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查看: 1358|回复: 4
收起左侧

从《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鲁迅作品中老师形象异同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巴西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33 名

发帖:NO. 138 名

在线:NO. 103 名

小雨敲窗y 发表于 2021-1-5 16: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巴西
来自- 巴西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从《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鲁迅作品中老师形象异同原创怀左同学2020-03-05 12:44:31


文/爱笑的蜡笔
来源/怀左同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鲁迅也不例外。
关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位,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位是其在日本留学时所遇的藤野先生,另一位则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
鲁迅作品中以老师为对象的篇目虽然不多,但每一篇都堪称经典。散文集《朝花夕拾》就集中收录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作为初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想必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
鲁迅对两位老师的评价是极高的:寿镜吾先生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藤野先生则是“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近日重读《朝花夕拾》,或许是因为年岁与阅历的增长,读出了年少时未曾读解出的内容。一位是中国私塾的教书先生,一位是日本大学的学者,他们有着值得咂摸和细品的异与同。


一、异中有同:和蔼、严格与可爱交织的师者形象
虽然寿镜吾先生与藤野先生有诸多差异,但也有着同为老师的共性。他们首先是和蔼而亲切的,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宽容与尊重。对待学生,他们固然是认真而严格的,但若透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又能瞥见他们那令人会心一笑的可爱之处。
1.和蔼亲切:对学生宽容而尊重
我在查资料时惊奇地发现,当时绍兴的私塾老师大多对学生很是不近人情,甚至学生出去小便也要领“撒尿签”。
对不听话的孩子,更是采取极其严厉的体罚,若是放在现在,在网上说不定得掀起轩然大波,如“用竹枝打学生的脊背,再给洒上擦牙齿的盐”,“把学生的耳朵放在门缝里夹,仿佛是小孩的轧核桃。”
相较而言,寿镜吾先生可就和蔼可亲多了: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面对学生的贪玩,先生亦是宽容的:
“只有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不是说老先生看不出学生的小聪明,发现不了逃课,而是他不愿计较,只要学生不是太过分,先生是不会多加苛责的。
如果说寿镜吾先生的和蔼体现在对学生的宽容大度,藤野先生的亲切则离不开他的谦逊和善意。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藤野先生对学生不是强制性的命令,而是一种温和的询问和关切。没有居高临下的施舍,有的只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之上的谦逊。
对于学生解剖图的错误,藤野先生更是极有耐心的:
“他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其实这段话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代替:“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简明扼要,且干脆利落。
但藤野先生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讲道理,还极其注重说话的艺术:“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不是一味地斥责,而是首先点出学生的优点,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


2.大处认真,小处可爱
对于教书,两位先生都极其严格。但他们绝不是一副冷冰冰且高高在上的面孔,反而在很多细小之处,有着令人忍俊不禁的可爱。
寿镜吾先生对鲁迅是严格而认真的,这种严格不是外在的威严,而是学习上不断设立新的目标,循序渐进地促其进步:
“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据寿镜吾的儿子寿侏邻所言:“镜吾公执教虽严,对于鲁迅,从未加以呵责,每称其聪颖过人,品格高贵,自是读书世家子弟。”

正是先生的勉励和严格,再加上自己的聪颖好学,鲁迅师从寿镜吾先生期间建立了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为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迅终是不负寿镜吾先生厚望,成了先生的得意门生之一。
同样,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育亦是认真负责: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血、血管学、神经学。”
藤野先生批改讲义的一丝不苟令人动容,从头到末都细心批阅。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所教授的所有课程皆是如此,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关心。
严格而认真的人往往给人以难以亲近的印象,但鲁迅的先生们可不是这样,不仅不古板,反而有几分好笑和可爱。
初中时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位读书时“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老头就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寿镜吾先生是入神的,以至于学生们静下来他仍浑然不觉,更不用提发现学生的小动作了。他的语言和动作亦是夸张,不仅有各种语气词,还带有拖长的尾音。先生自我陶醉的样子简直好笑,甚至带有些痴傻,同时还有几分可爱。
藤野先生亦是可爱的,他不修边幅、生活朴素而随便。他穿衣服太过马虎,有时会忘记带领结。有一次还因为穿着旧外套寒颤颤的,被人疑作扒手。
这些逸闻趣事是好笑的,但正是这份糊涂让人肃然起敬。想来藤野先生不至于因贫穷而买不起好衣服和领结,而是相比于外在的修饰,他更热忱于教书育人与学术研究。


