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的发挥,在于你是否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是否能够看清当下的同时拥有着展望未来的希冀?我想,独一无二的个体一旦融入到鱼龙混杂的群体中,并被某种扭曲的“集体利益”牢牢捆绑时,如果还想要去继续保持一份执着的自我精神和单纯的自我价值,是非常不容易的。
“集体利益”中的权力对于人的异化,往往是从摧毁自我的根基开始,这里的根基包括精神和价值,而一厢情愿的深陷到权力争斗中导致的自我迷失,最终只会让个体走向宿命般的灭亡。
从依附外物满足内心幻想那一刻开始,个体就已然成为了一个被生活操控的傀儡。我想,黑泽明导演对于这种认识是极其深刻的,所以,他才会在自己的电影里,不止一次地展示着对于传统武士精神的热忱,里面藏着失望和希望。
如果说,《七武士》是早年巅峰时期的黑泽明对武士无畏无私精神的赞赏肯定,那么,《影子武士》则是晚年黑泽明对武士精神终究落寞的无限哀叹。
故事内容影射着现实困境,当黑泽明把之前武士的家国情怀收缩成对于个人价值的探寻时,纵使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作为叙事结构,但他仍旧选择将其中鲜活的个体当作故事核心,从而以小见大的从个体倒追到群体和社会,甚至是国家,最终延伸出对于强权制度、官僚体系、个人精神和价值等方面的诸多思考。
一个被迫作为替身的窃贼,不得不暂时屈服在强权的威慑下,可随着装腔作势后的得意忘形,居然对权力产生了迷恋,甚至想要从替身摇身一变成正主,可惜,光有正主的形却并没有正主的神,最终,随着武田家族的衰败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电影虽然是带着悲剧色彩的,但导演黑泽明却还是怀揣着一丝乐观,因为他知道时代发展的趋势,所以,他会借着替身窃贼的行为方式,来慢慢窥探正主武田信玄所拥有的武士精神。
因此,这部电影其实是有两个叙事线索的,明面上是跟随影子如何能够做好傀儡的行动轨迹,暗地里却是探寻武田信玄为什么能够成为统帅的原因。
影武者是武田信玄的影子,而武田信玄何尝不是人们眼中传统英雄的影子?只是,武田信玄更加聪明,他活成了自己眼中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眼中的样子。当能够独立掌控自我的命运,并且始终秉持最本真的武士精神时,除了责任和使命的牵引,更多的还有某种人生价值的追求。
1《影子武士》上映于1980年,是黑泽明在走投无路时绝地反击的一部重要作品。如果说有哪部电影能够代表传统武士精神最后的光辉,我想大概就是这部了,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商业电影,更多的还是对于自我价值和自我精神深入探讨的艺术片。
虽然,在2018年张艺谋拍摄过同样题材的电影《影》,但除了采用泼墨山水画的拍摄风格能够被人称道之外,形式大于内容的毛病还是一如既往,终究无法凸显个体在整部电影中应有的位置和价值。
回归到黑泽明执导的《影子武士》这部电影上来,从影片一开始,那将近7分多钟的长镜头里,我们就能够明显感受到导演偏向的重点。
一支点燃的蜡烛前,武田信玄和自己的两个替身依次坐立,昏暗阴沉的房间略显压抑,仔细观察画面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武田信玄背后有烛光投下的影子,弟弟信廉和窃贼影武者是没有影子的。这就说明,他们两个人从成为替身开始,就已然失去了对于自我命运的掌控,彻底沦为了别人的附庸。
因为感受到了武田信玄对自己的尊重,窃贼答应成为信玄的替身,因为被士兵的英勇牺牲震撼到,窃贼在四面围困的绝境中恪守使命端坐阵前,这些都是影响他认真做好影子的因素。
可是,人终归是有欲望的,而这种不加控制的欲望,一旦失去清醒的自我认知和清楚的身份定位时,就会在盲目中走向迷失。
所以,窃贼在长期扮演武田信玄的过程中,居然将士兵对武田信玄权威的认可看作是对自己的认可,转而想要成为真正的武田信玄。可他忘了,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武田信玄本身已然超脱了个体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国家精神的象征,包括权利的认知与义务的履行,责任的肩负和使命的完成,这才是武田信玄能够统领国家军队的核心。
人的内心深处永远都在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可往往又会把这种价值寄托在外物身上。成为自己眼中的自己永远比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要困难的多,前者在于超越,后者在于模仿,超越的前提是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和提升自我精神,而模仿的前提是利用虚假作为伪装满足个人私欲。
在电影里,每个人在失去武田信玄之后,都开始变得茫然失措起来。
