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查看: 491|回复: 4
收起左侧

[古文名篇] 千古名篇《绝秦书》——魏氏吕相的人生巅峰时刻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巴西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58 名

发帖:NO. 65 名

在线:NO. 19 名

考拉 发表于 2022-10-16 12: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巴西
来自- 巴西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千古名篇《绝秦书》——魏氏吕相的人生巅峰时刻原创2022-08-25 15:24·伯虎42
——————————————接上篇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四月,得到了晋厉公的青睐,并被授命为出使秦国的“行人”、承担起将两国开战的责任“扣到”秦国和秦桓公身上的重任后,魏氏的后起之秀吕相,在将精心草拟准备的《与秦绝交书》(也就是断交声明)交由国君及执政诸卿审阅并许可后,便以“主使”的名义,率晋国使团奔赴秦都雍城,去执行这项在后世千古留名的精彩外事交涉活动。


经过一番跋涉、抵达秦都雍城之后,吕相稍事休息,便立即向秦国提出拜见秦桓公、递交外交书信的请求;不久后,秦桓公同意在秦公宫中接见晋国行人吕相,意图借机向晋国表达不满、质问晋国为何要举兵攻击秦国(不都是秦国背盟勾结白狄闹的)。
但吕相早就准备好了应对并反击的措施,在朝见秦桓公时,没等秦国提出不满,他就率先出手,正式向秦国提出了抗议,指责秦国无故背叛两国盟约、又暗中勾结白狄准备袭击盟友,实属不义,因此晋国无奈之下,才不得不和秦国绝交。
随即,吕相拿出了早就写好的《绝交国书》,在秦国的公宫上,向秦桓公及在场的秦国卿士大夫们公开宣读,这篇断交声明,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绝秦书》。
这篇完整记录在《左传》中的断交书,以其犀利无比的外交辞令,和无懈可击的逻辑词语,将晋秦两国之间,数十年来所发生的龃龉和战争,都归咎于秦国的不义和背信,将晋国描绘成完全受害的一方,晋秦两国走到如今这个地步,秦国要负完全责任。
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吕相以无人能及的口才和雄辩能力,把晋秦两国之所以从姻亲之国变成反目成仇的死敌的原因,统统“倾泻”于秦国的‘无信弃义、趁火打劫’,且事实确凿、行文严谨,不容秦人有任何辩驳机会。
面对吕相的诘问,秦国公宫中,上至国君秦桓公,下至普通大夫,对于年轻的晋国行人吕相所递交并诵读的绝交书,都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有力的反驳,只能被动承受、接纳,其形狼狈万分。
而吕相在宣读这篇绝交书时,虽然语出锋利、用意深沉、 指向明确,但个人的姿态却温文尔雅、遣词也步步紧逼,把这套外交说辞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可谓酣畅淋漓,秦人在聆听吕相诵读这强词夺理的绝交书之时,虽然义愤填膺、怒气不可遏制,但对吕相本人的才华和文采,却也是由衷地佩服、赞叹。
吕相这一次使秦致书、宣读两国断交的过程,是春秋时期最为精彩的诸侯国外交活动(没有之一);吕相也因为这次成功的外交表现,被后世尊称为纵横家、策士、说客的鼻祖(也就是苏秦、张仪的前辈);《绝秦书》也被视为后世檄文之先祖。而吕相此次出使秦国、代表晋国宣布与秦国绝交之事,史书上称之为“吕相绝秦”。


