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推理小说之王丨中国的柯南道尔,笔下的神探霍桑比肩福尔摩斯原创 土鳖君说 2020-05-04 10:35:52
近来,土鳖君无意间在网上看了几集《民国奇探》,登时成了此剧的铁粉。
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拍得着实不错。
与之前看过几眼的《法医秦明》、《重案六组》等剧相比,这部以民国早期的大上海为背景的推理电视剧,节奏更加明快、轻松,推理细节到位,剧情逻辑自洽,环环相扣,而且男女主角的智商和口才都很在线,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了以往侦探片、警匪片的压抑,剧中氛围还十分轻松。
那个歪瓜裂枣主演的胡闹台式的《xx街探案》简直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说到这里,土鳖君突然想起了在民国时期中国曾诞生了一位可以比肩“福尔摩斯”的“上海滩神探霍桑”,也想起了那位被人称为“中国推理小说第一人”、“中国的柯南道尔”的小说家程小青先生。
那部“故事与历史相融,生活与破案交汇,知识与趣味结合”的推理小说巨著,也曾被吴晗先生列为青少年必读的书籍。
就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这部以20世纪初叶时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为背景的《霍桑探案集》一直是公安、国安等侦探专业学生的必读之作。
但现在好像已变得寂寂无名。
好吧,本期大师芳华,土鳖君就跟诸位看官一起去探访一下,那位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翻译人,神探霍桑的缔造者,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程小青先生的芳华旧事。
///// 以钢笔为匕首,刺穿那“不人不狗”的时代
上海南市区,曾经是上海最古老的市中心,也是某些人嘴里的“下只角”,老克勒们眼中的“棚户区”、“贫民窟”。在那数不清的弄堂里,藏着最上海的烟火气。
流民、贫民、阿飞、小刺佬、小买卖人、白相人在这里鱼龙混杂着,夜幕下发生着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
这是一片孕育着故事、传奇、传说的沃土,是旧中国最魔幻而又现实的地方。
1893年,程小青先生就出生在南市区淘沙场的贫民窟里,他是那个贫寒家中的长子。
程家原本是安庆农户,因避太平天国之乱,举家迁到了上海,在南市的棚户区中安了家。
程小青先生的父亲程文治没什么文化,一直靠打点零工、卖点报纸勉力养家糊口。
但就在程先生十岁之时,老实、木讷的父亲也因病突然去世,家中唯一的顶梁柱也瞬间倒塌,这让本就一穷二白的家更加入不敷出。单靠母亲做点针线活维持生计,连弟弟都被迫送给了别人。
家境的苦寒不允许程先生继续在私塾中读书了,小小年纪的他只能早早的进到亨得利钟表店当了个接待顾客的小伙计。
但程先生仍旧明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贫寒、劳累并没有阻拦住程先生的欲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雄心,在结束了一天的匆忙之后,这个清瘦的年轻人仍然在油灯之下苦读不辍。
程先生还结识了一位名叫周国贤的年轻人,相仿的年纪,相同的家境,相似的际遇,让二人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兄弟。当时的周国贤,还在中学读书。放学之后,经常捎来几本小说和文艺期刊,与程先生一起在灯下研读。
虽是知己,但二人的爱好孑然不同,周先生偏爱恩怨情仇的言情小说,而程先生则对曲折离奇、扑朔迷离的公案小说和玄而又玄的神鬼志异更感兴趣。
某日,二人读完书之后闲聊感想,说起了小说,两人对各自喜爱的小说评头论足,好不畅快。说到兴起,二人觉得何不各写几篇小说投到报馆?如被刊登,也可以赚点稿费补贴家计。
于是,程小青先生花了几天时间写了篇名叫《鬼妒》的文言文短篇寄到了商务印书馆,与此同时,周国贤先生也向商务印书馆投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爱之花》。
据程先生回来回忆说,《鬼妒》中的鬼,为洋鬼子的意思。因当时上海的洋人们肆意妄为,横行无忌,程先生每每看到此情此景,心中必横生出一腔怒火。于是他便想以文字为匕首,去刺破那人不人、鬼不鬼的黑暗社会。
不几日,商务印书馆所属的《小说月报》就刊发了这篇愤世嫉俗的小说,周先生的《爱之花》也同刊发表出来。
二人看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仿佛打了一针鸡血,不约而同的又写了几篇短篇,竟然都被《小说月报》发表,这份荣耀激励着二人马不停蹄的一直写了下去,二人最后皆功成名就。谁也不曾想到,中国推理小说宗师程小青和鸳鸯蝴蝶派领军者周瘦鹃是在那件破旧的蜗居里携手登上了中国文艺史的舞台的。
///// 只读过几年私塾的翻译家
世界公认的侦探小说开篇之作,应该是美国作家爱伦·坡于1841年5月在《格雷姆杂志上》发表的中篇《莫格街凶杀案》。此文中,爱伦·坡先生用极其纤细入微的笔法描写了发生在巴黎一处密室之内的一桩离奇而血腥的命案,及此案的侦破全部细节过程。
爱伦·坡先生在文中树立了一位遇事冷静、细致入微、逻辑缜密的大侦探形象。他给这个贵族家庭出身的大侦探的脑袋中安放上了诗人般的敏锐和数学家般的周密。
故事的演进过程完全围绕着大侦探的思维活动展开,大侦探杜斌以一个冷峻旁观者的态度,在报纸上、窗棂上、尸体上苦苦的寻找着密码。然后又将那些所有看似不相干的信息在的脑中汇集成一股逻辑洪流,他指挥着这股洪流冲破了重重迷雾,最终将凶手冲洗出来。
这种前所未见的逻辑流文体,先让读者陷入重重的迷思,又让读者体验到水落石出、恍然大悟的快感。好似渴了很久的沙漠行者突然见到水汽荡漾的绿洲一般过瘾。极富诱导性、带入性和冲击感。
这种新型的推理小说很快就在欧美日散叶发枝,柯南道尔、江户川乱步、阿加莎等人联手将其推向高潮。
