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题中送别诗的类别与思想表达分析葫般教育传播者2020-11-22 15:36:35
送别诗是是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诗歌所表达的是送别时的离情别绪。正如江淹《别赋》所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可以说是诗歌中重要题材之一。在阅读和欣赏这类诗词,要注意离别的场所、时间、人物以及抒情视角。可以说,这是阅读与欣赏送别诗的关键。限于篇幅,今天仅谈谈送别诗的“送别类别”、“思想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送别类别1、谢别 如:李白的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如:李白的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2、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地依恋和牵挂。 3、壮别 如: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4、阔别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二、写法特点送别诗在写法上主要有借景抒情和吟诗抒情。 前者就是借景物来烘托情感, 后者就是借故事演绎来抒发情感 (这主要体现在词中) 。其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为直抒胸臆,即诗人或者诗中人物不借他人、他事、他物、他景为媒介,直接表露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法。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诗歌中,诗人在最后两句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不但叙写离情,而且主要在于激励友人。可以说,诗人在凄清缠绵、低回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给有人以积极的鼓励,在鼓励中抒发了离愁别绪。 2、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抒情,就是诗人将自己或者诗歌中人物的情感皆依附于人、事、景、物、理,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说理抒发和表露的一种抒情方法。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 (1)以喻显情 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 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 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这浩浩荡荡东去的一江春水,正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诗人以水喻情,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意蕴深刻,给人无尽的回味。 (2)借酒抒情 酒在古代诗歌中是一种特殊抒情“物” 。曹操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词句。可以说,就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抒情“物” 。 饮酒送别源于古代的“祖道”仪式。所谓“祖道”就是通常说的“路祭” ,即祭祀路神祈求平安。发展到后来,“祖”就逐渐被“饯”所取代。在诗歌中, “酒”是诗人生命的外在表现形式,诗是内核和本真。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的一二句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接着三四句写了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送别诗总要表现离别。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诗人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劝酒辞就表达了对朋友最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3)借物表情 借物表情就是借助某一物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一种方法。这在古代诗歌中比比皆是。送别诗中常用“物”即审美意象主要有“长亭” 、“杨柳”、“夕阳”、“酒”、“秋”等。如,杜牧的七绝《赠别·其二》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歌的“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描写别情。然而,诗人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抽象的不舍之情,而把重心倾向在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正如《诗歌艺术鉴赏》中所说: “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 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这里,因为诗人以伤感而不舍的眼光看蜡烛, 而蜡烛的 “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 “烛泪”就是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流泪。诗人借蜡烛这一意象,表达了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感情。 (4)借景抒情 在诗歌中,写景不是仅仅为了展示景物形象,而是为了把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寄寓其中,所以,借景抒情就成为诗歌词作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唐诗人刘长卿的五绝《送灵澈上人》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这首诗歌不仅以山水、人物、动人形成画面,而且诗人以画外的形象出现,使读者回味不尽。可以说,诗人在作笔于实,虚处藏神中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特别是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 触动诗人的思绪,勾惹诗人的归意。 诗人在优美而自然的环境中寄托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要注意, 送别诗因各人的情况不同, 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所不同。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下一篇文章将重点讲讲送别诗的“思想内容、常见意象”。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