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赏析:《 沁园春 • 雪 》讲练语文梦工场2020-10-02 07:09:48
沁园春 •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娆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句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16日,毛泽东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休整。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2月7日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写下了这篇词作。《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时代背景】 内部环境:当长征结束后,兵员锐减。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年前30万减员到数万,而且,到达陕北后,数万余中央红军仍难立足。当年的党内情况也不容乐观,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造成中央领导层面临分裂的局面;红一方面军内部亦有个别高级将领率部脱离中央去别地打游击带来军心不稳。外部环境:东北军数十万人环侍在侧,国民党常胜将军卫立煌提十万大军守护潼关。当时民族矛盾激烈,日本占领东三省,在1935年后又步步紧逼华北,企图扩大侵略。虽然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但是蒋介石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此时,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作品赏析】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首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即点明了词中所要描写的时间和地点:即地域辽阔与严寒隆冬的北方雪景,总领全文。之后通过具体景象来体现雪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诗人在描述雪景时某些词用的颇有神韵。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惟”字就用的让人拍案叫绝。“惟”是只有的意思,在句中展现了祖国疆土的辽阔同时反衬出雪之大,及雪之紧。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顿”字,就表现了时间之突然,也从侧面烘托出雪之大,同时给人营造出一种宏大宽广的意境,展现出北国雪景的壮丽,以及祖国山川的壮美。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舞”与“驰”字,又分别将耸立的群山与高原人格化,并且化静为动,赋予了群山和高原的鲜活的姿态,展现出雪景中的勃勃的生机,让整个画面变“活”了,让北国雪景图,不再是沉默的,静态的,一成不变。随后的“欲与天公试比高”则是作者借群山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宏大的气魄,同时也为下文中抒发情感做铺垫。
最后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描写了待到晴天,太阳升起,冰雪大地与骄阳红日交相辉映,显得更加迤逦美好。“山”“原”与天相连,在大雪飘飞中显得动感十足,“红装素裹”的江山宛如少女的衣装在红日与白雪的映衬下分外妖娆。这显然是作者的想象,作者在此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与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上阕总结:上阕主要描写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极目千里都是冰雪交融的世界,展现祖国山川的雄壮美丽。其中“望”字统领上阕,作者为了展现出北国壮丽的雪景,在遣词造句方面可谓用心良苦,并且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那些景物的描写犹如“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缓缓流入读者的心中让我们完全被北国雪景的壮丽所感染,也体会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为下文中作者怀古抒情做好了铺垫。
结合“每个时期的毛泽东诗词,都是当时毛泽东的思想体现和情感抒发“。即“文如其人”的观点,再考虑当时长征结束后,兵员锐减。到达陕北后,全国红军总数由一年前30万减员到数万,而且党内情况也不容乐观,张国焘企图另立中央的局面;以及当时日军咄咄逼人,企图扩大侵略,而蒋介石仍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想见,此时作者面临的状态不容乐观而,从“北国风光”到“顿失滔滔”,一方面描写出北国雪景的壮丽,和祖国山川的壮美,同时又暗示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即共产党处境的艰难和日本的侵略。但是作者仿佛并没有懊恼失望,反而呐喊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壮志,让读者体会到了作者在面临艰难困苦是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即使如今“顿失滔滔”但是在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下,将来一定会“分外妖娆”。
下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这句话既承接上文中祖国山川壮丽,又引起下文中“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使整体逻辑清晰明确,易于读者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去体验作者的豪情壮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评价了五位英雄人物,虽然他们都是曾经战功赫赫,但“武功”有余,“文治”不足,诗人用“惜”字表达出了对他们的惋惜又有批判之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下阕中,既有建功立业的艰辛、劳苦、自豪又有不擅文治的遗憾,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的寄托。作者在评述历史任务之后直抒胸臆,抒发诗人非凡的抱负,展现了一代伟人铿锵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非凡的自信。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书法欣赏】
【备考知识梳理】 填空: 1.毛泽东,字(润之),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和诗人。“沁园春•雪”的体裁是(词),也称(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阕)(也称片)。
2.“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题目)。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热爱祖国)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人民群众)之情。
4.文中(舞)、(驰)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赋予山、原以(生命),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激动的情绪。
5.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广阔),显示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6.这首词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略输文采”指的历史人物是(秦皇汉武);“稍逊风骚”指的是(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成吉思汗)。
8.这首词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9.“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10.下阙中的“惜”字以下铺叙,同上阙中的“望”字以下七句结构上相同;但上阙是(空间)的描写,下阙是(时间)的叙述;上阙是(静)中有(动),下阙是(夹叙夹议)。
11.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2.用互文见义手法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3.本文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由上阕写景自然过渡到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14.《沁园春•雪》一文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偶、夸张)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比喻、拟人)
阅读理解: 1.指出本段中哪些句子属于下列描写景物的方式。 A.概括描写:( );具体描写:( );想像描写:( ); B.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 A.⑴~⑶句;⑷~⑽句;⑾~⒀句; B.⑷~⑺句;⑻~⑽句。
2.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1~3)总写北国雪景第二层(4~7)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11~13)想像雪后北国风光。
3.词的开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4.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深刻的的含意? “惜”是可惜、叹惜、惋惜,有美中不足之意。它管到射大雕一句,统领下面对历代帝王的议论,概括了他们的文治不足。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哪些含意? 这是作者自指,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6.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胸怀,雄伟的气魄。
7.上片内容主要由哪个字统领?它统领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上片内容主要由“望”字统领,它统领的内容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突出了祖国地域广袤、景象奇伟的特点,也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
8.上下两片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片以描写为主,下片以议论抒情为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9.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请你谈谈理由。 现在的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克服了任何阶级及其政党的局限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它既有武功又有文治,无产阶级不仅要掌握中国的命运,并且必将掌握全人类的命运,成为整个未来世界的主人。
10.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之间起着怎样的作用。 这样写,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气象雄伟,令人心胸开阔,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为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而自豪,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说“望”,写的却远超出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想象之中。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请谈谈你的理解。 这样写有多种因素。第一,有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有时代的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化静态为动态,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C)。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D)。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C)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用的修辞方法是(C) A.对比 拟人 排比 B.拟人 排比 对偶 C.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拟人 比喻
6.下阙“惜”的是(D)
A.文采 B.风骚 C.文治 D.文治不足
7.《沁园春雪》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 A.为无产阶级革命建功立业。 B.鄙视封建帝王,赏重当今豪杰。 C.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D.歌颂祖国壮丽山河。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中描写了北方的大雪。 B.开头的“千里”、“万里”降雪地区之广,“冰封”、“雪飘”写严冬寒威之烈。 C.“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可换成看字,因为“望”字也有看的意思。 D.词中最后两句热情歌颂了新时代,歌颂了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9.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