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529|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1 名

发帖:NO. 57 名

在线:NO. 30 名

惜颜705 发表于 2020-8-14 13: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原创 书房记 2020-03-10 22:09:42
大疫当前,中国到底该不该推行分餐制?
文/郭峰(书房记专栏作家)
老祖宗是实行分餐制的。


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人,大家同吃同睡同劳动。
一天晚饭,有位门客认为自己的饭食比孟尝君的差,感觉受到侮辱,非常气愤。孟尝君端着自己的饭菜给他看,一样的,门客羞愧难当,自杀了。
这个故事说明古人是分餐制,各吃各的。
顺便说一句,先秦时的人特别容易自杀。田横自杀,手下500壮士也自杀,齐国吃不着桃的那三位也自杀,那时的人特别容易自杀。
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有个“士”的阶层,类似日本的“武士”,特别重名节、重荣誉,讲究气节,就凭这口气在社会立足。受侮了,以后还怎么在社会上混?无颜见江东父老啊!于是就抹脖子,划拉自己肚子。这是贵族范儿,秦以后没贵族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家里还有老婆孩儿呢。

日本“武士”


中国人最熟悉的宴是“鸿门宴”,也是分餐制。项羽坐中间,客人和陪客分别坐东西两列,像开董事会一样。一人前面放个小茶几,摆几样简单的食物。那时的中国人吃饭非常简单,有点像今天的美国,总统去了,也是三道菜,最多再加样烤牛排。
吃什么呢?
据推测,吃烧烤,烤猪腿。
为什么?
你看,大伙正吃着烤猪腿,欣赏着舞剑,宾主双方其乐融融,樊哙提着盾就闯进来,还撞倒两个把门的,很黄,很暴力。
项羽当然不爽啦,生气,再一看,是位壮士,又有些欣赏,按下怒火,说“赐猪腿”。
请注意,项羽没说赐生猪腿,说的是赐猪腿。
手下人一看,樊哙这小子不礼貌,没规矩,就给了只生猪腿,有意为难,看他笑话。
猪腿从哪拿的呢?
不可能跑到厨房,项羽说赐猪腿,跑到厨房,提溜只猪腿,那太不自然。猪腿就在现眼跟前,正烤着呢,还没烤熟,半生不熟,那正好,您不横吗,就吃这个。

奥巴马


唐以前,中国人一直分餐制。
为什么呢?
没有铁锅。
现代人觉的铁锅这么简单,张衡都发明地动仪了,做个铁锅还不容易?
不容易。铁锅直到宋朝才出现,宋以前没铁锅。即使有,质量也不过关,很厚。
那么宋以前用什么做饭呢?
用瓦罐,陶盆。
我们去博物馆里看,有甗(yǎn)、釜,这是讲究的,普通百姓就用瓦罐、陶盆。
有观众说啦,不是有青铜器吗?古人用青铜鼎、青铜簋做饭。
青铜器是非常非常非常珍贵的,比现在的黄金还珍贵,你家用黄金锅做饭吗?
绝对不会。
鼎、簋、簠等青铜器,不是实用器,是祭祀用的礼器。我们现在看青铜器黑不溜球的,那时氧化了。几千年前,金灿灿的,非常漂亮,非常高贵,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古人用瓦罐、陶盆做饭,您想啊,这瓦罐、陶盆多厚啊,又不结实,绝不能炒菜,只能煮。


这让我想起陕北。
陕北人不会炒菜,压根就没炒菜这一说,都是煮。直到现在,陕北农村,再富裕,那怕是煤老板,也是煮。菜、肉、粉条、土豆,甚至米、豆子、面条,一锅煮,名称可分为大烩菜、熬菜、粉汤、忽料饭、和淘饭、麻汤饭,但本质一样,都是煮。
煮这么一大锅,不可能共餐制,一人一老碗,端上就串门去了。蹲在硷畔上,蹲在人家门槛上,老老少少,敲狗脑、说散话,古今中外,家长里短,红火得你连话也插不上。
您想知道古人怎么吃饭,就去陕北,一人一老碗,“有凳不坐蹲起来”,蹲在路边吃。
来了客人,尊贵的客人,怎么办?
那就上炕,把客人让上炕,摆个炕桌,桌上放个调料盘,盘里无非摆几样油盐酱醋、葱姜蒜韭“调货”,还是给客人满满舀一碗,分餐制,各顾各。

