五六里的路程还要在外面住宿吗?或者跨县买棺材?所以他说儿子去买棺材是最大的破绽。
但老人作案的目的是什么?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于萍水相逢,动机就无非财帛之类了,但如果是钱财,那么还有一个幸存者,这个幸存者的存在让老人不可能拿到钱财。
2.幸存的客人:有嫌疑,但作案过程不明
所有经过都来自幸存的客人口述上,他看到女尸吸人阳气,看到女尸下床上床,我们知道死人是不会动的,看到女尸动,就说么要么是尸体是假扮的,要么是客人撒谎。
客人撒谎就说明他是知情者,有杀人嫌疑。
还有可能女尸假扮的,客人不知情也是受害者。但是在最后吓晕客人之后又为何放他 一条生路?还用真尸模拟扣树?只是用他来当人证证明确是是诈尸?这个能说通,但是有个不可忽视的漏洞,就是他逃跑的时候呼喊竟然没有人起来,而且他还不去敲门叫老头一家?如果他确是大喊大叫,那么满村人不可能一个人都没听见!而且他不敲近处的门反而能敲寺庙的门,这点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只要明确死人不会动,大喊大叫肯定会有人听见这两点,客人的嫌疑也就呼之欲出了,那么他是如何了解地形的?还知道老头家里死人并加以利用的?他怎么把尸体搬到数十里外并在树上扣洞放进手指的?这一切他一个人办难度很大,肯定有同谋。
答案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有一个大胆推论,这个旅店老板和这个幸存的客人是同伙,合谋杀死的其余三个客人,他们应该早就认识,幸存的客人在这个商团中,他知道到底赚了多少钱,在归途中密谋老头杀死了其余三个,然后剩下他一个人,经商赚了赔了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吗?!
故事可能早就编好了,旅店老板的儿子可能根本没出门,毕竟杀死三个人总要提防偷鸡不成蚀把米,要有足够的预备力量。怎么杀死的三个人?就是药物迷晕闷死的可能最大了。
杀死人之后,他们连夜将尸体运到早就看好的庙口,另一方面客人到了这里跟扮演死尸的人上演了一出大戏,古代黑灯瞎火的没有电也没有玻璃,根本也看不清到底是真是假,戏演完了就把死尸手指扣入早就挖好的空洞中,其余人赶紧撤回旅店里,客人倒地装死。这样完美的证据链就产生了,首先客人跟尸体大呼小叫的打了半夜,有僧人作证。而其余三个人的死有幸存的客人作证。死尸诈尸大家都看见了,的确站在十里外的树边。一切都完美的归给了鬼怪,凶手却逍遥法外。
如果不是客人最后的话,可能还不会引起我的怀疑,客人痛哭着对县官说:“当时四个人一齐出来,现在我一个人回去,这样的情形如何能让乡亲们相信呢?” 他也知道这事太荒谬不能让人相信,所以就必须拿着县官的证明文书才行。
至于店主的儿媳妇的死,可能是意外也可能是故意杀人,但那个就是另外的故事了。看店主那副毫不悲伤的样子,想来也是不拿人命当回事。有可能是虐待致死顺便布局杀商客;也有可能为了杀商客而特意杀的人来布局。所以满书的豺狼鬼怪都不如人可怕啊。
虽然这是我觉得最贴近真相的事实,但还是希望是我胡思乱想的,因为这个真相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