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徐克,有的观众会想到《黄飞鸿》系列,有的观众会想到《新龙门客栈》,也有的观众会想到《笑傲江湖》三部曲。作为新派武侠的代表,徐克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许多导演的影坛成名,都是从赔钱开始的,徐克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徐克的处女作,一部让徐克声名鹊起,却票房失意的武侠经典——《蝶变》。
1978年,徐克自编自导的电视剧《金刀情侠》备受好评。徐克对影片的把控能力,也受到了香港著名电影人吴思远的青睐。1979年,在吴思远的支持之下,徐克执导了自己的首部电影《蝶变》。在《蝶变》的制作过程中,吴思远给予了徐克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而作为首部作品,徐克也是十分重视,尽情发挥。1979年7月,《蝶变》在香港20多家影院上映,最终只收回100多万的利润,票房惨败。虽然票房失意,但《蝶变》在业内的口碑却出人意料的好,徐克也由此跻身“新浪潮导演”之列。
《蝶变》的备受好评,与当时香港电影的大背景密切相关。70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李小龙与嘉禾也曾迎来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当时的市场还是沉浸在邵氏武侠片的热潮之中。大胆创新的“徐老怪”,一反传统武侠电影的常态,打造了一部反类型片。无论是影片布景,还是人物造型,徐克都进行了大规模颠覆。喜欢好莱坞大片的徐克,还在《蝶变》里借鉴了许多国外电影的艺术元素。
看得出来,徐克对《星球大战》十分热爱。在1984年在《蝶变》里,“沈堡主”的盔甲造型就是借鉴于《星球大战》里的“黑武士”,而“青影子”出场时的片段,更是再次对这部特效大片进行了模仿。(随后的1984年,徐克拍《新蜀山剑侠传》时,还邀请了《星球大战》的特效团来香港协助拍摄,当然这都是后话。)作为一个悬疑的武侠故事,《蝶变》在故事构思之上,与希区柯克的悬疑电影《鸟》也有许多契合点。
除了新奇的造型与布景,《蝶变》悬疑式的推理故事,也吸引了不少影迷的眼球。《蝶变》在灰色的基调之下,呈现出一个推理故事,从“蝴蝶杀人事件”到背后的江湖恩怨纷争,该片没要像其它的武侠片那样,将重点放在打斗场景的刻画之上,而是以故事为主,打斗场景也没有太多的招式拆解,大都用特效镜头进行替代。可能正是打斗场景方面的欠缺,让这部《蝶变》在票房之上备受冷落。
值得一提的是,武侠片老戏骨高雄,在《蝶变》里也有出演。提起高雄的名字,相信观众们都不陌生。早在70年代,高雄便开始在影坛备受瞩目。《日月神童》、《刀不留人》、《冷血十三鹰》、《锦衣卫》等经典武侠片里,高雄都有精彩出演。在《蝶变》里的出演,对于高雄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
《蝶变》不只是徐克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刘兆铭的银幕首秀。刘兆铭这个名字,可能许多观众都不太熟悉,但提起《倩女幽魂》里的“树妖姥姥”,《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83版《射雕英雄传》里的“一灯大师”,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不陌生,这位极具塑造性的演员就是刘兆铭。而《蝶变》里的“方红叶”,正式刘兆铭演艺事业的开端。
《蝶变》这部电影放在如今来看,可能特效制作之上略显粗糙,但跌宕起伏的剧情,依旧能吸引一大批观众。徐克随后打造的“狄仁杰”系列,正是《蝶变》风格的延续。然而在“狄仁杰”系列里,对于特效的执着,让影片的故事相对显得薄弱,无法像《蝶变》这部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