分餐制


锅为什么出现得这么晚?
因为没有煤。我们学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卖的是木炭,而不是煤炭,皇帝家也烧这个,而不是火力更旺的煤炭。
没有煤,温度达不到,炼不出好铁;没有好铁,挖不出煤,恶性循环。
宋朝雍容华贵,商品极大丰富,人也自 油,不杀士大夫。那时的文人也敢随意发表议论,反正死不了,最多“黄州惠州儋州”。
美轮美奂的大宋王朝,社会自油,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大发明,宋朝发明了三大,火药、印刷、指南针,推动人类历史进程。这样的朝代,多挖点煤,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人不注重专利,四大发明如果有专利保护,那不知发成什么样啦。
有了铁锅,产生了餐饮革命。
铁锅,壁薄,导热性好,还结实,烧不漏,炒菜必备。
这时候,商品极大丰富,菜的品种也多啊。张骞出使西域,给我们带来了香菜、波菜、萝卜、茄子等蔬菜,还带来了油料作物芝麻。过去只有动物油,缺少植物油。现在菜有了,炒菜的油有了,铁锅也有了,万事俱备,于是餐饮革命发生了。
有了炒菜,自然而然把中国人导上合餐制。
你想啊,您要请客,10个人吃饭,不可能炒一个菜吧。您炒一个菜,还不叫客人骂死?您得请客人吃“四四席”,16个菜。如果是分餐制,你炒出一个菜,赶紧端着碟子,给每个客人碗里拨一点。炒出一个,再赶紧端着碟子,给客人拨一点,多麻烦啊。再说,有的客人不吃芫荽,有的不吃辣椒,怕胃疼,有的猪肉也不吃,众口难调啊。合餐制,各取所需,多简便。

张骞出使西域


另外,宋朝有了桌子和椅子,为合餐制提供了条件。
唐以前,中国人没有桌椅,正宗的坐姿是跪。你看日 本 人现在还跪着,非常累。这就是从唐朝学来的,唐人就这样。我们有了椅子,不跪了,日 本还跪着。
请客人吃饭,把炒好的菜一样样摆在桌上,客人们围着桌款款而坐,多敞亮,多舒服,多有面儿!没有桌椅,蹲在地上,这个姿势多累啊。再说,也不雅啊,你请县 委书 记吃饭,像揽工汉一样,蹲在那儿,连不请也不如啊。

唐《宴饮图》,从中可看出分餐制正转向合餐制


宋时,酒席上有一种专门负责安排坐次、礼仪、劝酒的“白席人”,掌控宴席进程,维持酒场秩序,相当于现在的“主陪”。
现代社会没有“白席人”了,但在陕北红白事上还有,换了个名堂,不叫“白席人”,叫“看客的”。“看客的”往往是“红火人”,见过世面,能说会道,有一定地位,这一桌效果如何,与“看桌的”水平有直接关系。他与“主陪”的区别是,主陪与客人同时进餐,一起吃喝。“看客的”虽然代表主家,但不参与吃喝,连碗筷也没,就坐在旁边,负责满酒、劝酒,让大家“吃好喝好”。与服务人员的区别是,具备一定权威,有耍奸磨滑的,能维持酒场正义,连耍带诀,刺达几句。为了带动场面气氛,他能说个段子,喝个酸曲儿,偶尔也撸起袖子划几拳。这一桌吃下去了,再上一桌,他还是“看客的”,一直到整个宴席结束。