在当时,中国流行的是传统的公案小说,与推理小说不同的是,公案小说更侧重于伦理道德,以警世、喻世,劝人向善为主题,描写的多是包公、狄公、海公等人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光辉形象。重结果而请过程,在蜿蜒曲折,引人入胜方面远远逊色于欧美推理小说。
1896年,上海的《时务报》突然刊登了四篇名为《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的小说,这是侦探小说的扛鼎之作《福尔摩斯探案集》在我国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柯南道尔先生刚一登台就迅速圈粉,有一大票粉丝废寝忘食的拜读“福尔摩斯”。
程小青先生也是福先生铁粉之一,没到夜晚来临,他就窝在那间窄小的亭子间内如饥似渴的彻夜不眠的读着小说,把所有的推理细节烂熟于心,时不时的说出来与周国贤先生分享一番。
很无奈,报纸上的文章更新速度大大的慢于读者的若渴之心,入了坑又苦于无文可读的程先生决定去啃一下原著。但他只读过几年私塾,对英文确是一窍不通。
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能拜读心仪之作,程先生拉着周先生一起报了夜校苦读英文。
哪成想,不过几年之后,二人竟然联手翻译起了原文,而且用的是文言文。
在当时,中国兴起了一股翻译“福尔摩斯”的热潮,先后有张坤德、黄鼎、林纾等翻译名家加入其中,市面上各种版本不胜其数。
由于程、周二位先生都出身于上海草根,所见所想都与文中的背景十分相似,他们所翻译的文章更加直白、更加接地气,更受读者们的欢迎,于是,程、周二人一口气就翻译了十三卷。
///// 陋室之中,霍桑出世
1915年,在因翻译了多部推理小说而名声鹊起的程小青先生被东吴大学附中聘为国文教员。
程先生举家迁居苏州,他用稿酬在姑苏望星桥附近购买了一处旧房子安顿了下来,一直住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程先生将这处旧房子命名为“茧庐”,煌煌三十册的“大侦探霍桑”就诞生在在这间意为“作茧自缚”的破房子之中。
霍桑系列的开篇之作《江南燕》诞生于风云际会的1919年,出于对“福尔摩斯”的烂熟,霍桑系列小说的写作手法与柯南道尔别无二致。
程先生将霍桑系列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香车、佳人、百乐门,
纸醉、金迷、不夜城。
“东方巴黎”是让人迷醉的繁华,
然而,在那些夜夜笙歌背后,在那些灯火酒绿找不到的地方,在那些车水马龙的侧畔,在那些优雅与华贵们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是罪恶与丑陋的领地。
左边是天堂,右边便是地狱。
在正邪之间,游走着一对侦探CP,
那便是神探霍桑和他的助手包朗。
他们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匡扶正义。
他们威武不屈、勇闯魔窟,见义勇为。
他们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迷宫之中,又用严谨的推理和严密的逻辑将读者解救出来。
程先生笔下的霍桑高大魁梧、目光冷峻、头脑冷静,他的感觉极其敏锐,观察极其细致,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他精通物理、生理和哲学,喜欢搏击和小提琴,嫉恶如仇又富有同情心。
为了将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大侦探写的有血有肉,程先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始终认为侦探小说,就是“化了妆的通俗科学教科书”,他不仅先后自学了“物理”、“化学”、“生理学”等基础科学课程,更是通过警察学校函授了“法医学”、“犯罪心理动机学”和“侦查学”,专门研究了《洗冤录》等中国古代断案史料,为他的写作打下了牢牢的理论基础。为了搜集案件,跑到街上去打探奇闻异事,跑到警察局去翻阅卷宗,甚至连街头小报犄角旮旯里的文字都不放过。
由于小说出版之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期,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先生正大肆宣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这种通过大量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以血迹、足迹、指纹等痕迹技术和逻辑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推理小说在当时卖相极佳,就受到了读者的大肆追捧。
粉丝们如饥似渴的涌向出版社等待新书的发行,从合集到单行本,程先生每部作品都能卖到几十万册以上,堪比当年风靡一时的张恨水。
程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所接到的读者们的函件,不但可以说’积纸盈寸’,简直是’盈尺’而有余……他们显然都是霍桑的知己。”
仿佛在他的影响之下,国产推理小说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陆澹安先生的“神探李飞”,孙了红先生的“神探鲁平”也在此时诞生。
中国第一本推理小说期刊《侦探世界》也应运而生。
程小青先生从一位教书匠一跃成为小说界炙手可热的顶级IP,出门在外,就有一众拥趸跟随其后,高呼他为“霍桑”。
值得一提的是,与霍桑的交道打多了,程先生也足能够化身侦探,还侦破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案件。
某晚,程先生骑着自己 “三枪”牌自行车去城里看电影,电影散场之后,他却不见了自己心爱的“宝马”。
程先生生性豁达,并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但是偏偏就有那种爱起哄架秧子的人在报纸上写了篇小文章讽刺他说“霍桑”连自己的自行车都找不到,算什么神探?
