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765|回复: 0
收起左侧

[教师修养] 我,11岁时出车祸差点没命,24年前从医学院毕业,难忘青春时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9 名

发帖:NO. 81 名

在线:NO. 80 名

老橡树1 发表于 2020-10-13 1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我,11岁时出车祸差点没命,24年前从医学院毕业,难忘青春时原创 图说江淮 2020-10-09 18:34:15
1996年我从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来到固镇县人民医院药械科实习,后来就一直在医院药房工作,至今走过了24个年头。

上大学的时候,后排右1是我


这座皖北的小城,也是我出生、成长和工作的地方。如今到了心静如水的年龄,家是故乡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合肥安徽中医学院上学时候的样子。


生命里,但凡走过的日子,都是美景良辰。

我在中医学院上大学的时候在教室里。


时光散落,静守平淡,独居一室,心安一城。

在中医学院上大学时候的我。


在这素简的时光里,煮一杯淡香的茶,写几行心仪的字,原来那每一寸光阴皆是自己经历,岁月并不曾偷走什么,一切都如初见般的美好,朴素而深情。

上学时候的我。


父母是在1965年7月固镇刚建县时,服从组织分配,从怀远一同来到了这里。
听母亲说,她和父亲是1965年10月到的固镇,那年7月,在固镇县城二路的中段北侧,就开始筹建了县医院,当时条件差,医疗器械简陋,仅有26名医生。
到了1967年的5月,县医院建成时,医疗用房只有4栋,面积3500平方米,前面两排瓦房是门诊,后面带内走廊的青砖瓦房是住院部。
1976年固镇发生地震,为了安全起见,县医院搭起了茅草屋,就作为住院部的病房使用了。
自从我记事起,就一直体弱多病。
5岁前的年龄,每到夏天,我总会发上几次高烧,39度以上,让母亲操心到憔悴。去县医院化验、打针、输液,成了家常便饭。
那时候,我最怕在手指上扎针取血了,妈妈捂住我眼睛,紧紧抱我,不让看。采血的叔叔阿姨用酒精消毒好手指,使劲按住两边,用针头猛一扎,再用力挤压针口处,让血涌出,然后再用玻璃载片轻轻一刮,血样就采集好了。
那时的我,小小身躯,虽被病痛折磨,可一看到白大褂,就会想,我的病一定会好的!从小的我,虽然像是一个男孩子,但身体并不好,时常高烧不止,心里再难受,也忍着不说。
有一次病重,因打了好久的青霉素,肌肉都打僵硬了,针眼被重复打来打去,一直也未见好转,妈妈带我去蚌医附院,是晚上赶去的,我躺在妈妈怀里,她一个劲掉眼泪。各种检查下来,我硬是不哭,任凭手指被针扎的很深很疼。
直到今天的我,还是这样,所有的难过,习惯了一个人去扛。
11岁的夏天,我突遇一场车祸,母亲说,要不是大货车下面的防护网,我的头部就会被车轮碾压的粉碎。
母亲至今都说,俺家三毛(我的乳名)的命,是捡来的。在县医院茅草棚的住院部里,我昏迷了三天三夜,醒来时,是母亲熬红的双眼,和满眶眼泪。
那场车祸,我因为脑震荡留下的后遗症,持续多年。
上高一时,我曾经头疼欲裂,母亲着急的要命,找了不少医生,我吃了好多的药才缓解过来。
从小就和医院结缘,长大后,在母亲的期待中,我也穿上了白大褂,走进了固镇县县医院,成了一名白衣天使。
母亲告诉我,县医院1967年5月建成时,只有51名职工,发展到1985年,全院已是271人。她微笑着问我:“看看你现在工作服上,印的工号是多少?”我这才注意到,已是421号了。

固镇县人民医院


走进从小就在心目中无比神圣的县医院,已如同花园一般。儿时曾在这里住过院的茅草屋,没了踪迹,拔地而起的,是设备先进的四层住院部大楼,楼前的回廊和亭子,供病人及家属们休息,一到春天,花儿渐次开放;而记忆中的手工化验,也成为历史,被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取代了。

新县医院药房里的同事


自从我走向工作岗位,就始终在县医院的门诊药房,一直到2019年3月28号,崭新、现代化的新县医院搬迁到四路,门诊和住院部药房合并,大家才在一起共事。

老县医院门诊部


刚上班时的门诊部大楼,年份久远,母亲说,是1976年就建成的。门诊部的后面,就是住院部大楼,后来,在门诊部和住院部大楼之间,又建起了四层的老干部楼病房,作为内二科收治病人。

