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20年和那些招人稀罕的历史老师原创 中国互联网电视 2020-07-03 17:54:52
每个视频网站,都在声嘶力竭标榜自己在“分享知识”时,其鼻祖《百家讲坛》,已经播出了20年。
从2001年首播到现在,这个最红时堪称造星机器的节目,捧红了一大批“学者明星”。
纵使罗翔现在有741万的粉丝。但在当初最火的几年,《百家讲坛》的明星讲师,远比现在讲述法律知识的罗翔更“招人稀罕”。
012001年7月9日,《百家讲坛》栏目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
虽然当时的内容形式和现在差不多,同样采取台上嘉宾主讲、台下观众聆听的“讲课”模式。不过,在主讲嘉宾的选择标准上,却与后来有着很大的不同——非学术界货真价实的“大腕儿”不请。
第一期讲师杨振宁,课程名叫《美与物理学》。
第二期来上课的是丁肇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授课内容是《实验物理与物理学前沿》
从此之后,栏目组请来的物理学主讲都是霍金、李政道这种——“跺一脚”学术圈地皮,颤三颤的超级巨星。
而在人文类话题上,栏目组请来的是童庆炳这样的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
央视播出、知识专业、公开宣讲、免费观看等设定,现在每个视频网站似乎也都在追随、模仿这一套流程。
但再理想的设定,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直观的痛点——没人看。越是阳春白雪的东西,感兴趣的人、可以接受的人,就越少。杨振宁把量子物理讲出花来,一般人也听不懂啊。
而且播出时间也略带尴尬,每天播出两次,首播时间中午12点,重播则在晚上12点,一路播了三年多,很多观众压根没看过。
多年后,一位叫纪连海的中学历史老师向栏目组吐槽——你们那个“讲坛”,我一期都没看过,首播的时候我在学校上课,重播那会儿我都钻被窝了。
02一两年下来,《百家讲坛》收视惨淡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02年开始,央视开始实施《栏目警示及淘汰条例》,如果一个节目的收视率长期处于末尾,就要被淘汰。《百家讲坛》当时收到了“红牌警告”。
2004年,终于迎来转机。那几年清宫戏特别火,每晚霸占着电视机的黄金时间。《还珠格格》演完了有《康熙王朝》,《李卫当官》播完了有《铁齿铜牙纪晓岚》……老百姓看了这么多“戏说”,特别想知道正史里的康雍乾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此时,编导在北京社科院找到了研究清史多年的阎崇年,让他策划了十二讲的《清十二帝疑案》。
节目播出就火了,创下了央视十套的收视率纪录。于是,十二讲改成了三十八讲。每讲一期,阎崇年就问下面的观众,你们想听什么啊,然后再调整自己的讲稿。
一年后,作家刘心武来了,开始“揭秘《红楼梦》”。每一期惊世骇俗般的解析,让研究了一辈子的红学专家们听着“心里一咯噔”。原定36讲的节目,由于"红学家"干预而停播。
2007年,他继续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及《〈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但那时候大众的目光,全都聚焦在《百家讲坛》制造的的最大明星——易中天身上。
032005年4月,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开讲,效果虽然不错,但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吵得不可开交的揭秘红楼梦上。直到下一年,“品三国”才真正让他走上神坛。
中国人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听过袁阔成、单田芳评书,但没听过把《三国志》当段子讲的老师。
他颠覆过去的讲法,但严格尊重正史。可谓一边正本清源,一边油腔滑调,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曹操劝夫人: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
周瑜在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诸葛亮在城楼上唱卡拉OK。
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
而他在《百家讲坛》讲到“长跪 、避席”这种历史术语时,竟然脱下皮鞋,亲自下跪示范。
很多人问易中天,你那套把历史说成评书的方法,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易中天回答:根本就没设计,在大学我就是这么讲的,很多学生都能把我的课背下来。
制片人也说,易老师就是为电视而生的。
阎崇年、易中天和刘心武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当过中学老师。
但在《百家讲坛》舞台上,最有名的中学老师,是那个吐槽播放时间有问题的纪连海。
04纪连海是阎崇年儿子的高中历史老师。他说,在纪老师的课上没人睡觉。
“没人在历史课上睡觉。”这让《百家讲坛》的制作人动了心思——历史是副科,向来不受重视,这个人得多有趣才能让学生不睡觉啊。
刚当老师那会儿,为了把课讲得抓人,纪连海特意买了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君臣斗》研究,凡是讲历史事件,也总会用悬念吊着大家的兴趣。
去《百家讲坛》之前,单口相声一样的上课方式,他已经用了20年。
纪连海主讲的《历史上的和珅》,创造了百家讲坛的最高收视率,后来他又讲了多尔衮和纪晓岚。
成名之后,纪连海侃侃而谈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
一时间,这些“学者明星”出场费甚至可与歌星、影星比肩。人们对于这些学术明星的追捧并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向往”,也毫无保留地将热情延伸到了他们的“个人层面”上。
2007年,易中天的《品三国》创下销量奇迹。上册一个月卖出100万套,下册一周卖出120万套,易中天也拿下了14%的天价版税(业内一般最高为10%)。
不问世事的年代,阎崇年躲在书斋写了十年书,结果就卖出两百本。而在《百家讲坛》讲完之后,他卖了35万本,把出书的中华书局都救活了。
央视《新闻会客厅》栏目,曾邀请中华书局总编辑做过访谈:"当天,这本谈论语的书(《于丹<论语>心得》),9个小时之内签售了10200本。3个月时间,这本传统文化书籍销售量达到258万册。"
05不过,一切好像电影《甲方乙方》里的“好梦一日游”一样,梦总是要醒的。
中华书局表示,如今《百家讲坛》系列丛书的起印量,已从巅峰期的百万册下滑到两三万册。签售现场冷落,不再有昔日之火爆,令人恍若隔世……
开播20年,热门的历史人物、历史时期都已经有人讲过了,曹操、王阳明等题材甚至被讲了好几遍,选题也越来越狭窄。
在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百家讲坛》是人们为数不多能同时收获快乐和知识的节目。但外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百家讲坛》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在巅峰。
现在再提起易中天,不再是他的《品三国》有多新颖,而是他怼人的表情包;再提起纪连海,不再是他讲的和珅,而是他和哪个明星同框……
20年前,人们因为《百家讲坛》开始看起了历史书;20年后,人们再听“公开课”,却是为了赶热点听段子。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