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云呓语 2018-11-10 20:46:29
原创: 莒风 吾爱汉语 1周前
语文爱好者,请关注!
教学目标:1、了解判断句的意义 2、熟悉常用的判断句式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判断句式 教学难点:了解判断句的意义 教学过程:1课时 在现代汉语当中,我们常用“是”这一判断词(系词、连接词),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构成判断句式。而在古代汉语中,“是”用作指示代词,一般不用来表示判断。既然现代和古代在这同一个字上存在区别,那么就肯定有一个阶段的融合与联系,我们要问,这个昔日的“大红大紫”代词是怎样演变成了如今“不可或缺”的系词?我们在第一讲中提到,其实在文言文时称“雅言”,与其并行不悖的还有一套是“古白话”,而“是”这个词,在“古白话”中是一个系词的性质。在先秦之前,“是”就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系词的“是”正是从复指意义发展而来的。我们可以现象,随着口语向书面语的渗透,其复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系词的词性越来越固定。在《韩非子》中有“此是何种也”、在《战国策》中有“韩是魏之县也”,便是明证。其实在文言文中,“是”还有一个词性,即形容词,它的意思是“对的”、“正确的”,可以用作意动用法,一般译为“认为……对”、“认为……正确”,如:魏其言是也。下面我们来探讨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
语文爱好者,请关注!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者,……也 1、基本式 句中用“者”(表停顿),句末用“也”(表判断)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兵者,凶器也。(《韩非子》)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2、衍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停顿),句末不用“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5)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6)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 3、衍生式 句末用连用“者也” (7)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8)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吕氏春秋·尊师》) 4、衍生式 句末只用“也” (9)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10)曹公,豺狼也。(《资治通鉴》) 5、衍生式 “者”和“也”都不出现,即“……,……”式 (11)刘备,天下枭雄。(《三国志》) (12)兵,凶器。(《汉书》) 6、用动词“为”、系词“系”、副词“乃”等词表示判断 (1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 (14)颖考叔为颍谷封人。(《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5)实系此人。(多用于古白话中) (1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判断句在语法的表达功能上,并不仅限于类属和等同关系,用现代汉语的例子作以说明,比如:“我是山东人”,显然这是一种类属;“我是张三的父亲”,就是等同关系。文言文中,最基本的也就是这两种,但绝不限于这两种。还可以暗含一种逻辑关系,如:(1)夫大国,难测也。(2)曹公,豺狼也。
语文爱好者,请关注!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