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被文革毁掉的文物热点舆论解析 2020-08-29 20:51:19
本文选自马未都《都嘟》一书
被文革毁掉的文物
暴殄天物的毁灭
前些日子,手机微信里经常能收到点小视频,是什么呢?是四五十年前,1966年到1968年大量毁坏文物的视频。我收到又转发出去,很多人看了很惊讶,说那时候的人怎么会这个样子?那时候的人就这个样子。你比如说砸瓷器,我们今天觉得心疼得不行,甭说是古代的瓷器,就是今儿烧的新的,你掉地上都会心疼半天。那时候一点都不心疼,你看那个视频里砸瓷器,一堆拿起来一个一个砸,最后全砸成碎片,每一件今天都价值连城。烧字画,毁文物,小的家藏的东西都毁了;大的文物,拆的拆,砸的砸,有的庙就被彻底给毁掉、拆掉、烧掉。
那个时候的人为什么对文物有这么大仇恨?文物招谁惹谁了?怎么在那个历史时期就变成社会的敌人?想不通,觉得这东西也不招惹你,为什么要把它毁了呢?它们是有价值的,有多层的价值。比如瓷器,第一,它有艺术价值;第二,如果它是一件老东西就有历史价值,证明我们某一个时期的历史高度或者历史审美;第三,它有经济价值,就说一花瓶,你不当古董买,回去装水插花,它也有经济价值;它还有社会学的各种附加价值。
但是,当一个文物呈现负价值的时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那么,什么时候文物呈现负价值呢?有艺术品出现以来,都是正价值,价值有高有低,比如北宋时期、明代晚期、乾隆时期文物价值高,到了嘉庆、道光时,相对价值低了。过去兵荒马乱,很多人逃难的时候,都把家里的古董夹着,实在不行,还能用来换俩窝头吃。但1966年以后不是那样,尤其下半年,这些东西被冠以“封资修”的称呼,一定要把它毁了。
在历史压力下,人对文物有了仇恨
我喜欢文物收藏那是“文革”以后的事。后来碰见过一个人,他看着我有点儿收藏,就说起他家老爷子太不开眼的事儿。说家里有个乾隆大花瓶,官窑的,平时都不给别人瞧,到过年过节才摆了显摆。“文革”来了,老爷子看着这花瓶提心吊胆。那时的逻辑是:你一个普通老百姓,家里怎么会有这么一价值连城的东西呢?你祖上一定是坏人!他就觉得这东西会给家里带来灾难。怎么办?把它扔了!他就想怎么能把这东西成功地扔出去。大花瓶挺老大个儿,抱着出去,要让残暴的红卫兵逮着,哪有好!想了半天,说先在家里把它毁了,再扔。夜深人静,怕邻居听见,把花瓶裹在棉被里,拿榔头隔着棉被砸碎,再把残片包成四包,让四个儿子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扔出去。他这儿子跟我抱怨说:我爹真不开眼,当年砸碎了,哪怕在院里挖一坑埋了,今儿刨出来瓷片都能卖钱。
这种事并不少见。我在琉璃厂呆过一阵子,认得那儿很多老住户,有一个人跟我说,1966年抄家风一兴起,就有人告诉他们,你们家肯定得被抄,抄不着东西就是无产阶级;抄出东西来,弄不好有人得为此丢命。急得连夜把家里值钱的东西乱七八糟包一包,趁着风高月黑,找到垃圾箱往里一扔就跑,跑的时候还不停地看后面有没有人跟着。
我小时住军队大院,拉一道铁丝网,就算自个儿的院了。首屈一指的空军大院,外墙铁丝网拉着,后院里都是普通平房。有一次,院里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怎么疏呢?用一特长的大竹板,几个人合力往里捅。那时下水道都是瓦的,一个套一个,捅半天,怎么折腾都弄不通。没招了,就把这截水道挖出来,一截一截拆开看,什么在里头堵了呢?一大金佛!今天回忆起来,不是金佛,是鎏金佛。这东西怎么能扔到下水道里?又是怎么扔进去的呢?我们想起来都是个谜。
“文革”的处境让我对文物感兴趣
“文革”中,红卫兵砸寺院,佛像都跟人等高,甚至比人还大,他们抡圆了铁锤、木棒就把它们砸瘪了。1966年抄得比较多的是书画,过去有点文化的人家里都有书画。记得那时候,城区有些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起来,拿根火柴点根烟,剩下半截烧书画,每天烧。早上点火,下班时泼盆水灭了,第二天早上接着烧,一烧烧半个月。
今天说这些事儿心疼。但真正刻骨铭心的是我们年长的那一代人,拥有这些东西的人。我作为旁观者当时确实没有心痛的感觉,就觉得这事很怪。为什么后来喜欢文物呢?就是因为理解不了人们对文物的仇恨。
空军大院外墙布满了生锈的铁丝网
我最初喜欢文物的时候,花钱都花不出去。我搜罗这些东西,就有人问我,你想干吗?那时候认为这些东西是“封资修”的,你找它说明你这人心术不正。那个时代古董和文物的悲惨处境,使我对它们产生了兴趣。
我买回过一个瓶子,买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买回来扔到窗台上,看了很久很久,终于明白了。那是个方瓶,口是坏的,犬牙交错。卖给我的那人也不知道是干吗的,就说是家里被查抄,进来的人一看这瓶子,隔着窗户就给扔院里去了。这瓶子飞出老远撞到树上,瓶口碎了,树底下是湿的,泥软,瓶子的下半身就完整保留下来了。瓶身上画了五条龙,一条龙一个颜色,漂亮至极,龙鳞画得非常细。
我一开始以为是乾隆时期的。看了很多年后恍然大悟:这东西是道光的,应该是道光官窑!可这东西在窗台上摆了几十年,后来就不知道哪去了。最初这东西造出来时,上面有龙。表明它可能曾身在皇家,保存了小二百年传到一普通人家,也是当宝贝供着。结果赶上一场动乱,被一个外人隔着窗户给扔出去,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完全变成碎片,大半身都是完整的。然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以很低的价格落到我手里。我通过它学习了很多知识,它在我这里完成了使命。最终送给谁了呢?不记得了。
青花尊,颜色特正。这上面画的是缠枝莲。
青花画缠枝莲,表示清廉。从永乐时期烧瓷器起,就烧一束莲,缠枝莲。清朝,尤其是雍正时期,吏治非常严厉,杀了不少人,所以雍正时期的青花,最爱画的就是缠枝莲。从造型上看,是雍正后期或者是乾隆早期的。之所以有点不那么确定,是因为它的底下什么都没有,底儿摸着非常光滑。原来应该有款,被磨掉了。如果底下没款,犯不着磨它。晚清闹官窑,慈禧太后跟八国联军宣战后跑了,宫中很多东西流散了。她回来的时候想收回,有人不想交,就把款给磨了。从雍正到乾隆,历经晚清动荡,这东西经过有些人的精心磨制,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