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浅谈佛教败走印度原创 半瓶小状元 2020-09-04 17:03:22
说法门寺有名,在于其供奉佛指舍利的缘故。
舍利花
佛骨舍利
我们常熟知的舍利子,与这个佛指舍利有区别么?首先咱们先捋清什么叫舍利。
舍利一词据说是梵语的音译,古印度语意为“谷粒”的意思。
《弥勒上生经疏下》中解释的比较清楚:“舍利者,稻谷也;驮都者,体也”。
“驮都”在佛语中为坚实的意思,比喻佛体焚化之后遗留有稻谷般大小的颗粒,为佛祖释迦“戒定慧”所熏修,是智慧与功德的结晶。舍利就是佛的真身,大致就是这样的意思。
白舍利子
佛教早期在印度传播,由一人,一哲学思想,发展到一系具备经文、寺院及僧团等完备的宗教体系,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舍利与佛之间的结合源于释迦牟尼荼毗(tú pí--焚化的意思)所遗留的固体遗骸,骨与子粒。这就是佛涅槃后留给世间的真身圣物,这与西方世界珍视圣贤遗物的行为是一致的。
据说是都灵裹尸布
于是,凭物思人、凭物祭拜、凭物推行宗教思想的推动下,
佛之遗骸便是神圣的中心,应当向四海八方放射光芒了。
佛教传到东方除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杂糅着历史事件的影响。
印度半岛历史上不多的几次统一中,以阿育王时代的孔雀王朝最为有名,也是印度影视作品、故事诗篇中的主角,寥寥无几的可歌颂人物,实在没有多余的就生拉硬套以小博大。
著名的四狮阿育王柱
没办法,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今天的佛教在印度已经无影无踪,在阿育王时代那可是很辉煌一阵子。
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在最后的统一之战,羯陵伽之战后皈依佛教,此时正好是战国长平之战的关口。佛教迎来了大发展的曙光,一批佛骨舍利子来到东方,国内的舍利塔就是为供奉而建的。
拉达克拉马尤鲁修道院舍利塔
史书记载,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开辟的。佛教正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传入西域,也是阿育王在位,佛教繁盛的时期。
汉哀帝时代,佛教到达了气候风土、民族、信仰迥然不同的中国,南北朝时期得以弘扬,至唐代达到鼎盛。而佛教在印度于公元1200年之后逐渐消亡。
佛教被印度抛弃的原因很多,除了自身内部分裂等原因之外,还要提一个重要的人物,印度教的创始人商羯(jié)罗。
商羯罗画像
先说佛教自身的问题,有佛祖在,一切皆以佛祖为尊,当佛祖涅槃之后,对于佛教教义的分歧就出现了,一部分偏保守一部分偏激进,内部开始两极分化,这种现象世界宗教皆有,不足为奇。
举个例子,在佛陀时代,僧侣化缘以食物为主,鲜有金银,这也不奇怪,毕竟早期的信徒多为贫民百姓。随着信徒向上层阶级发展,布施的内容开始出现金银财物,这就引起了僧侣们内部的激烈辩论。双方的主张都有道理,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只有分道扬镳。
这只是大分裂,而各自内部的思想也无法统一,导致更加细化的分裂行为。阿育王的死给佛教的发展踩了一脚刹车,却给另外一个宗教以喘息之机,那就是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三主神之一湿婆
公元8世纪,佛教内部还在辩论与对抗中慢悠悠的延续,这个时期婆罗门教出了一个大神儿,商羯罗。
首先商羯罗是个男性,其次他非常聪明,据说童年时代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也就是我们眼中的神童,还是不偏科的超级学霸。
关于他的神奇介绍太多了,我就不多说了,单说他极其犀利的口才,佛教的失败和他那张嘴有一定关系。
史料介绍,商羯罗这个人读遍了有关婆罗门教义的书籍,也熟读其它宗教包括佛教的书籍。所谓知彼知己嘛,他先做到了。在掌握了几乎所有宗教的学说之后,开始着手对婆罗门教进行改革,并更名为印度教,这就是印度教的由来,看来这小子是有这个资本的。
那烂陀寺遗迹
正所谓谁能白话,还能白话的有理有据叫雄辩,谁就是赢家,只有说不过才动手嘛!
