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黄大逮野兔:追忆黄河大学往事原创2021-09-18 10:55·坤虫小子
经过一段农民晾晒场,我来到没有校牌的大学
我在黄河大学含泪吃下第一口饭;
我坐在铁路专线旁发出感慨,在伟人曾经走过的地方,我却走出伟人的足迹。
黄河大学的建筑系教室永远亮着灯。
黄大的宿舍,黄大的外教,黄大的包子,黄大郭老婆,黄大的舞会,黄大的英语角……是我们永远的记忆。
(正文)
在河南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曾出现一次中美合作办学的典范,被当BBC评选为当年十大新闻之首,那就是黄河大学的创办。这所承载中华5000年黄河文明在改革开放初期与西方现代高等教育对接乃至对撞的一次存在6年的高等院校,追忆他曾带给我们的历史机遇与贡献。
副县长开车送学报到
今天的故事从豫南大别山北麓、淮河之滨的固始县讲起。故事的主人公叫小春(化名)
小春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学子。1991年,小春高考考得还不错。选报志愿时,最大愿望是考上信阳地区商业学校粮食专业、毕业后以国家干部身份进粮管所后就不愁有粮食吃,哈哈。很多人的人生就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发生了转折。在填报志愿的前一天,小春有个亲戚来电话推荐黄河大学。
当时是文史类与外语类、文外兼收的专业,是河南省内大学开办国际贸易专业最早的院系,1987年首次招生时也是当时中国内地最早的外经贸专业。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门刚刚打开,对外贸易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专业。小春填报了一个黄大对外经济贸易专业。
小春所在的固始县,兔毛、柳编刚刚形成产业气候,对外贸易刚刚起步。作为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黄河大学对外贸易专业学生。当时的李副县长借赴郑州开会的时机,顺道送小春远赴郑州上大学。火车都没见过的小春第一次出远门,颠簸整整一天,才抵达距离老家固始县将近500公里的省会郑州。
没有校牌的大学
与小春同专业的另一个同学,是新乡(大城市)女生,分数本来够选填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志愿,因为不想上家门大学,黄河大学新闻热度高、社会呼声高、出国潮的吸引,新乡女孩就弃河南师范大学,而选报黄河大学。
报到那天,豫北新乡女生也是被家人送往黄河大学。车子拐进一个农村,叫东赵村。 经过一条马路,马路上还有农民晾晒的玉米,马路尽头是一片茂密森林。送车人说,到啦!
新乡女学生有些失望,感觉不像大学开学。因为女学生知道每年河师大新生开学是很热闹的,不仅敲锣打鼓,红旗招展,还有迎新的队伍和专车。黄河大学就一个铁栅栏大门,黄河大学校牌都没看到在哪里!谁的心里都有些许失望!黄河大学校牌在1991年秋开学时已事实上拆除;91级黄大新生,是带着黄河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一个没有校牌的校园报到的!
小春的心里也犯嘀咕,坐着副县长的日本捐赠的蓝鸟轿车,一路颠簸,离开市区越开越远,一直远到郊外,拐进一片森林,才稀稀拉拉看见几个零零散散学生模样的人。
按照黄河大学高端的设计,黄河大学是研究型大学,早期只有研究生,后来逐步有了本科、专科。经过五六年的办学,到1991年黄河大学在校学生也就是4-500人,散落在2000余亩的树林里,也就是稀稀拉拉。
蹲在大树底下吃下第一晚餐
黄大当时的学生餐厅是由大车库改建的,餐厅座椅是不够的;大学的第一顿晚餐,小春是在没有抢到餐椅的情况下,蹲在一棵大树底下含泪吃下的。这泪有失望,有委屈,也有离开家的孤独,也有对前途的迷茫。
真正的生活成长来自于军训及夜行拉练。91年入学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了新生军训,这项制度沿袭至今。当时驻守在黄河大桥附近有一支武警部队,是保卫黄河大桥的。黄河大学的新生军训是由这支武警部队的现役军人主持的,严格而正规,负责外经贸专业训练的是一位排长带领两位军事技能优秀的班长开展的。现役军人天职的严格认真,训练强度是较大的;大到来不及体会伤感与哭泣,每顿吃饭食量大增,一顿早餐由一根油条变三根油条;午餐由一碗面变一盆面(其实在豫南学子眼里北方的大碗就是盆),哈哈,什么这不吃哪不吃的偏食毛病,在一场军训后都没人再提起了。
新兵军训有一必进行的项目是夜行拉练。刚入学就被教官告知会夜行5公里至10公里长距离拉练,教官们会反复告知没有临时的夜行野外长距离拉练的军训是不及格的。学生们刚开始天天不敢脱衣睡觉。九月的郑州,还是秋老虎,天热难耐。拉练,第一天没来,第二天没来,第三天还没来,孩子们渐渐放松了警惕。突然在一个白天累得精疲力竭的夜晚,同学们都脱得精光酣畅淋漓得睡个安稳觉,一长声集结哨吹响,该来的最终还是来了。黄河大学新生拉练的目的地是黄河岸边大桥下边的公路。现在回忆,原以为的一场噩梦,实际上是一场难得经历。这场历练对他后来的人生成长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郑州虽位于黄河岸边,但长年缺水,洗澡是件很奢侈的事儿。黄大校舍延用了省委三所的设施。除了别墅与行政楼有独立的卫生间及洗浴设施外,其他驻地及服务人员是有公共淋浴间的。公共淋浴间的水龙头开关是用手推开闭合的;黄大使用前的省委三所是军事化管理的,驻地服务人员是军区军人及接待办招待人员构成,这些服务人员训练有素,开合水龙头都很规范。而天生散漫的大学生们使用这些需要开合的水龙头时,经常打开水龙头使用完毕后却忘记去专门闭合水龙头推手,水哗哗地流了不停。
