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训练(一)2022-06-25 08:27·老谢语文堂
定语后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召宝。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宝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刺史被召援台【注】,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今者若往,必留质,愿且无行,以观其势。”数日,迁仕果反。夫人曰:“若君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得至栅下,贼必可图。”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岭南悉定。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摘自《隋书·谯国夫人传》)【注】台:台城,此处指朝廷所在。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B. 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C. 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D. 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兵符,又称虎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制成两半,右半留存于国君,左半交予统帅,验合后方能生效。
B. 岭南,五岭以南地区的简称,在两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轼就曾在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C. 册,册立、册封,指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等。
D. 谥,指历史上地位较高的人死后,给他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谯国夫人贤明能干,大公无私。在父母家时,能行军用师,管理诸越;出嫁后,能参决辞讼,亲族犯法亦不徇私情,使当地政令有序。
B. 谯国夫人智勇双全,巧避祸端。刺史李迁仕想使诡计诱骗冯宝与之一起谋反,被谯国夫人识破,并用计攻破李迁仕营寨,大胜而还。
C. 谯国夫人深明大义,平定岭南。谯国夫人看到晋王杨广送来的信及信物,知晓陈已灭亡后,立即率领众人归化隋朝,岭南地区才得以平定。
D. 谯国夫人忠心为国,忠孝传家。谯国夫人历经三朝,一心为国,皆受到当朝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亦以此教育子孙,以赤心对天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冯融本是北燕的后代,三代都担任州郡长官,客居在异乡,政令得不到施行。
(2)每次与冯宝共同参与判决诉讼,有犯法的首领,即使是亲族,也没有宽纵饶恕的。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析客观型试题,可以先观察选项之间的差异再作比较,这样可以更高效地点断。首先了解大意:“冯宝听从了夫人的意见。迁仕果然大喜,看到夫人和众人都挑着货物,不设防备,夫人攻击,大胜,迁仕于是逃跑,在宁都以求自保。”然后用排除法做题,“觇夫人众皆担物”中动词“觇”的宾语内容可以从“皆”判断是““夫人众皆担物””,排除BC,“不设备”的主语是“迁仕”,要断开,验证一下,排除A,所以选D项,原文标点: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唐高祖是庙号,而非年号。称呼皇帝谥号、庙号、年号均可。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C项,“信和信物”是陈后主的,不是晋王的。“立即归化隋朝”亦错,原文“夫人见杖,尽日恸哭”,然后归化。
点睛:解答这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型时,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得分点:(1)“苗裔”:后代子孙;“为”:担任;“守牧”:州郡长官;“羁旅”:指的是长久寄居他乡;“不行”:古今异义,得不到施行;(2)“决”:判决;“辞讼”:诉讼;“虽”:即使;“舍纵”:宽纵饶恕;“首领有犯法者”定语后置句式。
参考译文: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世代都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夫人幼时就很贤明,有很多谋略,在父母家时,能够安抚部众,行军用兵,压服南越各部落。梁朝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有志向德行,为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娉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的后代,三代都担任州郡长官,客居在异乡,政令得不到施行。到了这时,夫人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每次与冯宝共同参与判决诉讼,有犯法的首领,即使是亲族,也没有宽纵饶恕的。从此以后,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高州刺史李迁仕占领大皋口,派人召冯宝。冯宝想去,夫人阻止他说:“刺史无故不应当召太守,肯定想骗你去一同谋反。”冯宝问:“你凭什么知道?”夫人说:“刺史被召援助朝廷,竟然称有病不去,铸造兵器,聚集部众,然后召唤您。现在假如您去了,肯定会被留作人质,希望你暂时不要去,先观察一下势态的发展。”几天后,李迁仕果然谋反。夫人说:“如果您亲自去,一定有战斗。应派使者去骗他,说谦卑的话,送上厚礼,我带领千余人,步行挑着货物,能够到军营前,贼人一定可以消灭。”冯宝听从了夫人的意见。迁仕果然大喜,看到夫人和众人都挑着货物,不设防备,夫人攻击,大胜,迁仕于是逃跑,在宁都以求自保。等到冯宝死了,岭南一带大乱,夫人安抚百越,几个州都很太平。隋高祖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当初,夫人把扶南产的犀杖献给陈后主,晋王杨广让陈后主给夫人写信,告诉她陈国灭亡了,让她归服,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证,夫人看见犀杖,整天痛哭。派她的孙子冯魂领着众人迎接韦洸,岭南全部平定。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把首饰和宴服一套赐给夫人,夫人一同装在金箧里,同梁国、陈国赏赐的物品各藏在一个仓库里。每年大集会,都陈列在庭上,用来给子孙看,她说:“你们应该忠心对待天子。我侍奉三代皇帝,只用一片诚心。现在赏赐的东西都在,这是忠孝的报答,希望你们心里都记着这点。”仁寿初年,夫人逝世,赐丝织物一千段,谥号为诚敬夫人。
宾语前置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 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 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 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12. 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 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 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 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
(2)“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未几”。本段主要根据一些名词,如“枢密直学士”“汝州”“陕西都转运使”“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直学士”“青州”等做出判断。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任情”,放任性情;“忤”,违逆;“人莫敢之忤”,宾语前置句;“力争”,竭力争辩。第二句得分点:“孝友”,孝敬友爱;“厉”,激励;“迁”,升职;“并”,一起;“焉”,代词,他们。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
被动句式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思鳌,知栖霞县,有德于民。如宠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五年正月,建推左侍郎,魏广微言如宠与左光斗同里友善,遂夺职闲住。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右侍郎。未至,拜礼部尚书。宗籓婚嫁命名,例请于朝。贫者为部所稽,自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用如宠请,贫宗得嫁娶者六百余人。大学士刘鸿训以增敕事,帝怒不测,如宠力为剖析,得免死戍边。明年冬,京师戒严,都人桀黠者,请以私财聚众助官军,朝议壮之。如宠力言其叵测,不善用,必启内衅。帝召问,对如初。帝出片纸示之,则得之侦事,与如宠言合,由是受知。十二月,命与周延儒、钱象坤俱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帝欲族袁崇焕,以如宠申救,免死者三百余口。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四年春,副延儒总裁会试。事竣,即乞休,疏九上乃允。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六年,延儒罢政,体仁当为首辅。而延儒憾体仁排己,谋起如宠以抑之,如宠畏体仁,六疏辞,体仁遂为首辅。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十四年卒。福王时,赠太保,谥文端。(《明史·何如宠传》)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B.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C.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D.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