老县医院住院部


在我们固镇这个皖北小城里,县医院是当地重点医院,是大多老百姓的首选。县城周围的农村,四方八里的乡亲们,生病了,在当地治不好了,也大都会坐挺远的车子来这里看病;附近的县城,特别是灵璧县乡村的,离固镇县医院近,来的也不少。

老县院冬天下雪时候的样子。


大约是自己小时候看病,来的次数多,对医生、护士还留有印象。至今都觉得可笑的是,有次母亲带我来打针,估计是因为打的太多了,那天不知道怎的,特别害怕,硬是搂着母亲,哭着不肯打,谁劝了都没用。母亲没办法,喊来住在医院里的,我同学邵虎。自尊心特别强的我,乖乖的挨了针。邵虎现在,就在我们县医院的麻醉科,估计这件事,他早忘了吧。
小时候输液的管子,不是一次性的,是那种反复消毒、循环使用的粗橡皮管子。说来奇怪,小时候对医院的记忆会这么深,给我吊过水的张秀娥,那时还是一名普通护士,我一下子就记住了,等我后来去医院上班,张秀娥已是门诊的护士长了。
结束学生生涯,第一次走进门诊药房,成了正式工作人员,新鲜又紧张。门诊的药房不算大,开了三个窗口,两个是给病人发药用的,另外一个窗口,因为放着一排输液水,就关了起来。2019年3月27号那天晚上,上大夜班的我,坚守了最后一班岗,很留恋的拍下了唯一的药房窗口图片,第二天,我们药房就整体搬迁到了四路。那个晚上,和我一起值班的收款处张琴姐,还有巡查的安峰院长,一起留下了这珍贵的瞬间。

老县医院冬天时候的样子。


刚到门诊药房时,这里显得很陈旧,窗口下,两张年代久远、质地厚重、有些暗红的桌子并排,上面是三层的木架,用来摆零药发给病人;桌子旁边,放着两个稍大点的木头盒子,用来放处方,以便最后统计用。进门的屋中间,还有一张大长桌子,也是木头的,竖着两层木架,也摆放一些零的口服药,和常用的针剂。