“绝秦书”的原文记载于《左传》之中,其行文深邃曲笔,变化纵横,前后相生,机神鼓荡,两千年之后再读也觉得心潮澎湃;但原文是由先秦古文所书,如果这里直接用古文转述,那么立意神韵是有了,但总有些晦涩、难懂,让不了解春秋那段历史典故的普通读者们来参详的话,恐怕有些强人所难了。
因此,本文在介绍这篇精彩的春秋“檄文之祖”时,便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原文,用白话文加以翻译说明,以便读者朋友们能够较为顺畅的了解、明白《绝秦书》中的所包含的历史典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晋秦两国由姻亲成为世仇的由来(当然,您要说这篇文章是左丘明写的,那也不争论,个人看法、各自发表)。
《绝秦书》白话译文如下——————
当初,我们先君献公(指晋献公)和贵国国君穆公(指秦穆公)友好,勠力同心,所以用盟誓加以申明,并重之以婚姻(指晋献公将女儿穆姬嫁给秦穆公)。不幸天降灾祸给晋国,所以我们先君文公(晋公子重耳)才到了齐国,惠公(晋公子夷吾)到了秦国(天降灾祸指晋国骊姬之乱)。
寡君献公去世之后,贵君穆公不忘过去两国间的恩德,接纳了惠公,并使惠公安全返回晋国,主持宗庙的祭祀(即回国继位),这些事情,我国都铭记在心(还是先讲秦国的好话)。
可是惠公不能成就大业,忘记了贵国的恩德,以至于两国有了战争(韩原之战),这都是惠公的不对;贵君穆公又不计前嫌,纳我文公(流亡的晋公子重耳)并助其回国继位,因此成就了文公大业;这些都是贵君穆公对晋国的恩德,我国万不敢忘,先君文公在世时,也恭敬地朝于秦国,以报旧德。


后来,文公披坚执锐、亲率三军跋涉山川、逾越艰险,征讨东方,使虞、夏、商、周之裔都来朝见秦君,这就已经报答了过去秦国对我国的恩德了(开始偷换概念了)。
郑人侵犯我国边境之时,文公曾奉天子诏令,率领诸侯和秦国一起包围郑国。可秦国大夫没有征询我文公的意见,私下和郑国订立了盟约,并且擅自退兵;当时诸侯们都憎恨(秦国退兵)这事,打算和秦军拼死一战。文公为此大为忧惧,用心安抚诸侯,所以秦军才得以安然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也是我们对秦国的重大贡献(即烛之武退秦师)。
此后,文公去世,贵君穆公却不来吊唁,这是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欺凌我们继位的新君(指晋襄公);随即,秦国变本加厉,出兵侵犯我们的崤地,断绝两国友好关系,还灭绝我们的盟友滑国,离散我们晋国的兄弟之邦郑国,意图颠覆我国的社稷。
我们国君襄公不敢忘记贵君穆公过去曾对我国的功勋,但又害怕国家的覆亡、社稷的倾颓,所以才有了崤地的战役(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没、只轮单人未过崤山)。
但即使这样,寡君襄公还是愿意在贵国那里解释一下罪过,可贵君穆公不答应,反而想和楚国靠拢,打我们晋国的主意。上天保佑晋国,楚子(楚成王)因内讧而丧命,所以穆公的计谋没能在我国得逞。
这之后,贵君穆公和寡君襄公先后去世,贵君康公、我新君灵公即位。康公,原是我们晋国的外甥(秦康公是晋献公的外孙、穆姬之子,也是晋文公、晋惠公的外甥),但却不思亲情、又想损害我们晋国的利益,颠覆我们的社稷;于是,康公趁我国有丧(晋襄公去世),偷率我国的内奸(指公子雍),前来动摇我国的边疆,这才有了令狐一战(令狐之战,赵盾驱逐公子雍,士会、先蔑因此奔秦)。