唐朝壁画。有“凳”了,但一些人还是盘腿坐在“凳”上。虽然坐在一起,食物还是一人一份,分餐制正向


秦汉以前为什么跪着呢?
因为没有裤子。
看老郭说史《中国古人不穿裤 子》的朋友知道,先秦乃至秦汉,古人不穿裤子,外边就一裙子,里边光着,连个裤 衩儿也没。你坐在高椅上吃饭,舒服倒是舒服,容易走 光啊。刮一阵风,把裙子掀起,就什么都看见了。所以不敢坐在椅子上,得跪着,把裙子压在屁 股下,刮多大风都不怕。
你看日 本 女人,穿和服那种,走路一寸一寸地挪,像鬼圪溜是的。
为什么?
没穿裤子啊。就一裙子,迈开大步,容易走光。所以她把裙子夹在两 腿中间,挪碎步。

日本茶道。不跪着坐,容易走光


古人认为穿裤子的是野蛮人,是下等人。游牧民族那些骑马的野蛮人才穿裤子呢,田里干活的下等人才穿裤子呢,我们士大夫讲究的是峨冠博带,高帽子、阔衣服,这多儒雅啊。
赵武灵王觉得不行,宽袍大袖,风度是有了,但老打败仗,这不行,得学习胡人,胡服骑射。搞了一次,没搞起来,士大夫们还是不穿裤子。
后来“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人穿着裤子,骑着马,打进中原,快把中原汉人杀光了。隋唐时期的人,其实是这些少数民族和中原汉人杂 交后的新 品种。
胡人进了中原,把裤子也带进中原,把桌子、椅子、凳子、床也带进了中原。于是中国人有了裤子,有了高桌大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家知道,这个“床”不是您睡的那个床,是马扎。李白失眠了,坐在马扎上,看着月光,怀念故乡。

古人不穿裤子,穿“胫衣”,相当于长筒袜


那么,欧美人为什么分餐制?
没铁锅。
欧美人老祖先生活在北欧草原,是游牧部落,非常野蛮,非常落后,不会造铁锅。
看过老郭说史《蒙 古 人和明 朝打了上百年,就为了口锅》的朋友知道,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住得很分散,一年也见不到几户人,也没有村庄,更没有城镇,不能互相学习交流,各种手工业都差,什么铁匠、石匠、木匠、泥水匠、箍漏匠,五色匠人都缺,造不出锅。
其次,是食物特性决定的。
游牧民族没有铁锅,瓦罐、陶盆也没有啊。你想,他们骑在马上,逐水草而居,天天搬家,瓦罐、陶盆还不早打烂了。
怎么办?
吃烧烤呗。烤羊肉串,烤全羊,烤个饼。烤好了,拿个小刀,一人割一块肉,一人拿一张饼,各吃各的。
有看官说了,烤饼,还得有个烤炉,也挺麻烦的。
回答这个问题,给您讲讲老郭童年吃烧“圪卷”的故事。“卷”,发“juā”音。
老郭的童年,是农 业 社,一人一年分三四斤小麦,白面就无比珍贵。老郭还是比较幸福的,半月二十,母亲给烧个“圪卷”吃。
“圪卷”怎么烧呢?
很简单。把那珍贵的白面揉成小面团,因为穷,不可能大,小孩拳头大小。直接埋在灶堂的灰里,母亲“吧嗒吧嗒”拉着风箱,锅里熬着酸白菜,老郭跪在旁边,等着吃这个烧“圪卷”。饭熟了,我这“圪卷”也就熟了。用棍圪捞出来,焦黄酥脆,掰开了,冒着白气,美味无比。
游牧民族烤饼,制作工艺和老郭的烧“圪卷”一模一样。直接把面饼埋在灰堆里,有隔热层保护,烤出来的饼和“圪卷”一样美味。


