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汉语语法“基本上不符合汉语特点”原创2022-04-15 07:44·唐晓敏
唐晓敏
现有汉语语法“基本上不符合汉语特点”,说这话的不是别人,而是研究汉语语法研究了大半辈子的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他的这个认识,是晚年形成的。95年他提出:中学语法难教“根本原因在于语法系统无论哪个流派哪个学派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实事求是地说,到现在为止,恐怕还没有任何一部是真正汉语的汉语语法”。
张志公先生还提出:“汉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的界限本来就不那么清楚,而且进行英语那样的词类区分,实际意义也是不太大的,因此汉语的词是否有必要按传统的做法那样,分成八大类或九大类,这也是值得重新研究的。” “语法需要动大手术,其中之一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未尝不可以不讲。这一划分有什么意义呢?”“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有一位先生发表文章,否定汉语有单句复句之分。我觉得这也不无道理。”
关于汉语语法的这种批评,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如语言学家俞敏针对当时的语法研究,就曾评价说:“最近,关于中国语法的研究似乎蓬蓬勃勃的甚嚣尘上了。成绩如何,未敢轻率就下判断。不过我敢断言一句:如果不把这些西方人的错觉与成见彻底刷洗干净,如果不以一种新的认识论作基础,而仍然把语法系统建立在亚力士多德的二元哲学与演绎逻辑上,那便只有两条死路可走:第一条是把中国语词分为八品、九品或一万品词,然后再用‘名词动用’、‘动词名用’来把分好的界限再通通打消。第二条是本着良心不承认中国语有什么词品。”张志公先生平生所做的,似乎就是俞敏所说的那样:先是“把中国语词分为八品、九品”,“然后再用‘名词动用’、‘动词名用’来把分好的界限再通通打消。”最后干脆否定了词类划分的意义:“名词、动词、形容词未尝不可以不讲”
语言学家承认了现有的汉语语法没有多大的用处,而作家就更是如此。如莫言就这样说:“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至于语法逻辑之类,80岁也可以学得会,而且很可能因为有了多年的使用语言的实践,学起来会事半功倍。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懂母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凭着语感正确地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既然我们提倡学学以致用,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台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
多年来,基础语文教育中在语言教学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没有什么效果。幸好,目前基础教育中的语法教学是逐渐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