事后,康公不肯悔改,再次率军进入我国疆域,攻打我国的涑川,掳掠我国的王官,切断我国的羁马,于是又有了河曲之役(士会助秦国对抗赵盾)。东道不通,那是由于贵君康公同我们断绝了友好关系,屡次兴兵侵犯、自绝于我国的缘故。
等到贵君(指秦桓公,但‘桓公’是死后的谥号,吕相这个时候当然不知道秦国国君的谥号是什么)继承了秦国君位的时候,我寡君景公翘首引颈西望,不胜欣喜地说:‘大概秦国要抚恤我们了吧!’,我国对晋秦两国重新交好充满了希冀。
但贵君依旧不肯加恩给晋国、和我们结盟,反而联合狄人侵犯我国的河县、焚烧我国的箕邑、郜邑,抢割庄稼,屠杀国人;因此,我国不得不在辅氏聚众抵抗(辅氏之战、魏颗结草)。
事后,贵君也后悔于战祸的蔓延,想求福于我先君献公及贵国先君穆公,于是派遣公子伯车前来命令我们景公、共举盟誓说:‘吾与女(同汝)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这可算是对我们晋国的恩德了。
但盟誓还没完成,我寡君景公就不幸去世了,我新君(指晋厉公)为实现先君的愿望,因此主动向贵君请求在令狐会见、完成盟誓;但贵君居心不良,不肯渡河盟约,使得盟誓几乎不能达成(令狐之盟草草而成)。
白狄,与贵国同在一州(雍州),是贵君的仇敌(狄人曾经袭杀了秦国的先君),但又和我们晋国是姻亲(晋文公、晋惠公、晋襄公的母亲都是狄人);之前贵君曾派人前来命令我们晋国说:‘将和你一起攻打狄国。’我寡君不敢顾惜姻亲的关系,而畏惧贵君的威严,所以接受了秦使的命令(睁眼说瞎话,晋国打起狄人来,比谁都狠)。
可贵君却又在背后讨好、挑拨狄国,告诉他们说:‘晋人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致谢,心里却很憎恨鄙视你们这种行为,因此将此事告诉了我们;我寡君再三叹气,但也没有对贵国有什么怨恨之心(秦国这真是遇到了猪队友,想反驳也没话说)。


楚人一样讨厌贵国的反复无常,也在和我寡君会盟时,告诉我国说:“秦国背弃了令狐之盟,来向我国请求结盟,秦使还对着昊天上帝、秦国三位先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楚国三位先王(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发誓:‘我(指秦国)虽与晋国有往来,只不过是图谋利益而已’。我们(楚人)讨厌他们(秦人)没有固有的道德,因此把这件事向晋人公布出来,以惩戒言行不一致的人。”
我寡君没有办法,冒死向天子奏报,述说贵国和贵君的不义之举;而同时朝拜天子的诸侯们也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痛心疾首、亲近我国,并同声讨伐贵国。
天子得知贵国的所作所为后,也是震怒不已,所以才命我寡君率诸侯们来规劝贵君、能够听取君王的命令,从而达到友好。如果贵君能够加恩于诸侯,怜悯我国,而赐给我们盟约,那正是天子、我寡君和诸侯们的意思,诸侯也将因此安定而退兵,怎么敢求取战乱(缔结投降之盟就饶了你,要不然战争就来了)。
贵君如果不肯施大恩大惠与我国,则我寡君不才,不能率诸侯退走,只有邀请贵君您会面,相见于野外(会战一把如何);外臣晋国行人(吕相自称)谨把其中的详情全部告于贵君,请您及您的左右仔细权衡一下利害,究竟怎样做才对秦国有利!
(译文完)
吕相在秦公宫大殿上的这一番朗朗诵读,看似是谦卑、恭敬的“外交照会”,其实内在的含义完全是赤裸裸的威胁和声讨,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历代国君对晋国的“不义”和“侵犯”数落了个遍,堪称后世檄文的始祖。


而吕相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掩盖晋国和秦国之间由姻亲到结怨成仇的真实原因,防止让秦国得到话柄,站在道义信用的制高点上指责晋国(其实晋秦之间结为世仇,晋国一方的责任确实更大一些);另外,吕相也要为晋国即将的伐秦军事行动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并由此消除伐秦行动背后的道义隐患,获取诸侯们的支持。
可想而知,在吕相读完这篇《绝秦书》后,端坐大殿之上的秦桓公,其内心究竟怎么样想的,那简直可以用暴怒抓狂、七窍生烟来形容(要不是国君的身份限制了超出礼仪的行为,秦桓公绝对会冲下去,把这个颠倒黑白的晋国行人狠狠削一顿)!
秦晋两国之间的恩怨往事,一直以来都是一笔糊涂账,很难说得清谁对谁错;但无论如何,也是晋国背信弃义、袭击秦国在先(晋惠公韩原之战);这么多年下来,其中的纷争真真假假、你来我往,不能将导致两国成仇的所有过失都归罪于秦国头上。
但这个“晋国行人”吕相,在正式的外交文书中,却滔滔不绝、大言不惭,而且避重就轻、歪曲逻辑,把责任更大的晋国描绘成了受委屈、被欺侮的无辜者,还厚颜无耻地摆出一副白莲花模样,假惺惺地说“秦国该抚恤我国了、秦国要给晋国恩德了!”这简直是颠倒黑白、恬不知耻!我还抚恤你,我抚你奶奶个孙子(秦桓公的心声)!