二、同中见异:率真忘我的传统儒生与严谨博大的西方学者
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皆是和蔼且可亲、严格而可爱的,他们间的差异同样显而易见。
具体而言,一位有着儒生风度,一位有着学者风流;一位从孩童视角道出,一位从成人视角阐明;一位借以探讨古与今的关系,一位用以分析中与外的差别。
1.儒生风度与学者风流
寿镜吾先生体现了一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度,温文儒雅、不紧不慢。拗口晦涩的古籍,是他的精神食粮,更是其灵魂的栖息之所,这也难怪他会如此忘我、如此乐在其中。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童年鲁迅显然多少是怀着一种好奇心来看老师‘读书’‘入神’的;但这构成了他童年记忆中终生难忘的一个神圣瞬间,或许他正是在这个瞬间,朦胧地感悟到了读书的乐趣,并影响了他一辈子的读书和写作。”
鲁迅说“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虽然他当时可能听不懂,还在下面偷偷描成两大本的画册。
但先生读书时的微笑和摇头晃脑的陶醉却永远定格在了他的记忆深处,在潜移默化中对其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
先生对学问的挚爱与痴迷,绝不是装出来的。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言传身教,相较于“你要好好学习”的训诫,高下立判。
藤野先生则展现了西方现代学者的风流,有着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这主要体现于他对裹脚的好奇、对解剖图的一丝不苟之中。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迅因为裹脚是陈规陋习而为难,但藤野先生对这裹脚没有任何歧视,而是冷静客观地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想以求真的精神探其奥秘,更为无法亲自查看而遗憾。
他对于裹脚的研究,不是知晓这一现象便浅尝辄止,而是想详细全面地加以考察;不仅想知其然,还更希望能知其所以然,了解前因后果。
对于上文提及的解剖图,藤野先生更是极力求精准:
“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先生对于解剖图的严谨,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他看来,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绝不会因人的喜好而转移。
2.孩童视角与成人视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录了鲁迅幼时的生活,为了与之相应,采用的也是孩童的视角,抒写孩子爱玩的天性和天真好奇的烂漫。
不必说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更不必说趁着老师不注意偷玩,将纸糊的盔甲套在指头上,嘴里还念念有词,就连读书也有良多趣味。
文中细致描摹了一幅乱哄哄的群魔乱读图,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书,在乎此起彼伏之趣也”。可能并不懂书中的内容,但他们定是边读边乐,好玩的便是这一顿乱读的热闹。
孩子的天性,亦是充满好奇的。少年鲁迅一直对“怪哉”虫念念不忘,他赶忙问了极为博学的老师,不料得到的却是出乎意料的回答。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鲁迅对此事的解释也展现了一个孩子的真实:
“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不知大家有没有类似的体会,尤其是自己刚读小学时,对老师简直崇敬不已。就算老师做的某件事让自己很吃惊,还是会下意识地为其开脱。
鲁迅也是这样,即使老师回答“不知道”,他仍觉得一定不是老师不知道,而是不愿说罢了。
若我们细究这一细节,则有两种情况。一是寿镜吾先生是的确不知道,毕竟儒生们熟读的是四书五经,又如何苛求他们对流传在民间的怪诞传说一清二楚呢?
因为被学生问到了而无法回答,这于老师的威严有损,于是才有“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的描述。
但,这恰恰从侧面反映了先生的质朴和率真。他对鲁迅不是厉声呵斥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是坦率的回答“不知道”,绝没有一种假道学的虚伪。
另一种情况则是如鲁迅所猜,寿镜吾先生是“知道但不愿说”,毕竟私塾以教授经书为功用,而不是来探讨“怪力乱神”的。因这一点,寿镜吾先生常被学者解读为扼杀孩子求知欲的庸师。
但在我看来,先生本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在这两种情况之间,我更倾向于第一种可能,尤其是若我们将“先生忘我读书”与这件事联系起来,这分明就是一位和蔼可爱的老先生!
此外,《藤野先生》采用的则是成人视角,有着成人的理性。成人的出发点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内心,更有对他人感受的在乎。鲁迅告诉藤野先生将不再学医,因为看他有些凄然,说了一个安慰他的“改学生物”的谎话。
先生听到自己弟子不再学医学,“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当时藤野先生或许有过劝他坚持学医的打算,但终是没有说,只因他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哪怕自己对其寄寓厚望。
直至后来,鲁迅终是理解了先生的一片苦心: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但自清代以来逐渐落后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加速发展。对于积贫积弱的中国,藤野先生是痛心的。
他曾多次表达对”中国先贤“的尊敬和“中国为道德先进之国”的敬重,更是想借鲁迅这一火把,为中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藤野先生无疑是博爱而伟大的,他不会为日本的强盛和中国的衰微而沾沾自喜,而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和新的未来。
而这,也成了鲁迅坚持斗争的力量之源。作为日本人的藤野先生尚且如此关心中国的命运,更何况自己本是一个中国人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虽然鲁迅“弃医从文”,但始终不变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赤子之心。如果说学医是为了救助病人,从文则是为了疗救人心。
纵使前路布满荆棘,但一想到藤野先生的期待和厚望,鲁迅又有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3.古今与中外的不同着力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讨的主要是古与今的关系,即鲁迅先生对于传统的态度,这当然可以从寿镜吾先生“回答怪哉虫”和忘我读书中,品到轻微的讽刺之意。
但鲁迅更直接的态度,则体现于看似无用的“闲笔”之中,如三味书屋的命名与拜梅花鹿的行礼之上。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初读这几句,只觉得这语言平淡普通。但若深究,便能发现其弦外之音。
有人问及“三味”的含义,寿洙邻(寿镜吾之子)回答“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将经书、史书、子书比作食物。原来,读书是为了谋食。
钱理群对“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解释很有新意:“‘鹿’者,‘禄’也,当官也,发财也;‘肥大的鹿’,高官也,厚禄也;伏在古树下,禄在古书中也”。

