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有节|孩提、垂髫、豆蔻、及笄、弱冠……小时候的你多可爱原创 有礼有节微杂志 2019-03-20 08:01:00
古人对于年龄的称谓极其讲究, 不同的年龄阶段还有许多诗意的叫法, 而立、不惑、耳顺……孔夫子金玉良言, 一开口就把许多重要的年龄定下来了。 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感悟的生活似乎也随着称谓的变化而变动着, 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 生命分成了许多阶段,等着我们细品个中滋味!
童年(0-3岁) 赤子、襁褓、牙牙、孩提 ▽ “哇~哇~”,新生命诞生哭个不停,大人们却很兴奋, 村里一户人家添丁,全村人都来祝贺。 每个新生命都是被赐予的礼物。 襁褓是小孩的第一件衣服,在温暖柔软的棉布里, 脆弱又可爱的生命在等待着茁壮成长, 从第一次叫“妈妈”到第一次不用扶站稳, 都有父母无私的爱陪伴左右。 模仿大人说话,口水流个不停,爱吮吸手指。 最温暖的莫过于母亲的怀抱。 小孩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会被原谅, 这时意识很模糊,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怯生生,也胆大妄为,无畏无惧, 有趣的孩提时代,玩泥巴、追蝴蝶,天真浪漫。
童年 (3-12岁) 童龀[chèn]、垂髫、黄口、总角 ▽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所以用“童龇”、“髫龀”代指儿童时期。 因牙齿变化而来的称呼,趣味十足。 “八月、七月”看来,女孩的成长比男孩要快。 掉牙齿是一件很“羞羞的事情”, 女孩一般在牙齿没长出来都很淑女:笑不露齿。 平时很野的女孩,也会收敛,等待牙齿长齐。 男孩虽然勇敢,但对牙齿无故掉落也很担心, 尤其是当有大人打趣,“八岁掉牙齿,九岁吃牙屎。” 在湖南方言中,爸爸的发音很像“牙”, 一听此言,小孩就急了,追在爸爸屁股后面问个不休……
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谓之“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说的就是老人小孩不被打扰,各得其乐。 八九岁时,父母就把小孩的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好像现在也有扎这种山羊辫子的小孩。
少年 (12-20岁) 金钗、豆蔻、二八、桃李、束发、志学、舞象、弱冠 ▽ 古代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几乎是每长大一岁,名称就美上一分。 杜牧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初夏花苞初绽,用来形容女孩莫能过之。 十五岁的时候,女孩子们开始盘发, 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称为“及笄”, 相比现在的十八变,古代的女孩都很早熟。 及笄过后就待字闺中了。 男孩到20岁行冠礼,代表成年,此前都是束发状态。 束一部分头发,一部分自由散开,很飘逸的样子。 《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 成童在15岁以上,舞象15~20,之后就是七尺男儿了。
青春是美到绚烂的年华,少年情窦初开, 欲说还休,待字闺中,期待有缘人。 男子则勤学苦读,虽不都是头悬梁锥刺股, 但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刚刚高考完的莘莘学子是很幸福的, 那么多男孩女孩在学校朝夕相处, 明里暗里的恋爱,在悄悄发芽, 任何小事情都将是甜蜜的回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我们一起爱慕的男同学, 课间纸条、偶然收到的情书,昼夜不眠的夜…… 青少年时过剩荷尔蒙无处安放,如青春的躁动, 爱慕都以欢乐收场,纯净动人。
青年 (20-30岁) 花信、而立 ▽ 女孩24岁,年轻貌美,为花信年华。 女子一生最美的时候到来了, 最适合来一场“媒妁之言”。 这个时期,现在女子也到达最骄傲的时期, 爱慕、追求的人十个指头也数不过来, 春风得意不说,职场如意,郎君随意挑, 所以女孩要抓住这个黄金期。
男子三十而立,人们说得最多, 因为男子也到了关键时期,是一大关。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立德、立言、立身”, 30岁的男子就要成家立业,站稳脚跟, 成了家庭里的顶梁柱,张开双臂为家人遮风挡雨。 不过,现在年轻人似乎都不急,就是父母催催催 也无动于衷的样子,一个人孤独而快乐着。 周边关注不够,压力和习俗的变化,让他们望而却步。 自由而独立, “奇怪的”年轻人再不为别人的看法而左右自我了, 无论风向如何,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 不随波逐流,也不趋之若鹜, 不羡慕,不闹腾,不诋毁,不虚华。 这时,懂得了该来的总会来, 放轻松,并没有落后,只是时机还未成熟。 要做的只是耐心再耐心一些,因为丰收在望。
壮年 (30-50岁) 不惑、知天命 ▽ 男人四十不惑,高晓松说,到了40岁不是不再困惑, 而是不明白的就不明白了,曾经什么都想弄明白, 什么都想一探究竟,觉得世间有“极致的真理”, 40之后似乎就“妥协”了,不明白也不再困惑, 曾经遇事慌张忙乱,回过头看,那就是青春。 经历过,所以懂得,把握住了一种平衡, 似乎游刃有余了,放不下的放下了, 执着的放缓了,多了耐心,多了理解, 经过大风大浪,也修得坦坦荡荡。 到了50就“知天命”了,行动中规中矩, 不妄求,不轻易心动,宠辱偕忘。 到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 儿孙绕膝,逗逗流鼻涕的孙子,抱抱孙女, 50岁就像就像黄昏前的太阳, 虽然还热,但少了那么执拗,敛了锋芒。
不过,豁达、通透在先,也不是说一切就成了定局: 齐白石27岁学画画,57岁北漂, 70岁之后才名满天下; 勾践30岁卧薪尝胆10年, 47岁卷土重来,一举灭吴; 刘邦吊儿郎当到47岁才搞革命, 多年征战,从“织席贩履”做到千古第一帝; 曹操说,“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夕阳也能红得灿烂,美得多姿多彩。 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意志, 活成什么样全在于自己。 只要有想法,任何时刻去实现都不晚。 这大概就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老年(50岁以后) 耳顺、花甲、古稀、耄[mao]耋[die]、人瑞 ▽ 古时活到花甲之年便算多福多寿了, 古代历法里,60年为一甲子,为一循环, 花甲因天干地支而来,也叫“耳顺之年”, 好像这时候就能装聋作哑,固若罔闻了, 修为到家,什么粗话都不为所动, 话外之音,弦外之意,也能一听就动,笑而不语。
杜甫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到了70岁古来少有了,就是拿那一屁股酒债没招。 孔夫子也说70之后就随心所欲了,言合规,行合矩, 也就没有什么能再妨碍到自己了。 耄耋之年就更“稀”了,这时仍精神矍铄就非常难得, 不过也有能穿针走线的人瑞,虽然有点耳背, 仍笑口常开,一副乐天知命的模样。 垂髫、弱冠、而立、不惑、古稀、人瑞…… 人生划分出如此之多的刻度,尺子一般度量着生命, 每个时刻都意义非凡,每个阶段都灿烂辉煌, 生命的无数种可能,尽在其中, 这或许就是古人对生命的参悟, 一个个刻度,提醒我们努力生活,不负精彩每一天!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