B.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白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主管文官的任免与考核等。
C. 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录取三百名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 谥号是君主、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启五年正月,何如宠被推举为左待郎’,但是因为魏广微说他和左光斗是同乡而且关系很好,所以他被撤职而闲住在家。
B. 大学士刘鸿训因为增添敕命一事,触怒了崇祯,崇祯想要杀了他。如宠竭尽全力为他解释,终使崇祯宽容,改死罪为流放。
C. 京都戒严,城中有一些人白请用私财招募士兵帮助守城,如宠独认为不可行,声称这些人心怀叵测,不妥善使用这些钱财,将要引起内乱。
D. 如宠协助周延儒裁决会试事务,事情结束,就乞求退休,上疏九次皇上才允许。回到家后,又请求皇帝允许自己时时阅览《通鉴》。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者为部所稽,白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
(2)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贫困的人被礼部拖延,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积压的奏疏上千份,导致有的人头发花白了也不能成家,有的骨头腐烂尚未命名。
(2)何如宠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母亲九十岁了,他和颜悦色供养母亲,从不懈怠。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道”在文中是名词,作宾语,因此断开;“抵家”单独成句;“察古今”如果断开,会导致“察”的宾语缺失。综合B项正确。句意:上大殿向皇常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会试录取的为贡元,第一名叫会元。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不是“请求皇帝允许自己时时阅览《通鉴》”,而是“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稽”译为拖延,“至”译为到,“名”译为命名。(2)“孝”译为孝顺,“色”译为和颜悦色,“衰”译为懈怠。
参考译文: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亲何思鳌,担任栖霞县知县,对百姓有恩德。何如宠考中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屡次升迁至国子监祭酒。天启年间,任职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天启五年正月,何如宠被朝廷推举为左侍郎,魏广微说何如宠与左光斗是同乡好友,于是被削夺官职闲居。
崇祯元年,被起用任职吏部右侍郎。还未到任,又被授予礼部尚书。宗室子孙婚嫁命名,按照旧例须向朝廷请示。贫困的人被礼部拖延,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积压的奏疏上千份,导致有的人头发花白了也不能成家,有的骨头腐烂尚未命名。(朝廷)因为采用何如宠的建议之后,得以婚嫁的贫困宗室成员有六百多人。大学士刘鸿训因为增添敕命一事,皇帝对他的不守法度而愤怒。何如宠极力为他辩白,才得以免死,被贬谪守卫边防。第二年冬,京城戒严,都城凶悍狡黠的人,请求用私财聚集众人协助官军,朝廷商议鼓励这样做。何如宠极力声称这些人心怀叵测,不妥善使用这些私财,必将导致内乱。皇帝召问他,何如宠回答如初。
皇帝拿出一张小纸条给他看,原来是得到的侦察的事情,与何如宠所说的一致,由此,何如宠被赏识。十二月,(朝廷)下命何如宠与周延儒、钱象坤都以原职位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佐朝政。皇帝打算诛灭袁崇焕九族,因何如宠申辩相救,免于死罪的有三百多人。后屡次被加官为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崇祯四年春,(何如宠)协助周延儒裁决会试事务。事务结束,就请求退休,上疏九次才得到皇帝允许。上大殿向皇常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六年,周延儒被免去宰相职务,温体仁应当成为首辅。周延儒痛恨温体仁排挤自己,打算起用何如宠来牵制他。何如宠畏惧温体仁,六次上疏推辞,温体仁最后成为首辅。
何如宠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母亲九十岁了,他和颜悦色供养母亲,从不懈怠。他操行恬淡高雅,与世无争,国家有难就进取,国家安定就退隐,世人十分敬重他。崇祯十四年去世。福王时,赠予太保,谥号文端。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项训练(二)2022-06-26 12:14·老谢语文堂
状语后置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注】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喻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D. 北面,坐北朝南,面向南,代称帝位。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
(2)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解析】
10.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排除A、B、D三项。原文标点为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本题第二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本题D项,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意的概括和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本题B项,无中生有。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可该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的说法于文无据。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弃反,丢弃;捐,抛弃;且,将要。(2)中国,古今异义,中原;王,名词动用,称王。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 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 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 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 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 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 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 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 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 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 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 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 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 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 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
省略句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闇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节选自《陈书》)注:闇:音àn昏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B.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C.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D. 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B.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 “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 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C. 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D. 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
(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分)
10.A
11.B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12.C (C项,结合文本内容“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分析可知,“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13.(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面见周文育,子高返回后,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