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作文结构最易让高考阅卷老师判为优质,给出高分,赶快收藏琴心李老师 2020-06-08 21:48:06
高考大纲关于作文评分的标准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静楚”,我们说审题立意很重要,但绝无轻视文章结构条理的意思,如果结构条理混乱,审题立意再好也无法表达清楚。不同的文体,文章结构有不同的特点,对议论文,一般可遵循这样的思路模式:提出论点(开门见山,或由某事引出)-→提出论据(可以用具体实例,也可以用综合现象)-→正反论述(扣紧论点、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层进论述(可以是理论的引伸,亦可以是联系实际或是借题发挥)-→呼应论点(在照应开头,启人思考或发出号召中收结全文)。记叙文的结构,一般以线索来安排,线索是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筋骨,可以以人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等,根据不同的线索安排结构。
在阅卷现场,因阅卷老师阅读一篇作文的时间只有1分钟左右,所以,特别喜欢那些结构清晰,只须浏览作文的关键处就可以理出文章之纲的作文。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文脉贯通 “文脉”就是指文章行文时候的思路脉络。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和“衔接”句,以及“过渡语段”上。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与整合,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总之,文脉的整合绝非小为写作中的“雕虫小技”,而是关乎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之一,作这么一个比喻,两个建筑师在使作同样的建筑材料建房时,讲究结构的会造出别墅级的漂亮房屋,而不讲究结构的造出来的也许只是牛棚马厩。 文脉贯通的作文,会有很多标示性的语言,例如: 他们(脉络) 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外面等着。他们不像母亲们那样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谈天谈地。他们一定就那么静静坐在角落旁,抽着根烟,不时看着这学校的大门,微微磕一下眼,为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顺利而忧心。…… 我们都体会过,小时候最爱我们的还是他们。他们什么都会,会骑着那“吱呀”的老坦克,戴着我们去天南海北;…… 我们如今是否知道他们的生日?知道他们的鞋码?知道他们最大的心愿?…… 他们的伟大与爱是默默的。…… 他们,永远如此沉默,不让我们看到悲伤,不让我们看到眼泪。…… 他们是父亲,伟大而隐忍。……
文章中的“他们”是考生的父亲。作者从眼前写起,写父亲们在考场外为孩子“忧心”,然后文章进入第二层次,生发回忆,写父亲小时候对“我们”的爱,再写“我们”却并知道“他们”的生日、鞋码、心愿,最后以“沉默”“隐忍”来赞颂父爱的伟大。像这样的文章,阅卷老师单从这些能表现文脉的标志性的语句中瞬间理出文章结构,读起来爽心,给分也就慷慨了。
2.“龙骨”挺立 考场作文结构“龙骨”构造有两点:一是“通体透光”二是“中通外直”。所谓“通体透光”是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条理;所谓“中通外直”,就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多思维标志,使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试卷一目了然,透彻见底。这样,我们在和阅卷老师的“对话”中就以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态度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分数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如果说文章脉络畅通是从整体构架来说的话,那么,铸造考场作文“龙骨”是着眼于作文内部诸要素的自然搭配和组合,针对话题作深度的分析和延展思考,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能上升为人生、国家和民族的境界,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例如《不要轻易说‘不’》的开头这样写到: 楞子考上高中了,而且进的是有名的重点中学,还让他考进了让人羡慕的重点班,成了他们老家都挺关注的人物。……可是家里很穷,所以父母都出去外面打工去了…… 如果只看这个开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这只是铺垫,接下来作者写到: 一眨眼高三了,黑板的左上角都已经有了高考的倒记时了……楞子也知道,父母瞒着他受了很多的伤,吃了很多的苦,可是都一直没告诉楞子,楞子只是在心里记着他们的好,相信着自己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这是故事的推进,似乎也合乎常情。读到这里阅卷老师会想,如果就这样写楞子上了好大学,这篇作文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给高分的理由,如果结尾能有点“意料之外”的东西,那就不应吝啬分数了。果不其然,后来在快要高考了,楞子家出事了,他给“我”留下一封信后消失了。信里写到: 可是,现在的我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再去向老天说“不”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教我们说什么“人定胜天”,为什么要让我接受这么残酷的现实! 如果作者只是对楞子的不幸深表同情,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作文将一个个别性的材料提升了,看看作者结尾的话: 我知道我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朋友,也失去了祝愿他美好前程的机会。兄弟,未来的路或许真的很难走,可是请你一定记得:不要再轻易说“不”! “不要同轻易说‘不’”的结尾,不但点了题,呼应了楞子信中“我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再去向老天说‘不’了”,而且将这种不要轻易说“不”的人生态度不只是传递给了楞子,也传递给了所有的读者。所以,这篇作文的结构,不但文脉通畅,而且建构起来了“龙骨”。
3.内容优化 “内容”优化也是一个关乎结构的问题,意思是指对文章所举的事例或用的材料的合理组合和运用,主要体现为素材的同质归类,比如在议论文中列举事例时,将正面的,或反而的,中国的,或外国的,现代的,或古代的论据各归于一类,不要将不同性质的材料混杂在一起,并能在归类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例如:《举手投足间》的片段: 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 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兴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十三亿分之一认认真真去做。
在这则摘录中,第一段所写到的屠格涅夫、雷锋、周恩来三个人物材料都是正面事例,在列出材料之后,作者写出了第二段,对这组材料所有的共同意义作了分析说明,得出了“即使是民族振兴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十三亿分之一认认真真去做”的较为深刻的结论。
4.重现主旨句 《诗经》中的诗歌,在结构有一个重要特点——“重章叠唱”。这种方法很适合高考作文。因为,这样的结构,无论多少段,它只有内容的不同,而主旨始终如一。在这样的结构下,偏题跑题绝对不会出现,而且,因有主旨句的反复出现,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明白作者的思想倾向或者情感取向。 具体表现为文章主体部分的每一段开头都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开头,或在每一部分用相同的语段开头,或在每一个材料展示后用相同的语句表明观点。这样的结构能将文章内容予以清晰、直观、有层次和富有条理地展现出来,使得文章条分缕析。例如: 就这样,岁岁年年(主旨句) 太阳把光明传递给了地球和月亮,于是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题记 传递是一种责任 是谁让九州动容?是李密在《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所以“孝”需要传递,一代又一代,这是责任。 传递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 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是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所以“爱”需要传递,一年又一年,这是使命。 风,把春的信息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亲人,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于是有了舍生取义……就这样,岁岁年年。
从这个高考作文的主旨句摘录中可见,作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动作了两个材料,一是李密,二是屈原。这位考生就懂得用“重章叠唱”的结构方式,使两个材料的表达结构完全相同:先亮出观点,再引用材料,在对材料作分析的基础上,用“所以……”作结。这样的写法,无论有多少个材料,阅卷老师都不会看厌,因为,结构如此清晰,几乎不用心思去梳理,自然,青睐之情油然而生。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