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的对话谁赢了?原创2019-12-27 12:32·梧桐树边羽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的对话谁赢了?
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濠梁之辩”,出自《庄子·秋水》。我们知道《庄子》内七篇是庄子的作品,其他文章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他的门下或者后人作品,所以称之为“外篇”。但是无论内篇、外篇,庄子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否则的话就算强塞进去,也会被后来的学者剔除掉。
那么,在《论语》里面会记录孔子灰头土脸的事迹吗?我们知道折损孔子形象的内容大都出于《庄子》或者其他思想流派的书,比如盗跖对孔子的羞辱就出自《庄子·杂篇》。
对其他流派思想学说的不认同自然会记录表现,但是本流派宗师一般只记录光伟正的事迹——濠梁之辩就是如此。
当然是庄子赢了。
庄子赢得并不轻松,因为对手水平很高。不过由于对手的高级,才更显示出庄子作为大宗师的气派。而且辩论思路的清奇和曲折,即使到了今天我们来看,也是高手所为,不但思路清晰,而且口才了得——不仅仅是狡辩。
对手是惠子。惠子是谁?我记得以前写过一篇“学富五车”成语的小文章。这个惠子,就是庄子形容他“学富五车”的惠施。惠施这个人也是个学问家,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和庄子算得上是好朋友,但是在《庄子》中更多地是起到配角和捧哏的作用。《庄子·天下》中对他的评论是: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惠施这个人啊,会很多旁门左道,他写的著作能够斡旋五国兴衰,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
其实这是一种谨慎但直接的批评,指出惠施学问太过博杂,并不精专。
有了这么一个聪明人,而且是“名家”——特别讲究逻辑辩证思维的人——作为对手,这场濠梁之辩才格外精彩,庄子也一战封神。
我们来细看他是如何赢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话说这么一天,这两位大家在濠梁之上观鱼的时候发生了上面这段对话。
这么看下来,确实像两个人在抬杠。但是他们在抬什么杠呢?
首先我们要看庄子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他到底是要用这个故事证明什么?《庄子·秋水》整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整篇文章探讨的是人如何认识外物,“濠梁之辩”是《秋水》篇最后一个寓言,体现的是人对外物认识过程中的复杂性,讨论的是“外物到底能不能被认知”这个话题。
而惠子在文中所持的观点是“外物是不可知的”。所以当庄子说鱼是快乐的,惠子马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一种辩论的基本技法,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明自己的观点。
但惠子是高手,同时还为庄子挖了一个坑。
庄子果然上当了:“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这句话看起来没有问题,而且是顺着惠子回怼,显得气势逼人。实际上,这正是上了惠子的当。因为庄子用来怼惠子的理论基础正是惠子“外物是不可知的”的理论。“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在辩论中,这种用对方观点来回怼对方实际上是大忌。
因为这代表着对惠子观点的认同,而实际上庄子并不认同他的观点。
庄子不仅踩了惠子挖好的坑,自己也陷入一个悖论。只有承认惠子的“外物不可知”,才能否定惠子无法判断自己是否知道鱼之乐;但如果承认了“外物不可知”,那自己也确实不能知道鱼之乐。
这是在惠子预料之中啊,所以惠子很淡定地结束争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所以你不是鱼,当然不知道鱼啊,收工。”
到这里,濠梁之辩的胜利是属于惠施的。
但是庄子是一代宗师,岂能因为被打脸就罢手?他前面因为回怼的缘故上了当,估计话还没说完就知道自己出问题了,而且迅速理清了问题所在。所以他说:“请循其本。”
这什么意思?刚说的不算!咱们从头再来。这不耍赖皮嘛。
不过古人讨论学问,并不定生死,最终的目的又不是输赢。且看庄子如何从头再来的。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对惠子的逻辑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既然你能够判断我“不知鱼之乐”,那么就说明你知道我这个“外物”,那么,就是承认外物可知。既然外物可知,那我就能知道鱼之乐。
惠子用“外物不可知”来否定庄子,而判断庄子不知鱼之乐,但他对“庄子不知鱼之乐”的判断,却证明了“外物可知”。
这又让惠子这个提出论题者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
庄子在踩坑之后立马抽身,回到最初的问题,对惠施提出的论点重新构建了一个逻辑怪圈,用惠施的立论难倒了惠施自己。
惠施该如何回答呢?如果敢确定庄子不知道鱼之乐,那就是“外物可知”,正是庄子的观点;如果惠子坚持“外物不可知”,既然不可知,那惠子也将无法判断庄子不知道鱼之乐。
辩论到这里就结束了,惠施并没有再做出反击,所以这场著名的辩论是庄子赢了。
不过,庄子在这里好像也有个漏洞。
惠子主张“外物不可知”,自然不知道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但是庄子你自己开口说了啊。你自己说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自然就让惠子知道了庄子认为鱼是快乐的啊。莫非惠子为了绕晕庄子,自己都忘了庄子说过的第一句话?
如果惠子想到这一节,是不是这段辩论又要换赢家了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