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建国 西渐
1956年12月19-22日,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在北京宣告成立。首任主席石少华做了《组织起来,为繁荣我国摄影艺术创作而努力》的主题报告。104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包括摄影家、摄影记者、照相馆师傅、高校摄影教师、图片编辑、宣传工作者等。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组织,首批会员不足200人(至今会员总数高达23900余人)。
1956年12月,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大会部分代表合影前排:刘旭昌、张印泉、蔡俊三、石少华、吴印咸后排:黄翔、薛子江、郑景康、吴寅伯、陈正青、高帆、杨子颐1979年,中国摄影学会更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从1956年至2020年,一共有9届主席,有6人担任过该职务:第1、2、4届中国摄协主席:石少华第3届中国摄协主席:徐肖冰第5届中国摄协主席:高 帆第6届中国摄协主席:邵 华第7、8届中国摄协主席:王 瑶第9届中国摄协主席:李 舸
第9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 舸(1969- )李舸,北京人,现任《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负责报道国家重大时政新闻;2017年任第9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至今。承担过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英国首相、欧盟主席、德国总理、日本首相等多位国家元首、政要访华的摄影任务。拍摄过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以及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等。获得过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奖、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奥运会体育摄影作品金质收藏大奖。
人物评价:这是一位年轻的老记者,以职责与操守,不断地出现在纷扰的世界各地新闻现场,向全世界人民发布新闻消息,如战争、疾病、灾难。在瞬间抓取的过程中,准确地运用艺术语言,表达对事件的判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身临其境,完美表达,李舸以虔诚之心和娴熟技巧,面对每一个事件,传递每一个主题。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
摄影的最高境界是独特的视角!当我遇到问题,遇到困难,遇到解不开的扣时,我就能换一种方式思考和解决。摄影人有一个共识,当拍一个选题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必须对这个选题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学科体系,有一个深度的了解。
——李舸
《初心》系列
《初心》系列
《初心》系列
《初心》系列
《初心》系列
《初心》系列
第7、8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 瑶(1970- )王瑶,山东掖县人,1970年4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1992年入职中国新闻社,历任摄影部记者、摄影部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辑;2009年12月任职新华社副总编辑、摄影部主任;2012年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2000年,《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获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金奖。此外,还获得过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全国十佳摄影记者、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美国、巴西等国博物馆收藏。著有《中国故事》《后911》《看不见的京剧》《当代中国——库布其》《当代中国—哈尔滨的春天》《瞬间的触觉》等摄影作品集,主编《当代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978~2008)》等。
人物评价:王瑶乃官方又红又专人物,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皆鲜花-掌声-礼炮-红地毯,亦乃(中摄协)历史最年轻之副主席。余于王瑶女侠不便多说,仅一句:啧啧,看人家,命多好,坐地日行八万里!……
——萧沉
对王瑶影像,我最深的两个体会:一是用情深,她对摄影这事有感情,更重要的是她对所有拍摄对象有感情,无论中外,无论老少,无论贫富,在她的镜头里,每个人都有尊严。她的影像有分寸、有克制。另外一点,就是她独有的天份。这个天份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太重要了!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她的天份。用深情,有天赋,知晓好歹,这是王瑶一以贯之的气息。
——陈小波
“我的父亲酷爱摄影,从小我就耳濡目染,对摄影很感兴趣,在我五岁那年,父亲手把手教我平生第一次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喜爱上了摄影。”
——王瑶
《家园》系列
《家园》系列
《家园》系列
《家园》系列
《家园》系列
第6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 华(1938-2008)邵华,湖南石门人,原名陈安云、张少华,岸青之妻。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0年代初,她用一台从苏联带回的相机拍照,不断学习摄影和冲洗照片。参加工作后,外出参加活动时,她随身携带相机,把工作与摄影有机结合起来。她以孜孜不倦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人物专访、革命旧址、风光风情、纪念活动、舞台、花卉等十几个摄影专题。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解放军画报》《舞蹈》等报刊上发表过摄影作品。1998年12月,出版风光摄影作品集《我的祖国》和散文集《红杜鹃》。人物评价:邵华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第二、三届主席,拍摄了大量兼顾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舞台题材摄影作品。——广州日报
第5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高 帆(1922-2004)高帆,浙江萧山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政治部干事、宣传科科长等职。建国后,曾任解放军画报社总编辑、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1939年,因为部队缴获一台相机分配给了高帆,开始摄影。拍摄了大量战争记录和战地生活的摄影作品。高帆长期从事画报编辑工作,自193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历任《战场画报》《人民画报》《华北画报》《西南画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摄影》的主要负责人。
人物评价:高帆这个人不吸烟、也不喜欢喝茶呀、跳舞呀这些事情,他就是喜欢逛书店,看一些有关文化历史的书,家里有很多他买回来的画谱、线装书。我不想评价他的照片,因为这些还是让别人去评价吧,如果一定要说,我和大家的看法一样,这些照片是珍贵的文献资料。
——牛畏予(高帆夫人)
1949年,北平入城式,解放军宣传队的军车经过西四牌楼
北平入城式,正阳门前盛况
1940年,太行山区军民在129师政治部所在地涉县召开军民联欢大会
1945年6月,安阳战役北流寺战斗
美军轰炸机机组人员参观太行战绩展览
第3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1916-2009)徐肖冰,浙江桐乡人。1937年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先后参与了《延安与八路军》《抗美援朝》《开国大典》等重要纪录电影的摄影或编导。1949年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他用相机记录了共和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和大历史,作品兼具广度与历史深度。
人物评价:与卡帕等战地摄影师不同,“红色摄影师”徐肖冰等早期摄影人基本上都是随军宣传干部,拍照既是创作,也是政治任务。他们的作品中既有宏大的史诗般的战争画面,也有特写式的对于个体和细节的关注与记录。
——邢千里
站在树上的哨兵,1940年
第1、2、4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石少华(1918-1998)石少华,广东番禺人,1918年5月生于香港。他亲历、见证并记录了地道战、地雷战等华北平原的抗日事迹。他六进白洋淀,与雁翎队员同吃、同住、同战斗,拍摄了《白洋淀上的雁翎队》系列。1949年以后,长期主持新闻摄影工作,成为全国摄影界的主要负责人。先后参与筹建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中国图片社、新华社摄影部、中国照片档案馆和——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
人物评价:他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石少华一手拿枪一手拿相机,用摄影记录时代,反映生活,激励官兵和人民大众为理想奋斗。
——李前光
飞檐走壁,冀中
埋地雷,河北
白洋淀上的雁翎队,1944年
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1940年
雁翎队攻克赵北口大据点,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