黄河大学有位文革期间曾下放到农村公社校办工厂的张教授,在洗澡时发现这个情况,利用在校办工厂的经验,把淋浴水龙头改进为脚踩出水式,洗完澡脚离开后自动关水。虽然当时的黄大并不缺经费,但是80年代被农村改造过的教授,对工作设施及细节的关注,可见黄大的精神和节约的作风。
黄大校董会办公室悬挂一幅对联:春风化雨育英才,黄河之水天上来!
难忘黄大宿舍阳台上的斜阳
随着对黄大的熟悉,优越感、舒适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最令新乡女生感到舒适的是黄河大学的住宿条件。当时黄河大学的学生宿舍,是在原省委三所西南角临近专列铁轨的草地上新建的,由清华大学与黄大建筑系老师设计的(现在用做黄河迎宾馆职工公寓),与东南角教工宿舍(现已被拆除了),东西对应,有点式与排式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呼应。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学生宿舍有客厅,有阳台,有洗漱间,这在今天也是不落后的!虽然每个房间有四个(或五位)学生,但由于多出一个客厅,就多出一片社交的空间,增进同学们的友谊。同学们现在回忆起黄大宿舍的阳台,还激动不已,描绘宿舍阳台,在夕阳的照射下,带着梧桐树斑驳的树影,怀里抱着一本朦胧诗集,憧憬天子骄子的未来。
黄河大学校址原是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历史上是接待领导人的地方。毛主席曾在这里主持召开过著名的郑州会议。招待所有八座别墅和一座行政楼为主体,还有铁路专线,有地下防空设施。河南省委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黄河大学,足矣见识当时省委书记对黄河大学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招待所最核心的建筑是八大别墅。其中七栋别墅交由黄大各院系及外教使用,大致一个别墅就是一个院系。八号楼格外特殊格外神圣,只有校董事会使用。别墅与别墅之间,都是桃树林、梨树林等各种树林相连。生活、学习、工作区域分得很清晰。学生在树林深处的别墅里读书学习,也是极好的人生体验,至今黄河大学学生回忆起来依然认为学习环境是这个时代给予每一个黄大学子最好的福利与礼物。
建筑系的灯光永远亮着
黄河大学教学设施多为海外捐赠、是很先进的。当时的郑州大学外语系,老师还是拎着录音机上听力课,黄河大学已实现了可以人机对话、一人一机的听力设备。
对于来自豫南边远老区的小春来说,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是哑巴英语,只会做题,不会口语也没上过听力课。别的学生听两遍就明白了大致意思,对于小春来说就是听天书。黄大的外语老师没有急躁没有嘲讽没有惩罚,耐心安抚,对这类外语基础薄弱的老少边区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把昂贵的听力设备开放给学生一遍一遍试听。黄大的学风由此可见是亲切和谒的、安静从容的,让学生们的学习成为一件艰难但愿意耐心付出的事。
当时的黄河大学,外经贸专业口语课是两名美国外教。一男一女。印象深刻的是男外教,叫哈沃德,是位20岁出头的帅哥,颇有后来泰坦尼克号小李子的风采,一头飘逸的长发,上课前先在讲台上放一瓶红色易拉罐饮料;讲到兴致处,拉开拉环仰脖一饮,动作放松洒脱,让人忘却课堂的紧张。学生课下也时常讨论红罐里的万能饮料,如此神奇,让人喝了精神焕发,言词流利,状态潇洒,想不到今天在中国如此普通,就是我们日常可见的可口可乐。
黄大的学习是多元的,出国热是当时的潮流,一进大学就听说来自许昌的郭师姐在大一的时候,就通过了托福考试,等待着出国机会的垂青;而其同班陈师兄以熟读《资本论》在系里立名,厚厚的《资本论》放在宿舍枕头边读了好几遍。
黄河大学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记忆里的黄河大学建筑系同学,天天通宵达旦画图纸,他们教室里长长的白炽灯管永远是亮着的。与建工系学生紧挨的宿舍无论在旁边还是楼上或楼下、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你在宿舍里都尽量不要持续大声动静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建工系的学生是几点在学习几点休息。
黄河大学的教材原采用美国教材。91级入学的时候,已经经历了特殊的风波之年,教材全部内地化。但是黄大的师资都是博士毕业,至少是是硕士。同时期建校的财经学院,包括郑州大学还有本科生毕业教本科生的现象。这在黄大是绝对没有的,无形中黄大学生有一种知识广博度上的优越感!