我们汉民 族是没有“饼”的,饼是从游牧民族来的,新 疆 那圪垯叫“馕”。
唐朝时,饼传进中原,我们叫它“胡饼”。安史之乱,唐玄宗逃跑路上,没得吃,吃了几张“胡饼”,感慨说,这么好吃的东西,以前咋不给我吃呢?
凡是带“胡”字的,都是从草原来的。胡麻、胡瓜(黄瓜)、胡桃(核桃)、胡萝卜、胡豆(蚕豆),还有二胡、胡琴、胡笳、京胡,都是从草原来的。还有“胡说八道”“胡搅蛮缠”“胡言乱语”“胡作非为”,一样,这个“胡”就是北方草原民族的“胡”。
菠菜也是草原来的,它没叫“胡菜”,是从波斯来的,叫“菠菜”。
凡是带“蕃”字的,蕃茄、蕃瓜(木瓜)、蕃薯、蕃椒、蕃泻叶,都是漂洋过海来的,大部分是美 洲来的。
带“洋”字的,洋芋、洋柿子、洋葱,也是漂洋过海来的。至于洋油、洋布、洋面、洋车、洋丁子,还有“洋 人”,更不用说,是从万恶的西 方列 强那儿来的。


中国是“粒食”民族。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中国人吃饭是一粒一粒地,北方小米粥,南方大米粥,都是整粒的。因为我们有锅啊,可以熬粥。
中国人还发明了蒸,皇帝家、王爷家,“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普通百姓可以蒸馒头、蒸包子。因为我们有锅。
西方人就不会蒸,直到现在也不会。什么法国大菜,意大利大菜,其实就是个凉拌菜。他们会蒸吗?
不会,没锅啊。

甑,有眼儿,可以蒸


欧洲人老祖先围着火堆吃烧烤,烤羊肉、烤饼,小麦怎么烤啊?
喂,哥们,来串烤麦粒!
没法烤啊,只好磨成面,所以他们是“面食民族”。
说起面食,咱老陕、山西老西儿最地道。
八千里秦川尘土飞扬
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端一碗燃面喜气洋洋
不调辣子还嘟嘟囔囔

咥(dié)面


面条儿哪来的?
有人说,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带来的;有人说,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给意大利的。
老郭说,都不对。
唐朝时,宫庭里有种食物,叫“冷淘”。采槐树嫩叶捣汁,和入面粉,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中浸漂,其色鲜碧,捞起,以熟油浇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时,加佐料调味,爽口消暑。这种面条叫“槐叶冷淘”,类似今天的菠菜面。
杜甫有诗《槐叶冷淘》写到:“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陕北话中有个词,“冷淘食物”,意思是冰冷地、冰巴瓦凉地。例句:
冷淘食物价吃了碗凉面,则肚疼哩。
有胃病,可不敢冷淘食物价。
想哥哥想得着了忙,蒸窝窝坐在水缸上,蒸了半天还是冷淘食物、冰巴瓦凉。
其中的“冷淘”,正是唐朝的“冷淘”,只是由名词变成形容词。
“淘”是什么?
老郭估计是外来词,应该就是面条的意思。
小麦原产地在两河流域,我估计面条也出在这里,然后向东传到中国,向西传到意大利。
我不知道伊 拉克语、伊 朗语中面条怎么说,是不是发“淘”音?有研究的朋友告诉老郭。
中国喜欢吃面条的地方,除了陕西、山西,甘肃也很厉害啊,“兰州拉面”,正在打造中国快餐第一品牌。青海的面也很厉害啊,从南到北,满大街的“兰州拉面”,其实是地道青 海化隆人开的,一年挣100多亿呢,把兰州人惭愧的。新 疆拉条子、大盘鸡也很厉害啊。有人以为大盘鸡是吃鸡的,您问问新 疆人,大盘鸡是地道的面条吃法。
你看,西北人吃面都很厉害,越往东越淡,北京还有个炸酱面,河南有个烩面,到山东就只有大饼了。从这个轨迹也可看出,中国的面条是从西北向东传播的。

