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重点《河中石兽》最新中考真题汇编,期中、期末必备原创2021-12-19 20:54·八真小八斗大语文
重点资料汇编,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是非/木柿 B.盖/石性坚重 C.一老河兵/闻之 D.阅/十余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遂反溯流逆上矣(顺流) C.沿河求之(代石兽) D.竟不可得(终了,最后)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选文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的经典文献。 B.选文简洁之至,又很生动。第一段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考虑不周,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选文情节波澜起伏,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最后又引出老河兵的“又笑曰”,揭晓谜底。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山峦为晴雪所洗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7、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 一老河兵闻之(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 ) (2) 当求之于上流(石兽) 8、解释加点的词语。 (1)阅十余岁 阅:经过。 (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3)啮沙为坎穴 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4)湮于沙上 湮:埋没。 (5)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就。 9、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湮于沙下,渐沉渐深_,理由是_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求之于上流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0、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 古义:(这样) 今义:( 判断动词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 11、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2)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
(3)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5)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12、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3、老河兵为什么要“笑”,如何理解老河兵这个人物形象? 老河兵笑(有嘲笑的意思)的对象是讲学家,因为他知道讲学家没有实际经验,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意思对即可)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意思对即可) 1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评分说明:(2分)笫一问1分,笫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 1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 “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 16、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选文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章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推断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说明了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的道理。启示我们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八真小八斗大语文,C9汉语言文学硕士,一线语文老师,12年教学经验。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和评论!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