黄河大学的英语角,是热闹的,每次英语角,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教职工、博士、外教都乐于参加。哈沃德也是英语角里追逐的对象,拿着一把瑞士军刀,展示十几种功能,跟你聊上几十分钟。当然哑巴英语的小春,是很羡慕他们能用英语对话交流。
黄大的包子和野兔肉
远离市区的校园生活,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趣味。黄大的包子,是最值得抒写的美好记忆。食堂的包子,每周供应一次,大蒸笼里包子还没蒸熟,香味已弥漫在黄大的各个角落,学生们无序地在蒸笼前排着队。一笼包子是满足不了长长的队伍。每次吃包子都是抢的。抢包子是当时黄大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儿。男生帮助女生抢包子是黄大有意味的一道风景。一个包子成就一段姻缘也是美丽的黄大佳话。
郭老婆也是每一个黄大生活过的学生的记忆。位于宿舍栅栏门口一家快餐摊点,餐老板支起个白色帆布,燃起一个带鼓风机的煤炉,炉一开,电一吹,一炉旺火就成就一份美味佳肴。在郭老婆吃一碗面条,对于黄大学生来说就是改善生活或者加餐小灶了。郭老婆热情随和,动作夸张、像邻居大娘,热心肠,学生随到随做,学生让多放一块肉,郭老婆也很豪爽,割一薄片,很夸张地扔进碗里,但嘴上说的话比蜜还甜。时间久了,郭老婆就成了黄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黄河大学学生宿舍南边有一条铁路专线。铁路专线上停放着的专列,给黄大学生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铁路专列由于长期不在使用,沿着围墙旁边,长满深深的高高的草丛,草丛里经常有野兔出现。有次来自登封少林的男生带头开始展开对野兔的围追堵截,女生在外围鼓掌助威。男生在女生面前异常生龙活虎,野兔最终束手就擒。同学们拎着野兔找到郭老婆,郭老婆毫不犹豫帮助同学们处理。一只野兔做一顿全兔宴。当天,在垂涎三尺的同学们眼神撩拨下,英语课老师知道了全兔宴,很通情达理地给同学们提前下课放假,让59位同学共享了一顿自逮、自杀,借锅下菜的野兔晚餐,野味香飘半个黄河半个世纪啊!
黄大学生会主席爱办舞会
黄河大学建筑系、材料系、计算机系,研究生多为男生,而小春所在的对外经济贸易系女生多,自然对外贸易就成了黄河大学最热人气最旺的专业。热是当时的经济形势,国家正在对外开放,走出国门,为国家挣外汇是当时大学生的使命责任和梦想。
对外贸易系的旺还因为女生多,人气旺。经常有建筑系,计算机系,材料系前来约请经贸系联合举办舞会。当时大学里都流行周末舞会,黄河大学九号楼是综合楼,九号楼是苏式建筑结构,一楼大厅非常大,挑高二层,中间有个水晶大吊灯,灯亮起的时候,水晶光折射下来,斑驳陆离,二楼大厅是校园舞会的举办地。说起舞会,农村走出的男大学生都缩手缩脚,不懂交际舞的规则。城市女大学生就落落大方,动作优雅。当时黄河大学学生会主席是信阳人,高大、帅气、干炼,最乐此不疲的就是组织校园舞会。当时黄大的老师也很奔放,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舞会。
校长秦元勋也会前来参加学生舞会,秦院士舞姿潇洒,气度非凡。曾迷倒前两届黄大女生,郑州北郊高校女生也对秦校长舞蹈气质有所耳闻。用现在的话,应该叫秦粉吧!