信玄的弟弟信廉和一帮老臣遵照信玄遗嘱,三年内不主动攻击敌人,这些人在信玄长期的控制中,早就成为了只会听命的机器,而非思考的人类。窃贼影武者同样如此,行为方式任人摆布无法挣脱,想要取代正主却少了那个精气神。
在我看来,一旦失去可作为依托的外物的精神,而内在的自我精神又长期沦丧,那么,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操控的影子。
所以,这部电影明面上只有影武者一个影子,其实,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影子。导演黑泽明在前期设计武田信玄中枪死后,就已经露出了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那就是,当拥有真正武士精神的人消失后,还有谁能够继续继承并且发扬武士精神呢?
《影子武士》就像是黑泽明为最后的武士精神谱写了一首悲怆的终结曲。他通过恢弘的战争场面,将武士精神糅杂在强权制度中,然后,尝试着在其中撕开一个个体自我精神回归的口子。于是,我们在感受最后武士世界消逝的同时,却从影武者试图从河里扛起那面风林火山的旗帜中,依稀可以看到某种希望的存在。影武者最后还是觉醒了,他在迎接死亡的同时做回了自己。
2值得注意的是,在《影子武士》这部电影里,传统武士精神的消失,不仅仅与自我内部有关,更重要的还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在电影结尾处的那场规模巨大的战争中,采用传统军事策略的武田军队,用冷兵器对抗着敌人的枪炮,莽撞进攻中的传统手法终究无法抵抗被西式武器压制的命运。在这里,黑泽明并没有将镜头直接对准残酷的战争场面,而是用枪炮声和惨叫声作为取代,最后,用镜头扫过尸横遍野的战场,这种对观众心理的冲击足够震撼。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电影里织田信长的身边会有西方人的存在?直到看到最后这场战争我才明白,这已经不再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抗,更多的成为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抗,这似乎也寓意着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化的入侵,让电影整体上透露出淡淡的落寞感。
拍摄《影子武士》之前,黑泽明因为前两部影片接连的票房惨败而遭到众多投资公司的拒绝,这是他的低谷时期。当梦想面对现实撞击不得不暂时搁置时,执拗的精神总也不肯妥协资本的淫威,最终,在得到导演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的帮助,重新走向了人生巅峰。
也许,大起大落的黑泽明更加明白坚守自我精神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所以,他要在《影子武士》这部电影中,重新树立起传统武士精神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部分的批判。
黑泽明就像是电影中觉醒的影武者,即便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去扶起那面倒下的旗帜,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精神。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在试图依托外物获得自我精神的充实,却从来不去想一想,精神这种东西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如果总是躲在别人的后面狐假虎威,你将不再是你,肉体和灵魂也将出现错位。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讲述影武者的故事,不如说是讲武田信玄精神影响力的故事。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武士精神的两面性,一面是对责任的坚守和对使命的忠诚,一面是在强权政治异化后被时代无情抛弃的悲剧。
究竟该如何继续传承传统武士精神,黑泽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他要说的都在故事内容里。有时候,提出问题让人探讨总比给出答案固定思维要好的多,这也是他的电影能够保持持久活力的重要原因。
张艺谋的电影利用真身说影子,黑泽明的电影利用影子说真身,不能说谁更高明,只能说,黑泽明更能够凸显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精神和价值的探索。无论是自我内部的影响,还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人永远应该都是电影的主体,即便没有谈情说爱,即便没有尔虞我诈,却也可以起到深刻警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