山东,大饼卷大葱


合餐制正好迎合了中国人的喜好。中国人重视家庭,讲究亲情,讲究友情,追求天伦之乐。你看过年,不管多远,拉着箱子,大包小包,千里迢迢往回赶,就为了吃年三十这顿团圆饭。吃了团圆饭,又大包小包,拖家带口,初七返回工作地上班,每年一次人类大迁徙。
买到火车票,比中了彩票还高兴,年三十赶回家,赶上团圆饭了,全家人高兴的。如果大年三十没赶回来,正月初一回来了,性质就变了,一家人嘴上不说,心里结颗圪瘩,感觉一年不顺。
吃团圆饭,全家人围坐一桌,说过年话,说吉利话,其乐融融。如果分餐制,一人端一碗,蹲在地上,还像团圆饭吗?
合餐制好是好,弊端更明显。十来双筷子伸进一个碟子里,还喜欢给别人挟菜,不吃不好意思,就把别人的口水、唾沫吃了。中国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0%,幽门螺杆菌携带者达到惊人的8亿人,重要原因就是合餐制。
大疫当前,不妨试试老祖先实行了几千年分餐制。
只要“感情”有,“分餐”也长久。
收藏
举报





505 条评论


评论





  • 依依西西瓜瓜 3月前

    上大学的时候去一个同学家玩,我那个同学家就不炒菜,所有的菜都是用锅炖,然后吃饭的时候,一人盛一碗菜,中间放一个盆,盆里装的馒头,然后每个人一手拿一个馒头就着自己的一碗菜吃着,当时还搞不懂什么情况,后来发现餐餐都是如此[捂脸]。有一餐是煮的鸡,当时一脸懵逼,直接一人一碗鸡

    回复 ⋅ 22条回复47


  • 风暴之芽 2月前

    这文采真好,读着有种和作者面谈的感觉!

    回复 ⋅ 2条回复84


  • zgqdsyq 2月前

    作者文笔不错,可惜有很多的错漏,希望在保持文笔的基础上多读史书。首先火药不是宋朝发明的,早在春秋时期我华夏民族就已经发现硝石可以用来助燃,到了唐朝已经可以按比例调配成接近现代火药的成分了,唐末已经用于战争了,其次山东大部分地方并不是经常吃煎饼卷大葱,经常吃的是鲁西南和鲁南,山东大部分地方都是以馒头这样的面食为主,当然吃馒头也可以就着大葱蘸酱,第三铁的冶炼,西方虽然精炼比较晚,但块炼铁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就有了,而铁锅也是那时候就有了,所以西方并不是因为没有铁锅才分餐,第四西方不是没有炒菜而是没有爆炒的菜,西方经常吃的煎时蔬其实就是我们的炒菜,只不过放的是橄榄油或黄油,用的是平底锅而不是我们的炒瓢,感觉好像是在煎东西,最后作者说咱们如果分餐那每个盘子里分一点多麻烦,但西餐就是这样啊,蔬菜类的和汤类的做一大些分,像煎牛排这样的煎很多块。总结一下,作者谈到人文因素我觉得很到位,我们华夏民族重家庭重亲情,所以大家围坐一桌合餐,高谈阔论家长里短,没有距离感也不存在谁嫌弃谁,而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权做补充,中国的合餐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人多而相对的食物少,从食谱就能看出,西方那么多内河却很少吃淡水鱼,嫌刺多泥腥味大,也基本不吃动物内脏,而中国人基本能吃的都吃,就是因为中国人相对于事物太多了,分餐时遇到不合口味的可能整道菜都不吃,或是遇到胃口不好自己那份就吃一点那剩下的都浪费了,而合餐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你不吃的别人吃,你吃的少别人吃的多,这可能也是合餐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最大限度利用食物

    回复 ⋅ 11条回复48


  • 飞凤山人马宏刚 1小时前

    古代陕西的饼:锅盔,怎么解释?

    回复1


  • 江南骑士 1月前

    作者看着侃侃而谈,其实根本不懂历史……中国汉族历史上一直是分餐制,合餐制是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把围绕猎物席地而坐的风俗带了过来,才慢慢改变了汉族人的用餐习惯……一直到元明时期,汉族其实依然以分餐制为主,这个和铁锅出没有太大联系,一般家庭用餐,都是分餐,外出上酒楼可能小范围合餐而已……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8:19 , Processed in 0.328681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