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原作者20分仅得6分?作者、读者:很正常夫妻语文行2021-03-25 19:35:32
【话题】
苏州高二年级语文统考中,现代文阅读理解考了王亚的一篇散文《清明》,没想到标准答案出来后,20分的题目,原作者王亚也仅仅能拿6分。 【观点】 自己是株洲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此前也是名语文老师。从出题者角度来说,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感、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而并不拘泥于哪一篇文章。题目符合语文教学,自己做不对题目是因为没有掌握答题技巧。学校给出的参考答案,其实是很周全的,也是符合语文教学的。我不认为老师是过度解读,曲解了我的意思。我还是觉得,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出题者做得很优秀,因为他是站在语文教学上来思考的,所以我觉得,从这点上来说,没必要去说人家什么,无可厚非。 一—王亚 作者本人不“理解”阅读理解,并不矛盾,阅读理解作为一种考题形式,也是必要的。为什么会正常?创作思维和赏析思维不同。作者不“理解”阅读理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背后涉及到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创作思维和赏析思维。赏析思维是一种解剖,它的本质是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对作品的赏析能力,是必要的。阅读理解题目,其实就是赏析思维的考试化了。对于阅读理解的答案设置,才有采分点的“共识”的同时,也应该允许各种不同赏析的存在,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分。 ——南方周末 我觉得这样也是好的,因为我觉得得从语文的目的入手,高中语文锻炼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辩证看法,以及其他各种目的,反正目的是好的。这个时候出的题只是个载体,你不需要知道原作者是怎么想的,命题老师只想通过这篇文章,检验你有没有把高中想传授给你的思想给学到位,也就是说,它就是考试题,就是看你学到位没,他们想传递给你的是考试大纲要求的,而不是原作者自己的想法。 ——阿巴diadia 我是个高中语文老师,我自然很希望可以多一些学生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更丰富多彩的欣赏体验,但是考试就是考试,特别是选拔考试,总得有个基本的标准,如果没有踩分点,那么阅卷打分就只能凭着阅卷老师的喜好来给了,角度不同观念不同都会导致理解不同赏析不同,一百个老师一百种不同的评价标准,那么,不公平是不是照样存在?所以这个问题真心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啊。 ——虾虾semmi 对于书面考试而言,有答案一定比没答案要公平。“言之有理”的“理”,本来就是个主观性很强的东西,如果没有准绳,把判断权全部交给阅卷人,答题的觉得自己有理,判卷的就觉得你没理,连个标准都没有,扣分更狠。除非将来改成面试,在各抒己见中流露你的个人素养。 一—燕 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是需要读者去品鉴赏读的,真正的标准答案确确实实是最深刻的或者说最全面贴切的,文本的阅读过程很艰难,但是语文素养比较高的孩子阅读理解并不会差,那么说明这样的语文教育是没有问题的,倘若连教会学生深刻全面的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都没有,那语文教育又有什么意思?况且,我们的阅卷场上,也不是完全按照标准答案一字不差的给分,大体核心思想在即可! ——金妍 当一件作品被创作出来之后,从某种角度来看就不再属于他一个人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语文专家集体提出来的标准答案是符合语文教学的,也是在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标准答案里面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答。这样标准答案比作者自己的答案会更合适吧。 ——醒春 文章在写完之后,作者就应该“死了”。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是要和作者表达的想法一致才算是对的。很多时候作者也并没有想表达那个意思,读者能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的东西才是这篇文章的意义。 ——逸景 接受美学理论告诉我们,读者阅读文本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区别于作者的创作)。因此,作品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不仅是由作者决定的,还有读者的参与。 ——easy life 我的理解里就是:阅读理解是个大套路,必须按照这个套路里的思维方式去答各种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答题而且是迅速答题,有时都不需要将整个文章读完,套路帮你找答案,有时一目十行便知答案在哪。就是为做题。 ——君子兰419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