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那些年 2018-10-29 19:06:44
文丨《那些年》陈蕾
“旷世奇才”与“千年佞臣”,这两个一贬一褒的称谓,看起来好像是“风牛马不相及”,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矛盾,但是,这样两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称谓,却偏偏就落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他文追韩柳、诗似杜甫;27岁中了进士、30岁担任封疆大吏;但是,最后被归入“北宋五鬼”,他就是丁谓。从“才华横溢”的“有为青年”,到“臭名昭著”的“奸臣小人”,这是“历史演义”还是“真实事件”?他经历了什么?他败在了哪里?关于他的评价,存在哪些争议?能给我们今天带来哪些启示呢?
—1— 文才出众、工于心计
史书记载,丁谓是个天才式的人物,他“读书过目辄不忘”,几千字的文章,读一遍便能背诵,文学才华尤其突出,被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大加赞赏:“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还称丁谓是 “今之巨儒”,诗似杜甫。 早年,丁谓随做官的父亲丁颢在泾州(今属甘肃省泾川县)。父亲同僚窦偁见丁谓聪明机灵,颇有才气,称赞道:“此儿将来必定做大官。”于是将女儿相许。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丁谓参与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殿试中荣登二甲之首。 丁谓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
有一次皇帝问道:“唐朝的酒价是多少?”丁谓脱口答道:“每斗三百。”皇帝问他怎么知道的,丁谓答道:“有杜甫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一天,宋真宗与贵妃一起赏花钓鱼,钓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到,心里很不高兴,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大臣们不知如何是好,丁谓笑盈盈地跑上去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顿时开心起来,赏咏再三。
—2— 机敏聪颖、善使谋略
丁谓为官,其实做过不少益事,他的能力,在解决朝政各项难题的过程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淳化年间,川陕地区王均起兵叛乱,朝廷调集士兵抵御,结果士兵们转身为寇。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占州县,掠夺男女,与官府为敌。丁谓奉命处置,他一到即命罢兵,冒险入溪洞会见其首领,晓谕朝廷安抚之意,并宣称带有皇帝诏书,一律赦免不杀;同时赠以锦袍、银帛,众人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世代奉贡朝廷,并将誓言刻录石柱,竖在边境上,西南地区从此得以安宁。 丁谓主政期间,发现当地粮食丰饶,但是缺盐。于是他采用以盐换粮的办法,解决夔、万诸州军饷之弊,同时也减轻了边民长途解送皇粮的劳苦。他还亲自规划经营建筑夔州城寨,以增强边防。宋真宗曾问丁谓,如何才能使边防长久安宁,蕃族不敢为非。丁谓回答说:“只要朝廷所派的官,不邀功生事,以安静为胜,就能安宁无事。”
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南侵,黄河北边的百姓纷纷抢渡黄河,而船夫邀利,不肯及时渡民过河。丁谓奉命处置,他从监狱中提取死囚数人,假冒船夫,斩首于河上。船夫见官员斩首杀人了,再也不敢胡来。于是,丁谓组织人员与船只日夜摆渡,不到三天时间,使黄河北边的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紧接着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的黄河边分成若干块,均竖起旗帜、鸣鼓击斗, 百里外都能听到声音。敌军不了解内情,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离去,从此丁谓管辖的“境内晏然”。
—3— 阿谀奉承,逢迎圣意
按说,像丁谓这样的人物,本该青史留名,为什么史书对他的评价会那么差呢?因为迎合过了头,就成了“逢迎”。 宋真宗好大喜功,丁谓便投其所好。宋真宗想营建玉清昭应宫,左右近臣都上疏反对。丁谓对皇帝说:“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而且用来祈皇嗣。群臣如有阻挠,我愿意与他辩论。”从此,便无人再敢劝谏。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丁谓负责修建玉清昭应宫。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除了需要钱之外,还有三个难题: 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得花很多的劳力;二是修建皇宫还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从码头运到皇宫还得找很多人搬运;三是工程浩大,有很多建筑垃圾还得清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
宋朝建筑
经过周密思考,丁谓制订出相当科学的施工方案——首先在皇宫前开沟渠,然后利用开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汴水引人沟中,使船只运送建筑材料直达工地;工程完工后,又将废弃物填人沟中,复原大街。如此这般,很好地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难题,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将施工对交通和生活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 工程原先估计用15年时间建成,结果只用了7年时间便建成,深得皇帝赞赏。 当“逢迎”成为习惯、并且给自己带来好处,丁谓开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玉清昭应宫之后,丁谓又为皇帝建造了一批豪华宫殿,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丁谓不仅因此赢得了真宗的厚爱,自己也从中得利 。
—4—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思维的缜密,规划的精妙,用在建设设计上,无人可及;但是,如果用在媚上欺下、排挤他人上,终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溜须拍马”这个成语,现在我们也常用,前半部分的“溜须”两个字,就和丁谓有关;而且,名相寇凖被一贬再贬,孤独凄凉客死雷州,“溜须”也是一个导火索。
在一次宴会上,宰相寇凖的胡须沾了些菜汤,副宰相丁谓马上起身,伸出手轻轻地为寇凖擦胡须。寇凖不但不领情,反而十分恼火,当场讥讽丁谓有失大臣之体。自此,丁渭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溜须宰相,“溜须”一词也因此有了献媚之意。
丁谓恼羞成怒,发誓要报复寇凖。随后,丁谓罗织罪名极力排挤,寇凖最终被罢相贬官。宋真宗死后,丁谓利用职位之便修改“诏书”,把真宗死因归罪于寇凖,并以此为借口,将朝中凡是与寇凖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多行不义必自毙。丁谓与宦官雷允恭相勾结,雷允恭在修宋真宗皇陵时,擅自移改陵穴,本应杀头,但是因丁谓的庇护,不作处理,最后被人揭发,触怒太后,雷允恭被诛,丁谓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司户参军,四个儿子全被降黜,家产悉数抄没。丁谓贬官至死共计十五年,景祐四年(1037),卒于光州。 聪明才智犹如双刃剑,如果用于正途,可以济世救民、造福苍生;如果过分钻营,难免会走错路,不但害国害民,终会害己。 譬如丁谓,才华横溢,然心术不正,过于投机钻营、过分算计,最后成也“溜须”,败也“溜须”,可叹、可惜!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4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