药房里的同事


临床协定处方,需要预先拆零分装的口服片剂,都由我们药房来完成,还有一些外用的,像呋喃西林粉,要事先用纸包包好,再发给病人。每天协定处方发出去的药片不少,工作量大,我们就每天专门抽出一个人,负责在这个大桌子上包药。
门诊药房两面靠墙,放了一排药架子,也是旧式的木头柜,摆满了各种药品。口服药和针剂,按照各自用途,严谨、科学的归类摆放,紧邻药房的休息室,也放置了两排药品。刚上班时,我没有参加排班,因为必须要先熟悉一下药品,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上班的第一天,母亲就告诉我,人命关天,医务人员责任重大,一定要心细。段野萍,我的第一任药剂科门诊主任,很耐心,带我熟悉药房环境和工作流程,手把手的指点。那时,还没有电脑,所有的处方,都由药房工作人员划价,然后病人去收款处缴钱,再回到药房取药,所以,我上班的第一要务,就是熟悉每个药品的位置,和它们准确的价格。因为种类繁多,加之常有临床需要的新品种进来,感觉好难,干脆自己弄个笔记本,记录下每个药品的名称、位置和价格,使劲背诵,久而久之,就熟悉了。
直到今天,新县医院搬迁,药房规模扩大,药品更多,我还是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便在工作中,及时、准确的找到位置,减少病人排队时间。
流光转眼,年华向晚。四季随着光阴变幻,深浓有序,转眼又是深秋。
前天,我回到了自己最初工作的药房,那里已被打通成走廊。物是人非,那些似曾远去的从前,又仿若还在昨天。
跋涉过多少山水,经历过多少世事,饮下过多少沧桑,但归来时,我仍旧还是那个少年。
在时光缝隙里重拾那些遗落的美好,沉淀了岁月,安放着曾经。
一年后,我正式开启三班倒模式,融入药房的集体。打开的两个窗口,人工划价和发药同时进行,全院医生开具的纸质处方,都要汇总到这里,我们把药品一一仔细、安全的交给病人,并叮嘱医生显示的用法用量。这两张并排发药桌子,放着几种常用的针剂,用来方便病人,提高工作效率。
县城的医院,工作量明显和季节相关,农忙的时候病人少些,到了节假日,回乡探亲的人多,取药窗口,会排起长长的队伍。药房在一楼,正对着大门,门诊部面积不大,几个科室也连在一起,挂号、记账、收款处在大厅两边,急诊和门诊护理部在药房走廊的右边,左侧就是换药室和放射科了。几年后,在门诊部的左侧成立了急救中心,单独开设一间药房,我们轮流过去值班,更加忙碌了起来。
刚刚上班,那时条件艰苦,都还没有空调,夏天风扇,冬天炉子。
最热的时候,坐风扇下,扇一晚上,没病人了,就趴桌子上打会盹;到了冬天,升起炉子,通一根长管道,把煤气排到窗户外。记得有次,我在急诊那里值通宵夜班,早上起来煤气中毒,张文莉赶紧把我放在急诊室的病床上输液,才清醒过来。
2008年,农村的医疗保障,新农合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农村户口的,一人一年缴10块钱,生病住院所花销的费用,出院后可以报销大部分。经过精心、细致的准备,焕然一新的县医院迎来了第一批入住的病人。全院职工,精神饱满,各科紧密配合,以更加精湛的技术和优质服务,做到让病人满意。给予入院病人最大程度的床位费、治疗费的优惠,以前空着的床位很快住满,那年秋冬农闲,我们迎来空前的忙碌。那时在窗口发药时,我常听到病人说:“党的政策就是好,俺庄子里的老人,搁以前,有病就熬着,舍不得来看医生,熬到不能行了才来。现在好了,不舒服就来看病,收费不高,出院时就能给报销。”
没多久,新农合的门诊病人也实行了报销制度。 日子一天天忙碌起来,病人明显增多,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也是那一年,老公去了合肥,开拓崭新的事业,我独自带儿子在固镇,2011年小学五年级的儿子,转学去合肥也走了,固镇的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一个人的家,总是空荡荡的,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拾起久违文字,紧张的工作之余,独爱简静。
与山水相遇,与清茶相守,与寂寞对酌,与天地对话,每一个流年似水的日子,都如心莲盛开,芳香四溢。
同样的2011年,我参加了由县财政局和国税、地税局,在全国第20个税收宣传月到来之际,在全县范围内联合举办《我与税收》的征文比赛,那一年,我拿到了优秀奖。那本获奖作品的汇编书,至今还珍藏着,在自己那篇参赛散文《润物细无声》里,深情地写到:新农合的实行,民生的改善,就像是阳光照耀在我们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上,照耀在人们的心坎里;又多像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天的雨......
去年聚会时,遇到了朱骥院长。因为在业余时间,自己喜欢写写弄弄的,偶尔还拿过一点奖,朱院长很高兴,鼓励我继续努力。那天,我特别开心的和朱骥院长合影,图片永远珍藏了起来。
每一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日子。
节假日对我们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梦,每当人们沉浸在除夕、十五的团圆时光里,我们总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记不清有多少个假日了,没能和家人共度时光,记得有一次婆婆说:“一到三十,你怎么老是上班?”我笑笑,无语。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人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担起了责任。
时代的发展,总是滚滚向前。
2019年3月28号,崭新、现代化的固镇人民县医院整体搬迁到了四路,门诊和住院部药房合并,我们搬进了新家。全自动发药机、药品传输带、取号机取号发药、电脑自动计费,划时代的药房环境,让我欣喜无比,退休了一批,又来了一批新同事,现代化、年轻化的药房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以为寻常的工作,寻常的日子,会一直像春来秋往般无奇而平淡。
直到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的集中爆发,固镇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走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经历的那段时光,至今想来,仍旧泪流满面。