虽然怒火万丈、就快要按捺不住杀了吕相的心了,但圉于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礼仪,秦桓公思虑再三,还是不得不捏住鼻子、忍住怒气,只命令护卫甲士们把晋国行人以及从大殿中轰出去,晋国使团不准在雍城逗留,全部赶回晋国了事。
随即,秦桓公公开宣布和晋国断绝盟约关系,并在全国范围内筹备军械、粮秣、车马,整顿军队,准备以武力对抗即将前来“规劝秦国接受天子命令”的晋军,以及由晋国唆使而随同来‘规劝’的诸侯联军。
晋厉公所期待的,就是秦国发怒、断绝两国关系、以武力对抗晋国“规劝”的这个结果,于是在吕相被从秦国赶回来、并奏报了秦桓公拒绝服软、还准备武力与晋国抗衡的消息后,晋厉公就按照原计划,召集晋国四军将佐,集结各自军队,准备渡河伐秦。
此时,晋四军将佐的组成人员是——中军将栾书,中军佐荀庚,上军将士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
晋国朝堂历来是僧多粥少、按资排辈的格局,卿位归属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即使吕相立下了“绝秦、正名”的大功,那也只能按资格论职位,等待将来卿位中有人出缺,才能与其他大夫们参与竞争、获胜后入朝堂为卿。
这个规矩,不单单是针对吕相,就是他的父亲、晋国五朝老臣吕錡(魏錡),自从邲之战闯祸之后,就再也没能前进一步,这么多年来,还是只能以下军大夫的职位,效命国君、忠勤国事而已。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五月,在栾书、荀庚、士燮、郤錡、韩厥、荀罃、赵旃、郤至的带领下,晋军主力四军倾巢而出,西伐“破坏盟约、拒不改正”的秦国,晋厉公本人也随军出征,亲自指挥作战,由郤縠任国君车御、栾鍼任国君车右。
郤縠,是郤錡的堂弟,栾鍼,是栾书的次子,晋厉公用他们做自己的车御和车右,是有意识地重用郤氏、栾氏的表现(可惜魏錡老了,吕相又是文采高于武艺,要不然这一次捞到给国君当保镖的机会,最起码也会像当年魏氏先臣魏犨一样,成为国君的亲信,那到时候,魏氏距离卿位就更进一步了)。


晋国在出兵的同时,为了显示道义和宗法上的合法性、正义性,于是召集了一帮子盟国——齐、宋、卫、鲁、郑、曹、邾、腾等国一同出兵伐秦,就连天子(周简王)也派出了一千多人、象征性的“王师”,参与到这一次伐秦战争中,包括晋军在内,伐秦联军一共有军队十二万人之多;秦国,这是要被群殴的节奏。

吕相绝秦

左丘明 〔先秦〕

  夏四月戊(wù)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lù)力同心,申之以盟誓(shì),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lù),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bǐ)我惠公用能奉祀(sì)于晋。又不能成大勋(xūn),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jué)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戮力:合力,并力。申:申明。重:加重,加深。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即世;去世。俾:使。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厥:其,指秦穆公。用:因而。集:成全。

