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你有生之年,会看到中国诺奖爆发闪腾 2020-09-26 13:06:17
这两天,又看到有人阴阳怪气说中国人和中国大学拿不到诺贝尔奖的论调了。
翻了下,去年写的一篇,还能看。总之,别急,你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的爆发。当然,那个时候肯定又有其他的喷点了。
上一条说了诺贝尔和平奖、文学奖就是笑话,经济学奖也越来越不堪,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含金量非常高,而中国得奖数非常可怜。
所以每次诺贝尔奖颁奖,特别是日本人获奖,都能引发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番冷嘲热讽。
这些议论,概括起来基本也就一个意思:你国不是经济跨越式发展了吗,工业强国了吗,整天厉害了我的国吗,怎么出成果时候还是不行啊。
言下之意,就是中国国家发展是“虚胖”,日本虽然老是被说失去了二十年,结果人家19年19个诺奖,啪啪打脸呢。
这种说法,如果是被不善于分析总结的人说出来,姑且算是蠢,但如果是从那些公知口里说出来,就是坏,或者是又蠢又坏了。
1901年开始,遵循诺贝尔遗嘱,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分别奖励5个领域: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
后两项,有太多西方政治等因素干扰的原因,本身含金量也很低,就不说了。
但是,能获得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必然是事实上做出了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政治很难干扰结果,所以是公认的对研究工作至高无上的肯定和奖励,含金量极高。
一个很好理解的事实就是,一个科研成果想要获得含金量高的诺奖,必然要经过一段时期的验证,方能验证研究的科学或社会效益究竟如何。
这个验证期,往往是二十到四十年不等。
这也是为什么得到诺奖的科学家,基本上年龄都很大(今年更有97岁的获奖者)——本身现当代科学研究就需要长时间的研究才能出成果,成果出来以后,还有相当长一个时间的验证期,所以,三项诺奖获得者的年龄基本是在五十到九十岁。
所以,日本近些年诺奖拿到让人嫉妒,实际上是对至少二三十年前这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大发展的嘉奖。
八九十年代的日本,GDP最高时已经达到美国70%,科技产品全面碾压西方,连美帝的国家象征,帝国大厦都被日本人买了。
而日本近些年获得诺奖的项目,基本也是起步于彼时,或者是已经在那时出了成果。
同期,中国三四十年前是什么样子?改革开放还在起步阶段,人民群众刚刚吃饱饭,科研?跟发达国家落后了不止一个时代,才解决了温饱的国家能有什么科研成果可言。
然而,经过四十年的艰辛奋斗,现在中国科技投入已接近2万亿,在2013年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9%,超过2017年欧盟15国2.13%的平均水平,也接近经合组织(多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大家也可以明显感受到,现在高端人才归国发展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因为近些年经济发展带动下科研的巨大投入,不管是报效祖国也好,收入待遇显著提高也罢,事实就是,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在实验室钻研攻克着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已经在孕育出生的阶段。
所以,综合诺奖获得的机制,不难给出一个预测:大概从二十年后开始,我国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三个方面,将会出现从少到多,从慢到快的获奖趋势。
到那时,现在踏实干事,奋勇争先,创新创业的中国人,自会得到历史的褒奖,人民的拥戴。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