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男人而言,最高评价莫过于文武双全。
辛弃疾大概就是其中一位,我们接触辛弃疾大都是因为他的词,但是此人除了舞文弄墨之外,还可以舞枪弄棒。
他继承和弘扬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而且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
文可提笔承豪放,武能上马立战功。
他是辛弃疾。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他“辛稼轩,词中之龙也”。
他与苏轼合称“苏辛”,又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不仅如此,辛弃疾还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
在他出生的时候,北宋灭亡已经十三年了,此时的北方已经被金国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金人统治下中原百姓的潦倒生活,他的祖父辛赞在他小时候就经常带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美芹十论》记载:
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
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
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从小培养的爱国热情,使得辛弃疾一生都将“驱除金人,恢复国家”为己任,他也随着祖父辛赞去燕山勘察地形。
【《美芹十论》记载:
常令臣两随计吏抵燕山,
谛观形势,谋未及遂,大父臣赞下世。】
公元1161年,济南府农民耿京、李铁枪等人因为无法忍受金朝繁重的赋税,就率领农民揭竿而起,起义不久之后,山东各地的小股义军纷纷来投,其中就包括22岁的辛弃疾。
起义之后,耿京派辛弃疾去建康(今南京)找皇上宋高宗禀报,宋高宗十分高兴,封了辛弃疾和耿京官职,并下诏让耿京南归。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
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不料此时耿京居然被义军叛将张安国所杀,辛弃疾听闻这消息,义愤填膺,当即带了人马,直奔金营,当时张安国正在饮酒作乐,辛弃疾二话不说,冲进去活捉了张安国,绑着他去找了宋高宗,最后张安国被斩首示众。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安国方与金将酣饮,
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孝宗年间,南方盗贼猖獗,辛弃疾在湖南任职期间曾连续平定盗贼,并且上书皇帝,请求分析百姓造反的原因是在于贪官污吏,平定盗贼不能只靠军队镇压,关键是要爱惜百姓。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
湖南当地军备松弛,并且还跟少数民族地区离得很近,所以时常受到骚扰,辛弃疾又上书分析了军政的弊端,并建议皇帝按照广东摧锋军、荆南神劲军、福建左翼军的样子,另外再建一个军队,由专臣节制,并将军队名字命名为“飞虎军”。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
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
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
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孝宗皇帝听闻以后,就让辛弃疾操办此事,建立飞虎军,但是这事并不是一帆风顺,期间也有诸多大臣阻挠,有人弹劾辛弃疾借此敛财,皇上听信之后发金牌让辛弃疾停建,但是辛弃疾不为所动,将皇帝让他停止建造的金牌藏了起来,责令监办官员一个月内修成飞虎军营栅,最终如期建成,并且向皇帝陈述经过,还画了营寨栅栏图示给皇上看,最终获得了皇帝理解。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
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在建造飞虎军期间还有一件趣事,当时正值秋雨季节,监办官员告诉辛弃疾,建造营栅需要二十万瓦片,但是因为下雨的原因,建造瓦片非常困难,辛弃疾得知以后就命人从官舍和祠庙取一部分,然后又去每户居民的家中取二块瓦,总共不到两天就准备齐了,这波操作我是给满分的,实在是让人佩服。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
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
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当然了,虽然如此,但是因为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据上风,所以辛弃疾并不得志,他上书上书的《美芹十论》、《九议》、《议练民兵守淮疏》等都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但是没有被采纳,想来也是大宋的一大损失吧。
【《宋史·辛弃疾传》记载: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
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
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虽然词人并不得志,但这些并不妨碍他的军事才能。
然而除却军事才能之外,他的文学才华也是让人极为叹服,我们在此,就以一首辛词作为结尾吧: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版权声明】本文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