  “文公躬擐(huàn)甲胄,跋(bá)履山川,逾(yú)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yú)、夏、商、周之胤(yìn),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jiāng)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suí)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侯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躬:亲身。擐:穿上。跋履:跋涉。胤: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旧德:过去的恩惠。怒:指侵犯。疆场:边疆。询:指商量。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疾:憎恶,憎恨。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绥静:安定,安抚。大造:大功。西:指秦国。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miè)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xiáo)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tiǎn)灭我费(fèi)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yǔn),是以有淆(xiáo)之师。犹愿赦(shè)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郑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晋国的图谋得逞。
  不吊:不善。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迭:同“轶”,越过,指侵犯。奸绝:断绝。我好:同我友好。保:同“堡”,城堡。殄灭;灭绝。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散离:拆散。兄弟:指兄弟国家。挠乱;扰乱。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犹愿:还是希望。即楚:亲近楚国。谋我:谋算我晋国。诱:开启。衷:内心。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quē)翦(jiǎn)我公室,倾覆我社稷(jì),帅我蝥(máo)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sù)川,俘我王官,翦我羁(jī)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阙翦:损害,削弱。蟊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悛:悔改。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涑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俘:劫掠。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及君之嗣(sì)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shù)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dí)难,入我河县,焚我箕(jī)、郜,芟(shān)夷我农功,虔(qián)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jiǎo)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xiū)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chóu),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hào)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gǔ)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nì)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jīn)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晋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但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冒昧地将这些话全部陈述于君王的左右,以便君王的左右从有利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君:指秦桓公。引:伸长。:脖子。庶:大概,或许。抚:抚恤。称盟:举行盟会。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郜: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芟:割除。夷:伤害。农功:庄稼。虔刘:杀害,屠杀。边垂:边陲,边境。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聚:聚众抗敌。伯车:秦桓公之子。寡君:指晋历公。不详:不善。白狄:狄族的一支。及:与。同州:同在古雍州。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是用:因此。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出入:往来。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不壹:不专一。昵就:亲近。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承宁:安定。不佞:不敏,不才。图:考虑。利之:对秦国有利。


  文章从秦晋相好说起,历数秦穆公、康公、桓公时代,两国由交好到引发争端的种种情况,表明晋国在“肴之师”、“令狐之役”、“河曲之战”、“辅氏之聚”等双方争端中每次都是因秦怎么样,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切入正题,说明这次“令狐会盟”秦的失约和不是,但狄、楚都已通报,晋国早有准备,是战是和由秦君定夺。这是一篇完整的外交辞令,结构严整,句法变化错综,行文步步紧逼,不容辩驳,虽然言语中真假搀杂甚至强词夺理,但深意曲笔,文字铮铮,开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和后世论辩书信的先河。

  文章第一段对秦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秦晋两国关系史上,也曾有过友好的时代,正所谓“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将女儿伯姬(穆姬)嫁给秦穆公。公元前637年,晋文公重耳逃亡秦国,秦穆公嫁以女儿怀羸。所以后世以男女通婚谓之结秦晋之好,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文公如齐,惠公如秦”。重耳逃亡各国十九年,最后一站是秦国,夷吾先后逃亡梁国和秦国。晋惠公夷吾和晋文公重耳两兄弟都是在秦国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回国登上君位的,秦对晋实有再造之恩。吕相却将此说成是“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能奉祀于晋”,指穆公虽然做了好事,但那只是报答晋国的旧德而已。紧接着又指责秦国“而为韩之师”,好事做得不彻底,所以“不能成大勋”。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的原因是晋惠公为得君位曾许秦五座城,回国后却又食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输粟于晋,输粟船队自雍及绛相继,人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不卖给秦国粮食。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交割了原先答应的五座城,又以太子为人质,才回到晋国。作为战争双方来说,实在是晋国理屈,有负秦恩,但在吕相绝交书中,倒好像战争的责任在秦国似的。所以下文秦穆公“亦悔厥于心”,支持晋文公顺利登上君位。吕相绝秦书中只有这一段涉及了历史上两国存在友好关系,但吕相绝不是为秦歌功颂德来的,而是为战争即将爆发来递交绝交书,所以他把秦国友好行为说成是“不忘旧德”,“悔于厥心”,可谓深文曲笔,煞费苦心。

