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侠小说家的悲剧——论文坛悲士宫白羽原创2021-11-13 00:01·老报纸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植柳柳成荫,中国民间流传的这句古老谚语,较为准确地描绘了宫白羽从事文学生涯的一生。
人们一谈起宫白羽来,往往会说上这么一句:“那是一个写武侠小说的人。”稍微了解一点情况的人,或许会再加上一句:“我看过他写的《十二金钱镖》,有点意思。”
除此外,对他的为人,理想及其追求,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是如何写起武侠小说来的,知悉者甚寥寥。
宫白羽出生于1899年9月9日,"五四"运动狂飙席卷中华大地时,他恰是一个血气方刚、充满五色幻想的青年。
他象当时许许多多富有浪漫色彩的青年人一样,憧憬美好的未来,幻想以文学唤醒群众,立志从事文学创作,他认为文学艺术是崇高与神圣的,文学能促使群众沉睡灵魂的苏醒,这是一种伟大与令人叹羡事业。
但并不了解从事文学事业艰辛的宫白羽,以他二十岁的灿烂年华,一头扎进文学浩瀚的海洋里,开始了幼稚而又勇敢的漫游。
他苦读世界文学经典名著:莎士比亚、雨果、狄更斯、托尔斯泰……等一些文学大师的作品,他读得如醉如痴。
莫泊桑的精作《羊脂球》他更能一口气背诵完。
"五四"是一个要求民主自由反帝反封建的民众运动,其主力是知识阶层,他们看到当时中国现实的僵化与腐朽,展展中华国土任列强蚕食鲸吞。国内军阀割据,权贵巧取豪夺,置民众死活于不顾,一些觉醒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热血激荡,奔走呼号。打出拯救中华于危难的旗帜,主张引进西方民主意识,自然西方的文学艺术便被当作一剂催醒昏睡民族的良药,深受广大文学青年所崇敬了。
宫白羽堪可称为是这些人中极有代表性的一员。
为了献身于神圣的文学事业,他毅然辞去邮员的工作,报考了北师大文学系。为了早日能走上光辉的创作之路,他拜认了鲁迅与周作人。他早期的几篇文艺作品皆由鲁迅先生润色后推荐到北京《晨报》与《小说月报》上发表出来的。
最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他曾应鲁迅先生所约翻译过契可夫的短篇小说《坏孩子》。这篇小说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然后鲁迅先生又根据德译版进行了对照,语言加工后才刊发了出来。
从以上例证可以看出,官白羽从事创作之始就深受鲁迅的器重与赏识,他早期的作品皆为严肃文学,按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属于阳春白雪范畴的“雅”文学了,那么他怎么会弃雅从俗搞起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来的呢?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一个“穷”字。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官世家。他父亲曾当过总统卫队,官职是陆军中校,月薪高达六百八十块银元,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可惜天不永年,在官白羽弱冠之际便与世长辞了,撒下了寡妻与四个没有成年的孩子。身为长子的官白羽首当其任,担负起养家糊口的千斤重担来。
社会欺诈,处处陷坑,他一介书生哪懂得世态之艰险。父亲死后坐吃山空,所留有限家资屡遭坑骗,不过年余几平荡尽。为了维生,母亲带着幼小的弟妹南下安徽投亲,不幸又遭兵匪抢劫,一夜之间官家陷于穷困难拔的窘境。
官白羽在其自传《话柄》作品集中,曾以辛酸的笔触描绘过这一段艰难苦挣的生活,他写道:
“在北京十年苦挣,我遇见了冷笑,白眼,我也曾遇见了热情的援手,而热情的援手,卒无救于我的穷途之摆脱。民十七年以前,我历次的当过了团部司书、家庭教师、小学教员、邮员、税史,并曾再度从军作幕,当了旅书记官,仍不能解决人生第一难题,军队里欠薪。我于是谋事无成,成亦不久。在很短的时期,自荐信稿订成了五本。”
“展转流离,终于投入了报界,卖文,作校对,刻钢版,当缩辑,缩文艺,发新闻。我的环境却愈来愈困顿,人也愈加胡涂了;多疑善妒,动辄得咎,我颓唐,我忿激,我还得挣扎着混......我太不通世故了,而穷途的刺激,格外加增了我的乖僻。”
这段自述文字,真是字字辛酸,句句悲怨,可看出官白羽谋生之不易,那个可怕的穷字,宛若魔影似地缠绕着他,他摆脱无力,对天悲号。但七口之家要靠他来活,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一个人为衣食奔波,身无余钱,家无隔夜之粮,处于生死挣扎线上时,那祟高的文学事业的蜃楼自然是难以登了!
