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江河1900 2018-11-01 19:56:11
自从喜欢上音乐,我就接触到帕格尼尼以及肖邦的作品。帕格尼尼的作品也许刚开始,你觉得不好听或者有些混乱,但当你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后,你会发现,帕格尼尼的作品真的是很奇妙,很有创意,而且技法很神奇。他的作品就是那种每多听一次就会有新的感悟的那种,而且百听不厌。帕尔曼说帕格尼尼开创了现代小提琴音乐的先河。帕格尼尼颠覆了以前所有的演奏者的演奏风格,自称一体并被流传。帕格尼尼的电影中描述其早年生活糜烂,但才华横溢。被一个经纪人看中,并被挖掘,推向意大利乐坛的顶峰,随后便开始了他一生的奇幻旅程。可以说这也是他真实的生活,他的才华难以掩饰。 而肖邦,与之不同,无论是风格还是人生经历,肖邦的一生人们更多的是把他和国家联系到一起。肖邦的音乐其实很多与国家没有关系。那种静谧、恬静真的应该是个人情怀的表达。那个时期,欧洲上层最大的娱乐无非就是钢琴音乐会,而肖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她们的需求。 刚开始肖邦并不知名,甚至难以为生,他可以说是个难民,从沦亡的波兰逃到巴黎,顺便带来了一身才艺。在巴黎,他的才华很快被人发现,他的挚友李斯特发现了他,觉得他被埋没了。李斯特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一点也不嫉妒肖邦的才华。他特意安排了一场音乐会,关闭全场灯烛,让大家静静聆听,人们被美妙的琴声所打动,听得如此如醉。
当大幕拉开,光明重现的时候,人们发现坐在台上演奏的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个从未见过的人。他的演奏竟然如此完美,甚至超越了李斯特,但是又不是一种风格。李斯特第一次向公众介绍肖邦,从此肖邦一举成名。甚至有一位贵妇人对他产生迷恋,成为肖邦日后的情人。在一曲难忘的电影中,描述肖邦的成功源自他的老师,这位老师对肖邦推崇至极,在肖邦小的时候发现他的才华并着力去培养他。 后来肖邦和他一起逃亡,来到巴黎,也是在老师的极力支持下,肖邦逐渐走向上流社会,并结识了乔治桑夫人,乔治桑夫人把肖邦紧紧地拴在她的身边,将她带到郊外庄园。肖邦彻底遗忘了他的老师,这一幕让人感觉很心酸,让人觉得肖邦是个绝情与冷酷的人。
后来肖邦在从波兰逃到巴黎的同胞那里得知祖国沦亡的消息,需要他赞助经费帮助革命复国,肖邦连续在欧洲各地举行巡回演奏会,赚取了大量的资产以资助革命。但是他的身体日益不堪重负,最后病死。 从这个角度看,肖邦确实是一个很爱国的钢琴家,因此波兰人民总是记得肖邦,他的事迹也被广泛传播,为后世留下的不仅是钢琴精品,还有那些宝贵的精神。肖邦的C调革命练习曲,今天仍就被大量演奏,成为经典。所以说当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他的作用会被无形地放大,从而成为时代的丰碑,肖邦就是这样的人。 相比肖邦,帕格尼尼就完全不同,他与国家没有什么联系。仅仅是艺术上的造诣被人广为流传。帕格尼尼除了一身小提琴绝技,似乎其它的东西都很糟糕。他的私生活极为混乱。电影中描述他经常在赌场以及妓院度过,以至于养了一身的疾病,要靠药物维持。但他的才华是不可忽视的。 在意大利他颠覆了从前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开创了先河,也许他自己并不清楚。他的成名因为一位经纪人,当然经纪人也是为了自己的收益,给她安排了在欧洲各地的巡演,从此让他一举成名。一般出名的演奏家,只要举行巡演,基本上一传十十传百名气就会急剧上升。
相比于现在,古代的音乐家演出的机会更少,而一旦演出极有可能一举成名,而现代音乐家机会众多反而出名的几率小。那时候的演奏家除了演奏还要自己作曲,他们演奏的基本是自己的曲子,而今天的演奏家只是演奏而不作曲。 能作曲的人实在太少了,或者能够作出经典的人太少了,今天我们能记住的人无非就是陈刚《梁祝》、《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好像很少有其他中国自己的曲目。像贝多芬、帕格尼尼、肖邦、李斯特这样的人很少,包括我们知名的小提琴大师帕尔曼也没有作曲。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