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url=]#科普新星培训营#[/url],内容为作者原创。
网上有一种说法:人眼有5.76亿像素,秒杀一众手机和单反,是最强大的相机。人马君初闻此说法时,着实骄傲了一把,不由得双手合十,感谢造物主赐予我如此强大的能力!然而经过一番考证才发现,5.76亿像素的眼睛,简直是“钛合金写轮眼”,大概只能长在外星人身上吧。那么人眼真实的像素数到底有多少呢?且听人马君细细道来。
我们的眼睛
5.76亿像素的由来5.76亿像素据说是这么来的:根据资料,人眼平均的角分辨率是0.59角分,也就是能看清0.59角分范围内的线对,相当于同一方向上的两个像素,因此认为人眼的一个像素宽度为0.3角分。而单只眼的横向视角是120°,除以0.3角分,得到横向上有24000个像素。假设人眼的感光区域是正方形,那么总像素数就是24000×24000=576000000,各位看官是不是觉得很简单?
”写轮眼“
但这其中埋着一个大雷:0.59角分其实是人眼的最高角分辨率,具备这种分辨能力的区域只占视网膜的很少一部分,而其它大部分区域都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离5.76亿像素不知差了多少光年。要想了解人眼真实的能力,还得从这台生物相机的CMOS元件——视网膜说起。
人眼的CMOS元件如果将人眼比作一台相机的话,瞳孔就是光圈,晶状体就是镜头,视网膜就是CMOS(或CCD)感光元件,当然,它们背后还有个强大的CPU——大脑。
视觉的形成
而决定人眼“像素”数量的首先就是这块“CMOS”——视网膜。视网膜位于玻璃体的后方,脉络膜的外侧,由视神经、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和感光细胞构成。其中的感光细胞层包括大约650万视锥细胞,以及1.2亿个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对强光和颜色敏感,但对弱光和明暗不如视杆细胞敏感,视锥细胞是人眼能“看清”物体的关键;而视杆细胞则对弱光和移动物体敏感,对颜色不敏感。
关于视网膜,有件很奇葩的事情,它是被“装反”的:视神经和血管盖在感光细胞的外侧,光线先要穿过视神经才能被感光细胞接收。而这些视神经总得找个洞穿过视网膜去到大脑,这个洞就是“盲点”。据说所有脊椎动物都是如此,因为最早的祖先——某种鱼的眼是这种结构,你说气人不气人?
装反的视网膜
如果按照感光细胞的总数量,是不是可以说人眼有1.265亿像素呢?没那么简单。人眼只有在黄斑区的中央凹,才能达到0.59角分的分辨率(如果按实际分辨率300DPI的话,只有大约1角分),这里的视网膜最薄,仅有0.1毫米,只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并且与神经节细胞单线联系,是视觉最为敏锐的区域。这个区域换算到视野范围,只能占到10°。而视网膜上其它更广阔的范围,绝大多数是视杆细胞,许多个感光细胞才能分到一个神经节细胞。视杆细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化”的背景,实际上却看不了那么清楚。
黄班区与中央凹
这并不是说视杆细胞就没有用处,我们在夜里或较暗的地方的视觉主要还得靠它,另外视杆细胞大大拓展了视野范围,并且能迅速发觉运动物体,就像诸葛亮一样“独观其大略”,这对人类也是相当重要的。不过既然要数像素,只好把视杆细胞排除在外,只算这650万视锥细胞。那么可以说人眼有650万像素吗?抱歉,不能!因为单个视锥细胞只能感受一种颜色,每三个视锥细胞(红、蓝、绿)才能算一个能分辨出颜色的像素,所以,650万除以3,只剩下200多万了……
然而这还没完,感光细胞感受了光信号后,还得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才能形成视觉图像。所以,仅考虑这些感光细胞是不行的,还得算一算“数据总线”——视神经的数量。
人眼的数据总线感光细胞感受的光信号,在神经节细胞中被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节细胞的轴突——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因此视神经就是人眼的“数据总线”。要计算像素数量,还得看这个总线能传输多少像素。
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与视神经
很不幸的是,每只眼的视神经数量,只有大约120万!这还是刚出生时的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还会缓慢的退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感光细胞有多少,单论传输总线,每只眼,只有120万像素!而苹果的第一代iphone手机摄像头都有200万像素,人眼比第一代水果机还差得远!
第一代水果机
120万像素的人眼,为什么能这么强?人眼只有120万像素,这与大家平时的感受可能不那么相符,因为人的眼睛实在是太重要了!大千世界,都需要眼睛去感知,人类所接收的信息中,80%来自视觉。为什么眼睛在仅有一百多万像素的情况下,具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双眼视觉:人类有两只眼,都在前方,相互配合可以实现180°的视野,相当宽广。并且双眼的视觉有视差,可以计算出距离,并形成三维的图像。猫科动物成为捕猎冠军的秘诀之一就是双眼视觉。
可以转动:虽然高分辨率的区域和像素都比较少,但是眼球可以转动,快速的扫描感兴趣的区域,大大拓展了可视范围。而且从这个角度讲,人眼不是照相机,而是一台“摄像机”,产生的信息大大增加。
强大的后期处理:大脑这个CPU,能力实在太强。眼睛感受到的海量信息都由它处理,我们看到的图像其实是经过大脑深度PS的,甚至眼睛没看到的景物都能给你“脑补”出来。任何一台相机或摄像机的CPU都比不上大脑,这是人类相对AI为数不多的法宝之一了。
在这些强大功能的加持之下,100多万像素的人眼,依然能成为我们倚重的“慧眼”。实际上,眼睛的像素太高是不划算的,其消耗的能量会相当大,需要传输的信号也过于巨量,人可能会变成下图这个样子:
三星堆的“巨眼”
因此,目前的像素数量是一个考虑了成本和效益的最佳平衡状态,各位觉得有没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