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711|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华饮食文化:宋代茶具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95 名

发帖:NO. 86 名

在线:NO. 60 名

飘渺九月 发表于 2021-4-24 0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中华饮食文化:宋代茶具闲读与苦读2021-04-23 07:45:06

中国饮茶史上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究其原因约有两种:一是皇室的大力提倡。宋太祖赵匡胤即位第二年即下诏要求地方向朝廷贡茶,并且贡茶的样式必须是“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咸平年间,丁谓研制出“大龙团”,到庆历间,蔡襄又造出“小龙团”,大小团茶成为当时的珍品。

到北宋末年,在酷爱书画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大力推动下,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文人墨客、市井百姓,都加入了饮茶行列,而且乐此不疲。其次是宋朝社会环境比较特殊。在整个两宋时期,宋朝都面临着少数民族的威胁,内忧外患不断,但宋代经济的发达使得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宋代文人对茶具过分讲究

宋代政府对文人十分优待,因此,两宋文人的生活十分优越。在吏治腐败、国势衰微的局面下,宋代文人的生活虽然非常优越,但那种报国无门的痛苦却比任何朝代来得都要强烈。面对黑暗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宋代文人的心态日趋内敛,转而于寻常日用中寻求精神的满足,营造精巧雅致的生活氛围,而饮茶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在文人与皇帝的参与下,宋代饮茶之风臻于鼎盛且穷极精巧。纵观宋代茶风虽力求精巧而终于不免于纤细,这一风气导致了宋人对茶质、茶具以及茶艺的过分讲求,从而日趋背离了陆羽崇尚自然的饮茶原则。

宋代上层人物在茶具上极力讲求奢华,争相以金银为茶具,奢靡的风气很浓。蔡襄《茶录》与宋徽宗《大观茶论》对茶具质地要求极高,认为炙茶、碾茶、点茶与贮水用具以金银为上,务求富贵气象。



据资料记载,宋代还有专供宫廷用的瓷器,普通人不许使用。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载:“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又尝见北客言耀州黄浦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出窑一有破碎,即弃于河,一夕化为泥。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艰得。”

据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载:“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备。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赵南仲丞相帅潭日,尝黄金千两为之以进上方,穆陵大喜,盖内院之工所不能为也。”而实际情况是,这种价值百金至千金的茶具只不过是士大夫夸耀富贵的摆设。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四对此有明确记载:“长沙匠者造茶器极精致,工直之厚,等所用白金之数。士大家多有之,置几案间。但知以奢相夸,初不常用也。”这可以看作宋人某种心理的极端表现。

当时也有主张俭朴者,如司马光,上引周密《癸辛杂识前集》一段后又说:“因记司马公与范蜀公游嵩山,各携茶以往温公以纸为贴,蜀公盛以小黑合。温公见之曰:‘景仁乃有茶具焉?’蜀公闻之,因留合与寺僧而归。”然后作者大发感慨说:“向使二公见此,当惊倒矣。”但司马光所倡俭朴之风在当时并没有市场,在以富贵相炫耀的宋代,这一微弱的呼声立刻被淹没在了举国奢靡的洪流中。

斗茶之风对茶具的影响

斗茶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据唐冯贽《记事珠》载:“斗茶,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当时斗茶就是福建建安一带茶人切磋茶艺的消遣性游戏,并不普遍。到宋代,斗茶成风,在内容和形式上皆有发展,尤其是宋徽宗撰《大观茶论》,鼓吹斗茶的妙处,使得斗茶之风更盛,一发而不可收。

宋人热衷于斗茶的原因很多,但就其实质说,仍然是寻找精神的寄托。但是,既然是斗茶,就要分胜负,为达到斗茶的最佳效果,就极力讲求烹技艺,对茶水、器具也是精益求精,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宋代茶具的发展。

宋人斗茶主要有三个评判标准:一看茶面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汤花面要求色泽鲜白,俗称“冷面粥”,像白米粥冷却后凝结成块的形状;汤花必须均匀,又称“粥面粟纹”,要像粟米粒那样匀称。二看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痕,汤花保持时间长、紧贴盏沿而散退的叫“咬盏”:汤花如若散退,盏沿会有水的痕迹,叫“云脚涣乱”,先出水痕即为失败。三品茶汤。观色、闻香、品味,色、香、味俱佳方可取胜。宋人对茶色要求极高,以纯白为上等,而青白、黄白、灰白就大为逊色了。

宋人改碗为盏以便于观看茶色,茶盏尚黑。唐代茶碗的颜色较为单纯,而宋代的茶盏则黑中带有斑纹。据蔡襄《茶录》说,因“茶色白”而“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胚微厚,熠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宋徽宗《大观茶论》亦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色也”。而《方舆览胜》则从斗茶须验水痕方面着眼,认为“人黑盏,其痕易验”,斗茶对宋代茶具的影响由此而可见一斑。

由于因斗茶之风的兴盛,建盏成为最受欢迎的茶具。建州窑所产的涂以黑釉的厚重茶盏称建盏。建窑在今福建建阳县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初建于唐末五代,至宋始创烧黑釉盏,并因此名声大振。建盏品种不多,造型也很单一,其为当时所重者在于其色彩的美。因为建盏并非单调呆板的黑色,而是黑中有着美丽的斑纹图案,即“兔毫斑”与“鹧鸪斑”。

这里所说的“兔毫斑”,就是《茶录》所说的“纹如兔毫”和《大观茶论》中所说的“玉毫条达”,是指黑釉中隐现的呈放射状、纤长细密如兔毛的条状毫纹,兔毫斑使本来黑厚笨拙的建盏显得精致而又极富动感。“鹧鸪斑”是指建盏黑釉中隐现的带云块状的线型斑纹,图案类似鹧鸪项上的毛纹。就烧造技术方面说,建盏也可以釉面斑点的特点进行分类:釉面上有两个白毫般亮点的称“兔毫盏”,而大小斑点相串,在阳光下呈彩斑的称“曜变盏”,釉面隐有银色小圆点如水面油滴者称为“油滴盏”。

因黑盏适于斗茶而受到极大推崇,但由于兔毫盏与鹧鸪盏皆由窑变而成,并不易得,所以十分珍贵。宋祝穆《方舆览胜》卷十一:“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黄鲁直诗曰‘建安瓷碗鸪斑’,又蔡君谟《茶录》建安所造黑盏纹如兔毫,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

从现存资料与实物来看,建盏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是因其适于斗茶。拿兔毫盏来说,其釉色绀黑,与茶汤的颜色对比强烈,加上胎体厚重、保温性强,使茶汤在短时间内不冷却,同时又不烫手,受欢迎就是很正常的了。此外,建盏在外观上也独具匠心。其敞口如翻转的斗笠,面积大而多容汤花。在盏口沿下1.5——2厘米处有一条明显的折痕,称“注汤线”,是专为斗茶者观察水痕而设计制造的,由此可见其设计制造的煞费苦心。

建盏特别是兔毫盏的备受推崇,宋代诗文里对其赞誉之辞不绝。苏轼“来试点茶三味手,勿惊午盏兔毫斑”、梅尧臣“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等,都是吟咏兔毫盏的名句。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711次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0:31 , Processed in 0.224816 second(s), 4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