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识人心原创2021-05-14 17:34:59·龚文平的课堂
在一年前从孔夫子买的两本非音乐杂志前面的彩页上,令人惊讶的内容占据了随刊附赠歌曲的乐评和主体之间的空地,曾经替音乐天堂充当主力写手的彭洪武作为杂志主编冲在前面领头,后面跟着同样游走于各个摇滚音乐刊物后来竟然在县报觅得一席之地的邱大立,以及两个不太起眼的名字。他们用哀伤犹豫或者故作洒脱的语气,陈述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件——mcb停刊了!这是一本香港的摇滚音乐杂志。一本内地特立标榜的音乐杂志,给另一本刚刚回归大陆的孤岛上的音乐杂志写悼词,表达情感,听上去颇为古怪。当然理由很简单,mcb足够硬核,足够启迪,它在有限的十年里,近乎靠袁智聪一人之力,引领和哺育了一大批内地的音乐人和贩售者,虽然影响范围因其过于自我而相对狭小,但对于音乐获取渠道贫瘠之地的大陆而言,它的丰富性和直奔音乐的执着,真正打开了一众乐坛大咖开眼看世界的大门。mcb的中文名就是音乐殖民地。我打了几次,搜狗输入法跳出来的都是音乐殖民给,不知道为啥左边拇指总是习惯在“min”后面加一个“g”。淘宝出来的是一大堆数字音乐商品,闲鱼展示的都是杂七杂八的衣服和玩具,内地旧书最大的集散地孔夫子网也令人失望地给出五条搜索结果,虽然跟音乐有关,但是并不准确。相对于非音乐如今还能搜到为数不多聊以自慰的购买链接,这本来自香港曾经把自己的思维打入过那些大陆音乐先锋血液里的摇滚杂志,就像它当初应者寥寥,现在更是毛都寻不着。所以放弃。
非音乐是一年前新冠肺炎流行窝在家里没事做,和朋友聊天了解到的,之前只知道音乐天堂和音乐天堂出的几本衍生品,后来的摩登天空自由音乐通俗歌曲等等都出现在朋友随意散漫的话语里,而我主观臆断这些大约是和杀马特时尚归为一类的新潮消费品,并不以为意。出于对她的信任,便在孔夫子选了两本,20RMB,清理清理就扔在书橱里了,这一年多过去,合订一些零散书籍,它们位列其中,订好之后,我在欣赏自己出色的动手能力之余,也顺便看了看包裹在新新人类般花里胡哨(艺术?)版页设计里面的内容。 非音乐,有着高雅(古怪的形容,这是一个定性摇滚的词?)特立的定位,逼格满满(这个词倒是非常适合摇滚)的纸张和讨好眼球(也许是表明姿态)的平面设计,却在排班细节上随意散漫,这也许从另一角度暗示着他们对这种其实从来没有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行的音乐的态度。
说实话,除此之外,它让人意外。意外的好。 去搜了一下,非音乐也早就停刊了。具体时间查不到,据2018年通俗歌曲停刊时写的告别词,里面提到非音乐已经停刊,只好以此得出大约时间是2018年前。它的死亡,裹挟在无数纸媒潮水般倒闭的洪流里,显得微不足道也无关紧要。无纸化媒体和网络数字阅读的流行,将它们毫不怜惜地推进历史,它们很快消失,被人遗忘,成为收废站破败不堪的垃圾,开始变成纸浆的新一轮循环。 这两本非音乐是第15、16期,翻遍杂志前后,居然没有出版年份信息,唯一可供判断的依据是彭主编文章左侧的彩页插图,右上方的音乐殖民地休刊号有一排英文——29 oct 2004,那么这一期出版的时间应该是十一月? 当初他们在自己的刊物出版时,给另一本消亡的同类长篇累牍地发表情包,感慨和自我激励,他们有没有料到自己有一天会迎来同样的命运?时隔多年后它们步其后尘,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没人再为他们写深情的悼词。至多像通俗音乐给自己写的告别词里,顺带提一下而已。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音乐商品的制造者远离了人们视野,颜峻跑到日本表演演奏乐器的功夫,大段的沉默让人莫测高深,杨波不知所踪,彭洪武呢,不知道,张宏杰也没了声音。过去的年青人可以在报亭书店一期一期买回那些杂志,独自在课余下班后品尝好音乐和好文字。多年以后还念念不忘这些不入流的摇滚音乐杂志曾经给过他们的营养和启发。后来的人们呢?只好在漫无边际的数字音乐时代里流浪,睁着眼却什么也看不见,想表达却无从谈起。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