我们是平凡的,但到了危难时刻,穿上那身白大褂,责任在肩,一定会冲锋前!
新冠疫情呼啸而来,让我们始料未及。新年年初的时候,从新闻里看到,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总觉得离自己还远,没放心上。可随着疫情的变化越来越重,范围越来越广,预感到了,它绝不会同于2003年自己经历过的非典。
很清楚的记得,1月23号那天,我是白班,跟往常一样,和同事们一起在认真工作,气氛满轻松的。上午正忙,吴雷主任突然进来,特别严肃的说:“从现在开始,大家都要戴上口罩,不许去掉,酒精也准备好了,下班时都要注意领口、袖口。回家也要做好防护,不要和家人一起吃饭,下班就在家呆着,不要串门。”
瞬间,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同于非典。第二天,我们药房每人就拿到了一包医用口罩,还有帽子及手套。1月24号,县医院紧急发出《致全院职工倡议书》,随即全院取消休息日,取消节假日,各科室负责人暂时不要离开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火速建成。
一场我总以为还遥远的疫情,就这样猝不及防的来了。2020年的春天,注定会载入史册,亲身经历,我才知生命里的每一天,原来都如诗如画。
岁月里的一朝一夕,山河里的一草一木,烟火里的一茶一饭,古巷里的一砖一瓦,都浸润着流年的美好。那些漫不经心走过的时光,原来温暖如春,惬意如茶。
从下达紧急倡议书的那天起,药房,我的同事们和全院职工一起,并肩作战。余潇洒天天上班,药房发药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总习惯找余潇洒来解决,他一边忙于药房的事,一边又被抽到火车站执勤,做好旅客的体温测量,直到今天,余潇洒还是这样忙碌着;王亚丽和余潇洒的孩子才10个月,正在哺乳期,可她毅然给孩子戒奶,把孩子交给奶奶带,自己默默坚守岗位;张海林家在外地,火速赶回药房,披上白大褂就开始战斗;刚刚参加工作,年轻的大学生们,在我眼里都还是孩子,却一个都没有退缩;腿部有伤,正要请假的阚姐,也坚决放弃了假期。
平日里,平凡的我们,在这一刻都是那么勇敢、那么无畏。1月25号,药剂科全体人员庄严递交《请战书》,因为我们知道,这场战役非同寻常。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每一天,我和我的同事们,直面窗口病人,沉默无语,大家小心翼翼,把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自己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全国每天确诊人数的变化。 2月9号,王盼盼、张波平等去武汉支援,他们从县医院上车走的那天,我们都哭了。那天,我下夜班在家里,在单位的微信群里,看到了他们即将出发的图片。忍了那么久的眼泪,瞬间奔涌。自从疫情发生后,各小区封闭,大街上除了去医院上班的,几乎没有一人。我们也是自我隔离,上班在医院,下班在家里。母亲每个星期给我做好烧菜,放在体育东巷被封闭的门口,喊我去拿,因为我不能踏进妈妈家里半步。
有一天晚上下班,平时热闹的东风北路,路灯也没有,各家窗户几乎都是黑漆漆的,整个路上只有我一个人。
2月9号,同事他们去支援了,可擦干眼泪,我们还要继续战斗。第二天,通过手机屏幕,我在县医院的微信群里,流着眼泪写下了一首诗,《致敬白衣天使》:身临荆楚战硝烟,不负韶华施救援。莫道家山遥万里,隔屏一语报平安。
2月11号,我提前给哥哥汇了钱,因为侄子订在今年的9月份结婚,我担心自己倒下了,再也见不到亲人。后来9月19号,我准时在蚌埠参加了侄子的婚礼,那份喜悦,估计只有自己知道。
那段日子的每一天,药房的同事们都互相鼓励着,互相检查防护用品的使用,不能有一点大意。
那段时间,老公和儿子在合肥他们,时常打电话传达问候。
一个人,我终于坚强地走过了那段时光。
此刻的秋天,秋高气爽,阳光普照。
疫情过后的我和我的同事们,仍旧继续着每天平淡的工作,拿药、发药、核对处方,没有辉煌的成就,没有惊人的伟业。
可是在药房的每一天,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着,认认真真地努力着,在这美好的人间,时刻播洒着爱与温暖。

文 ┃┃ 杨春燕
老照片由杨春燕提供
整理记录 ┃┃ 图说江淮
本文系图说江淮独家原创首发图文作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图说江淮,带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欢迎私信提供故事线索,讲述你的人生故事,温暖每一个前行的心灵。
收藏
举报





53 条评论


评论





  • 用户青霉素 2天前

    给自己的帖子留言:以前没在网络里玩过,今日头条是自己第一次发文章的地方。原来世界这么大!

    回复 ⋅ 2条回复8
  • 美的发现二三事 3天前

    我是固镇人,我天,我03年在固镇县医院实习,老师说不定我们还照过面哟!

    回复 ⋅ 1条回复5
  • 时光梦幻 7小时前

    2000年在县医院实习的路过

    回复1
  • qzuser你若安好 3天前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

    回复 ⋅ 1条回复5
  • 有故事的人0911 3天前

    现在应该快退休了吧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765次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38 , Processed in 0.196577 second(s), 5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