为了维护“霍桑”的形象,程小青先生只能赶着鸭子上架,到电影院周围寻找线索。
他根据时间和现场的蛛丝马迹推理出偷车之人的家肯定离电影院不远,在附近蹲点一定能有效果。
于是,他就利用每日傍晚散步的时间在电影院附近的巷子里溜达,果不其然,他在巷子里一家修车铺里看到了与自己车子一模一样的挡泥瓦。
于是,他跑到附近的警察局报了案,在警察的一番盘问之下,修车铺老板交代了是谁把挡泥瓦送了过来的,当天晚上就将偷车贼一举擒获。
///// 剧本、作词、丹青,文艺圈的跨界之王
除了推理小说之外,程先生的剧本也极受追捧。
1919年《江南燕》刚一推出,上海友联电影公司便将同名电影推向了屏幕,收割了大量的票房。
而后由其小说改编的电影《母之心》也大获成功。
程先生不愿看到自己的心血之作被别人刀劈斧凿,于是,自1931年开始,他开始亲自操刀为电影公司改编、撰写剧本,什么《舞女血》、《雨夜枪声》之类的侦探电影一口气写了几十部,胡蝶等一线大牌也为之倾倒,争先恐后的要求出演程先生的作品。
在电影剧本创作之余,程先生还写了一些新派的小诗歌,有人还将先生的诗谱上乐曲,就变成电影的主题歌。
那首为电影《董小宛》谱写的—“月儿晶晶云漫漫”,经金嗓子周璇演绎后,竟成为了传世佳曲,一直传唱至今。
很可惜在抗日战争即将爆发之时,程先生带全家躲到了安徽乡下,满腔的悲愤让他已经没有心情再去写那些“靡靡之音”,不然,在作词领域,程先生也必是一员骁将。
在乡下避活的程先生时常感叹自己仅仅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催马提枪上阵应敌。他的笔锋已经从“醒痴梦,断恩怨”的哀怨,转为“世乱有心驱猛虎,陆沉无计挽狂澜”的叹息。
由吟赏风月的才子,变成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逃亡客。
纵栏杆拍遍,无人诉说。
上海局势稍微稳定之后,程小青先生又返回到了沪上。当时,担任汪伪政府宣传部长的无耻文人胡兰成为了拉拢人心,竟然亲自跑上门邀请程先生为“伪宣传部”主编的报纸撰稿,被他严词拒绝。
在沪寓居的程先生索性学起了“八大山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在家挥洒妙笔,仿佛把自己的悲愤全部寄托到作品之中。
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份追求民主,向往自由的杂志《橄榄》,在续写“神探霍桑”的同时,针砭时弊,痛骂汉奸。
除了写作,陈先生闲来无事之时,也常拿起画笔绘上几笔,以丹青之乐偿疲惫之心。
程先生擅长海派花鸟和蔬菜,用笔精巧、设色雅妍、构图简约,方寸之间便将花鸟鱼虫的博物精妙勾勒的淋漓尽致。颇有虚谷大师的风范。
///// 为人民公安摇旗呐喊
在建国之后,程小青先生仍然在苏州担任高中语文老师,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创作侦探小说。
只是,小说的主角穿上了橄榄绿,变成了英勇的公安干警。
程小青先生在此时已经不再创作中长篇的推理小说,转而在各类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反特、破案类纪实文学。
为了更加贴近案情,他经常跑到派出所去体验生活,跟随民警蹲点、蹲守,切身的体验了人民警察的苦乐酸甜,用真情实意讴歌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
有很多人正是读了程先生的文章之后,投身到光荣的人民警察中去,投身到保护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值得一提的是,程先生的文章还被公安、武警、国安等院校选为案例教材,一直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6年10月,程先生因病与世长辞,神探霍桑成为绝唱。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