读书人标榜的往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图。
但这些却在鲁迅不经意的叙述间被彻底消解,即读书不过是为了食与禄而已,对读书这一冠冕堂皇托词的揶揄,便不动声色地隐藏在了闲笔之中。
《藤野先生》一文中的闲笔同样不可忽视,那是鲁迅借以探讨中与外之关系的窗口,通过讲义事件与幻灯片事件铺展开来。
如果说讲义事件与藤野先生还有几分联系,幻灯片事件则看似与先生毫无关联。鲁迅却花了极多笔墨,这不禁让人费解。但实际上,这两者有着隐秘的联系。
正因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叫人心生怀疑;正因为中国人的愚昧无知,才成了被枪毙的庸夫和围看杀人的看客。
两个事件反映的是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偏见,恰恰反衬了藤野先生的难能可贵:能够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
他不会因鲁迅是中国人而心怀偏见,相反,给了他相较于日本学生更多的关爱。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总算”两字,写出了先生担忧的时间之长和忧虑之深,道出其知晓实情后的莫大坦然与释怀。
此外,无论是细致地批阅讲义,还是临行前的依依惜别,都蕴藏着他对学生真挚的关心。藤野先生将自己的照片赠与鲁迅,还叮嘱将来将照片寄与他,并时时通信告知其境况。
纵使中国当时是弱国,藤野先生不曾有任何偏见,反是期待自己的学生能振兴中国,发扬学术。其人格之高尚、境界之高远令人心生钦佩,这也难怪鲁迅会以“伟大”一词盛赞藤野先生。


三、结语
鲁迅先生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在这同与不同间,还原出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两位恩师。既有同为老师的共性,更能写出千人千面的个性来。更借由孩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交织、古与今、中与外的对照,孕生出极为丰富的意蕴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两篇同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自道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写作与修改时“心中满是离奇与芜杂”,妄图“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
想来,鲁迅先生借文字回忆起恩师时,心中定会有一丝温暖涌动,暂时驱散了平时里的芜杂,精神也得以短暂的休憩。两位恩师如同黑夜中的微光、迷茫时的灯塔,给予他前行路上无尽的力量。

收藏
举报


26 条评论


评论




  • 孙先锦3月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幼年时期的鲁迅启蒙于吾寿镜老先生,从书中悟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谛。成年后的鲁迅从藤野先生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取百家之长,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回复6



  • 传递正能量的写者1月前

    这么认真的比较,受教了

    回复9



  • 深秋骄阳6天前

    师者必尊!

    回复0



  • 城市青春之光5天前

    鲁迅先生应该出生在现在社会?才能写出很多大著作!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4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1358次
来自- 巴西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巴西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9 名

发帖:NO. 23 名

在线:NO. 103 名

张政 发表于 2022-9-28 11: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勤奋灌水,天天向上!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6 名

发帖:NO. 6 名

在线:NO. 40 名

2支棒棒糖 发表于 2023-12-2 08: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脑残片楼主今天吃了么?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2-5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支持楼上的!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9 18:25 , Processed in 0.323560 second(s), 6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