当时的社会对黄河大学也很尊重。交警都记得黄河大学的车牌照,教工出去采购买菜的车辆警察都打手势放行。
亡校之殇
受也特殊风波影响,中美合作办学的黄大承担了较大的冲击,博士、教员都在纷纷出走,秦元勋校长也辞职了,戴着厚厚眼镜的教务处长兼副校长戴羌平主持黄大的工作,整体建制移到郑州大学,充实郑大科研力量。原三所人员及行政人员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去郑大还是留在原三所,学生也有亡校之殇。
黄河大学老师和院系是非常有傲骨的,建筑、材料工程,引领当时的学科潮流;计算机也刚刚起步,因郑大也有计算机系,所以真正的两校合并两系合并只有计算机系;小春所在的对外贸易系最省内最早的国际贸易专业比肩郑大当时的经济系而独立成为院系。遗憾的是黄河大学独具优势的美国研究所没有融入郑大,校友师生如梨花落英漫天下。同时期复旦大学美国研究所崛起成为现在国家人文社科类专业重点学科。美国当时的总统克林顿来中国访问,到复旦大学做了一场演讲,就是这个研究所所做出的努力。
黄大学生的优越感是黄大精神气质所带来的。在很多黄大学生心目中,只有大学才是大学,学院就不算大学。因此,财经学院就不是大学。另外黄河大学的中外办学的背景,心中自然有一种优越感。再加之后来都将出国,民族自豪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更强烈。
黄大有个老师叫李晓东,非常有才,是当时两校合并后最年轻的处级干部,黄河大学合入郑州大学后,独立创业,成为郑州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之一投资集团总裁。
黄河大学的教学硅酸盐的青年教师杨久俊,是黄河大学材料系主力教师,黄河大学并入郑州大学的时候,黄河大学的材料系是郑州大学主力院系,至今任是郑州大学强势专业,杨久俊始终担任材料系的系主任,领导河南硅酸盐行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几辆破旧的公交车,驶进黄河大学,把前程未卜的学生拉进郑州大学,因为公交车是循环使用即拉完建工系再拉材料系依次排队,等到拉经贸系学生时,已饥寒交加地等待了一天,到达郑州校区时已是深夜,从此小春的身份由黄大人,变成郑大人。小春的毕业证是郑州大学毕业证,校长一栏盖得是车得基的印章。
黄大因为开始搬迁食堂没有开火,到了郑大因为放假也没有食堂开放。整个宿舍楼被臭屁虫占领。小春被安置在郑州大学9号楼的男生宿舍324房间,阴暗潮湿,又旧又破,双层床吱吱扭扭非常简陋。跟黄河大学两室一厅的宿舍是天壤之别。学生们饥肠辘辘,四处觅食;沿着郑大南门,走在桃源路上,两边的路灯在风雨中昏黄飘摇。这一夜,黄大走进了历史!
可以这样说,黄河大学给青年教师心中播种的学者使命,至今任在影响社会。
黄大精神永存
黄河大学就像西南联大一样,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梦想。西南联大存续八年之间,黄河大学坚持六年。六年培养千名学生,这些人基本上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梁和纽带。
小春所在的革合老区固始县,黄河大学为这个县培养了四位外贸人才。88级的彭** 在珠海从事外向型企业高管,负责日本电子产品的生产代加工;89级的胡**去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从事国际航运业务;90级赵**去了加拿大温哥华,从事国际保险业务;91级的**春毕业后,一直从事对外合作的业务。最近几年,从事国际航空客运、货运工作。对外合作的思维体系基本上来自黄河大学期间的学习积累。
黄河大学,不是黄河科技大学。
黄河大学,不是水利类大学;
黄河大学,不是一般的普通大学;
黄河大学,是立足中国、沟通世界的大学;
黄河大学,是中华民族之根魂的大学,是创新科技的大学,是瞄准世界前沿的大学……
如果黄大有校训和精神,我理解的黄河大学精神就是老书记杨析综的题词:春风化雨育人才,黄河之水天上来!
毕业之后,黄大学生也有一些聚会,每次聚会都能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互联网时代,大家都有微信群,在新的社交圈里,黄河学子依然坚守黄大的精神阵地。我会继续将黄大往事写下去,只要你愿意倾诉,我随时在你身边忠实记录。
如果你是黄河大学的学生或者你身边有曾经黄河大学的学生、老师,曾经工作过的人(有意愿请私信),我愿给你做口述历史,让我们一同回顾黄河大学往事,重塑黄河大学精神……
青春已褪色,精神永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