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带格式之争,索尼为何会败给松下?原创2020-05-25 15:31·蓝景源
索尼和松下是日本电子业最著名的两家公司,业务上存在着很大重合,在合作之外也一直在多个领域开展竞争,互有胜负。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次就是录像带格式之争,以索尼为首的Betamax格式大战以松下为首的VHS格式,技术更先进的Betamax最后落了个惨败下场,究竟是为何?
两种格式二十世纪70年代,录像机开始变得流行,其中录像带的技术格式就变得非常重要,掌握了标准的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将会处于主动地位。录像带格式的参与者主要有索尼公司的Betamax和JVC(胜利)公司的VHS(JVC为松下子公司)。
索尼Betamax格式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影像更清晰,缺点是价格高、录像时间短;JVC公司VHS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录像时间长、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清晰度不如前者、体积大(这个在当时却成了优势)。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在索尼和JVC推出自己录像带格式的时候,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向松下幸之助极力推荐使用自己的技术。面对比VHS更先进的Betamax,松下幸之助经过一番思考,还是决定站在VHS一边,不仅仅因为JVC是自己的子公司。
Betamax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画面清晰上,但当时录像机算是比较稀有和昂贵的东西,人们根本无暇追求画面,况且VHS的效果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好比几十年前,一辆好的自行车都够炫耀一番,如果你开辆汽车,整村人都会来围观,有谁会去关心车的舒适性怎么样、空间是否够大这类问题。
Betamax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价格、产品是否容易出毛病(VHS结构简单)、一盘磁带能存放多久的内容等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方面。松下幸之助也是看准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才果断支持VHS,索尼的产品是好,但它未必适合那个年代。
不同时代,不同的时尚使用索尼格式的录像机体积更小、便于携带,这原本是Betamax的优点,但人们却喜欢更大的设备,虽然很不方便但却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理由很简单:使用者希望别人看见他手中的录像机,有一点炫耀的意思。“大哥大”刚出现的时候,只有少数“富豪”才能买得起,谁要是拥有一台,那一定得放在最明显位置携带,唯恐别人看不见,一样的道理。
松下与RCARCA公司曾经与索尼商讨,要其生产能录制长达4小时的录像机,但索尼工程师认为这样会使画面清晰度受到影响,拒绝了RCA的要求。松下认为市场和客户需求才是最重要的,经过技术攻关,松下生产出了符合RCA要求的录像机。RCA将松下的VHS设备以995美元价格贩售,很快扩展到全球范围。
众人拾柴在对技术格式的掌控上,索尼和松下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索尼几乎独占了Betamax技术,并牢牢把控;而松下则开放VHS技术,并成立VHS联盟,号召众多相关厂商加入进来共同支持VHS格式。每一个厂商都不想被别人卡住脖子,不愿被索尼支配,最终支持VHS格式的厂商达到四十家,而Betamax只有十二家。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开放策略致使松下胜出,封闭的索尼失败是必然的。可是,在若干年后的液晶与等离子大战中,松下犯下了和索尼同样的错误,并且得到了与索尼同样的结局。
松下胜出1988年,索尼公司开始生产VHS设备,这代表着持续十余年的VHS与Betamax格式之争以松下的胜利而结束。技术更先进的Betamax被打败与当时所处的时代特殊性有关,更重要的还是自身原因,索尼在技术推广上犯下了致命错误。
后续故事在后来的时间里,索尼推出了更先进的Betamax升级版Video-8与松下的VHS-C竞争,最终两者共同支配了家用摄像机设备领域。直到进入数字时代,它们被数码标准MiniDV所代替。
“技术的索尼,经营的松下”,或许两公司在创立之初就种下这样的基因。索尼主要创始人之一的井深大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男”,善经营的盛田昭夫加入索尼后,也没有改变索尼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神”,典型的商人一个。其实技术和市场,没有对错只有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