生活无靠,度日维艰,是无法去当什么文学家、作家的,那些空洞的文字养活不了老少七口之家,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北京,带仅有的六块钱,只身来到天津。
人挪活,树挪死,既然那风沙扑面的北京城无他立锥之地,那么到六里洋场的天津卫来回一番天地吧,说不定天津会给他带来好运。他穷怕了,苦怕了,他日夜所思的是怎样才能使他那风雨飘摇之家免饥寒之噩运。
为了维持家计,他不得不一个人干两三个入的活儿,一睁眼写小说给晚报,午后到某机关办稿编刊物,晚上到画报社开始作剪刀浆糊工作,偶得空闲还要为报纸写短评与小品文,累得他精疲力尽,晕头转向,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怔忡盗汗之病。
一九三六年他开始咯血了,从那时起他便失去了健康;在生活征途上他连奔波的力量也丧失殆尽了。
华北沦陷,日寇铁蹄践踏津门,他一个身患隐疾之人,谋事无门,他实在无路可走了,为了生存,他只好应报纸所约违心地写起武侠小说来。
他讨厌卖文,卖钱的文章毁灭了他创作的爱好,他若不是穷到极点,实在活不下去时,是绝不会写起武侠小说来的。
宫白羽的短篇小说与散文是很有创作力的,幽默风趣而内容深刻,文中饱含热血,表面却蒙替一层冰。倘条件允许,他很可能在文坛上一争短长的。
可是造化弄人,不叫他做愿做的文艺创作,反而逼迫他写起他自以为耻的武侠小说来。
但他毕竟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又搞过不少年文艺创作。他的武侠小说借鉴于大仲马与斯蒂文森,描写人物很活,所设故事也极近人情,书中人物也皆是人,而非无所不能的“超人”。
更可贵的是他写武侠小说,但绝夸大武功的作用,他写少年学艺屡次上当受骗,真正的大侠客极其罕见。
看过他作品的青少年绝不会上山去拜师学武。
他的作品无论创作态度、思想、文学技巧都是清新的,健康的,是一幅无客害于人间的英雄画卷。
他的作品善恶分明,写景写情恰如其分,尤其写社会事态,人情冷暖入木三分。
武侠小说写社会,官白羽可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人,无怪乎有识之士称他的作品是社会武侠小说,被为中国四大武供小说家之一,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的成名作是《十二金钱镖》,共三部近二百万言,其它还有《联镖记》、《偷拳》、《武林名家传》等。
《十二金钱镖》于一九八七年被台湾收入武侠名作选中,著名文学评论家叶洪生先生为该书写序,极其称赞《十二金钱镖》所取得的成就。
一九八八年初,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国际中国武侠小说研讨会。与会专家、教授、学者有口皆碑赞誉官白羽的作品开了社会武侠小说一代新河。
他的作品出版半个多世纪了,如今还在海内外流传,重新再版,深受读者欢迎,这一切皆对官白羽的作品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宫先生在天之灵得以安慰了。
一般人往往以为他只是一个专门写武侠小说的人,其实他的文艺创作颇丰,他的短篇小说集《片羽》,深刻而幽默,感情强烈,描写深透,极富有社会意义。他出版过三册小品文,分别是:《雕虫小草》、《灯下闲书》、《三国话本》,其文字冷隽,笑声中含着泪;评世相一针见血,极富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
另外他还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一部《心迹》,此为自传体小说,另一部《报坛偶闻》乃社会长篇小说,描写京津记者生涯,书中对官僚政客、名流学者、娼优艺人、苦工流民一一形诸笔墨。
天津解放后,官白羽基本辍笔停写而专心研究甲骨文,集案成箱,颇有见解,可惜命运不济,他于一九六六年春天长离人世,使这部贯注他数十年心血的学术宏著未能问世,实在令人惋惜。
从以上列举作品中,可以看出宫白羽绝非仅仅是一个写武侠小说赚钱糊口的没落文人,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精通外语,既能搞创作又可以翻译文学作品,他本可作为一名文艺家出现于文坛的,但命运骞涩,迫使他拿起笔来写起武侠小说来,他深以此为疚,直到临逝世前还梗塞于怀。
这的确是一个悲剧。
但悲剧的核心在于官白羽先生以武侠小说扬名于世,但却一直对武侠小说存以偏见。
这种偏颇的思想,当然是受中国文坛上所谓正统思想所羁绊,他弄不清文学有雅俗之分但并无高低之别的真正道理。
他搞通俗文学却歧视通俗文学,因而战战兢兢从来没有高昂过头颅一天。
这才是他真正的悲剧!
时至今日,港台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风靡海内外。他们的社会地位,在文学界的影响是与官白羽无法同日而语的。
尤其金庸荣获文学博士的称号,不少专家学者正在研究他的作品,掀起了一股"金"学热来。
宫白羽本该理直气壮去从事他较严肃的武侠小说创作,在文学百花园里增添一般秀气,但他却认识不到这一点。倘若他能活到今天,看到通俗文学幅起的浪潮,受到亿万读者所欢迎的话,或许会将拳拳之心展开一丝的。
不管怎样。经过半个多世纪他的作品依然能得读者的欢迎,这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一个成功。
白羽先生,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晚安,我是老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