而击败对手并不是目的,赢取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正道,通过对佛教界展开雄辩打击,被商羯罗辩驳的佛教高僧们哑口无言,只能改公开演讲为闭门授课,所谓赢者通吃,商羯罗做到了。
至于他当时怎么讲的,说法很多,反正是根据你的东西弄出了一套更高级的装备,抓住你的漏洞,不停的打击你。
再举个两个例子吧,比如说佛教讲究众生平等,这种说法无疑是刺激种姓制度的,高级种姓怎么看?游戏还能玩下去么?
再比如佛教的无我,关于“无我”的解释相当麻烦,小弟对此无感,一干文盲老百姓们也不见得能弄明白。
“我”理解就是身、心、灵。“无”的理解就是不执着、不在意、不上心、不为其所困。
看到没,基本没法弄明白,这种深奥的理念极易被心怀叵测的人攻击为“与世无争”。这与印度高级种姓的统治欲望相去甚远,与印度教主宰一切的造物主简直是水火不容。
印度与中国不同,中国皇帝们痴迷归痴迷,说到根上也是不相信的,而印度大王们对这事儿可是认真的!
不仅仅有直接辩论,商羯罗改革后的印度教抚摸了印度上层社会的瘙痒,得到了当权者的支持。
有说法称商羯罗以一己之力将佛教赶出某一块儿小邦国我信,但驱逐出印度纯属扯淡,如果雄辩能打垮对手那还要军队干什么?
除了内部频频分裂、敌对教派各种诽谤、上层建筑的毫无兴趣,真正令佛教一蹶不振的恰恰是穆斯林的钢刀...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维基百科
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
而商羯罗只活了32岁,据说出版了300本大作,除去喝奶、嗜睡、尿炕、吃手指的幼儿期,他一年最少要写出十几部书,这么能写也没一段记载他雄辩高僧的哪怕一点点信息。要么他是真“无我”,要么就是后世杜撰。
总之,佛教在各种压迫下做对了一件事儿救了自己,大力向东方传播,佛顶骨舍利与指骨舍利大概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来到东方。
唐代《法苑珠林》的记载,“又此东南往古王寺,有佛顶骨一片,广二寸余,色黄白,发孔分明。至大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春初,使人王玄策从西国将来,今现宫内供养。”
佛教在印度败了,但印度不只有印度教,还有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等,佛教确实要检讨下自身的问题。
佛教在印度败了,败在它太“真”,印度教赢了,赢在它很“真”。
两教都讲轮回,印度教讲的是“认了今生命,来世高种姓”,做法比较简单,认命就行,这个对印度中下层尤其是贱民相当有吸引力。而佛教讲六道轮回,既六种不同的归宿,这对老百姓就难了,谁能保证不犯错,指不定给分配到哪去。
印度教主神梵天
佛教在印度败了,信徒们皆信有最大号儿的神管理人世间,印度教“梵天”就是最大号的,是创造者,超越所有智慧、经验与认知,实实在在的本体,妥妥的偶像崇拜。
佛教讲“空”和“虚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与神是两码事,佛认为凡是掌管者,不论管理什么皆有烦恼,而人人心中有佛,人人皆可修成佛,佛陀是导师,两者的对立相当严重。
佛教在印度败了,在佛教最辉煌的时代,信徒也不超过印度五分之一的人口,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而佛教最大的失误是公元七世纪开始的“密宗化”运动,密宗化就是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一些东西,引进密语、咒语等元素,也是为了补充与对抗的体现。但,本身即为他家之物,为了烘托神秘感又不公开,影响了佛教的发展,反而容易被同化。
佛教在印度虽然败了,但它出走他乡得到了发扬,成为世界性宗教之一。
今天,世界上唯一存世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佛顶真骨)与佛指舍利(佛真身指骨)分别供奉在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与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佛顶真骨
佛真身指骨
南京牛首山佛顶宫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