  文章第三段对秦罪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吕相对两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轻描淡写,但对秦国的“罪咎”却是不吝笔墨。在绝秦书中,秦国韩原之战是第一罪;公元前630年秦晋共同攻打郑国,秦穆公在郑大夫烛之武的游说下,和郑国私下订盟撤军回国,是第二罪;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不来凭吊,反而侵犯晋国肴地,灭掉与晋同姓的滑国,妄图倾覆晋国,是第三罪;公元前626年,秦国因为肴之战战败,释放楚国俘虏,约定秦楚合作反对晋国,幸而上天有灵,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秦国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这是第四罪;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即位,秦帅师送公子雍回国即位,被晋军在令狐击败,是第五罪;公元前615年,秦军为令狐之役伐晋,取晋羁马,两军战于河曲,是第六罪;秦桓公即位后,公元前594年,秦国利用晋国进兵伐赤狄灭潞国的机会,侵入晋国靠近黄河的州县,焚烧晋国的箕、郜两地,抢割庄稼、屠杀边境人民,秦晋因此有辅氏之战,这是第七罪。在历数了秦国的罪状之后,吕相才切入令狐会盟的正题,声讨秦国背盟的不义。在指斥秦国背盟时,吕相先用白狄告我,再用楚人告我,引告我。是秦反复无常的罪证。尤其是引楚王所述秦国之语:“尔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既暴露了秦国见利忘义的嘴脸,又刻画了秦国两面三刀的作法,使秦国无所逃其咎。令狐背盟是秦国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代表作,故吕相抓住不放,大作文章。

  文章第四段在论述秦康公、晋灵公时期两国关系恶化时,绝秦书先点明“康公我之自出”,康公母亲是晋献公女儿,本是至亲,但他“又欲阙剪我公室”,“摇荡我边疆”,简直是六亲不认,实在不像话。“我是有以令狐之役”,又是被迫采取的行动。可“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这等于说,给他改过的机会,他犹不思改悔,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是康公绝我好也。”事实是,晋襄公死后,晋大夫赵盾等因太子夷皋年幼,都主张立公子雍。于是派先蔑、士会等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秦国亦派兵护送。可是晋襄公的夫人穆羸出来反对,坚持要立太子夷皋。赵盾临时变卦,改立夷皋,即晋灵公。赵盾派兵拒秦,在令狐把秦兵击退。后公子雍就客死秦国。本来是晋国前去迎公子雍,却说成是秦“帅我蟊贼”,有意颠覆晋国,真理都在晋国,责任全在秦国,讲理能讲到这种地步,吕相的口才实在令人惊叹。

  吕相这篇绝交书,历数秦穆、康、桓三王和晋献、惠、文、襄、景五君之事,上溯源流,下及当世,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给后世以很大影响。其后秦作《讥楚文》,即仿效此书。吕相绝秦书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url=][/url]
[url=][/url]



译文及注释[url=][/url]

译文
  夏天四月初五,晋历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侯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郑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晋国的图谋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晋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但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冒昧地将这些话全部陈述于君王的左右,以便君王的左右从有利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注释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戮力:合力,并力。
申:申明。
重:加重,加深。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
即世;去世。
俾:使。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厥:其,指秦穆公。
用:因而。集:成全。
躬:亲身。擐:穿上。
跋履:跋涉。
胤(yin):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旧德:过去的恩惠。
怒:指侵犯。疆场:边疆。
询:指商量。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疾:憎恶,憎恨。
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
绥静:安定,安抚。
大造:大功。西:指秦国。
不吊:不善。
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奸绝:断绝。我好:同我友好。
保:同“堡”,城堡。
殄(tian)灭;灭绝。费(bi):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散离:拆散。兄弟:指兄弟国家。
挠乱;扰乱。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犹愿:还是希望。
即楚:亲近楚国。谋我:谋算我晋国。
诱:开启。衷:内心。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
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阙翦:损害,削弱。
蟊(mao)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
悛(quan):悔改。
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涑(Su)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俘:劫掠。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君;指秦桓公。
引:伸长。:脖子。
庶:大概,或许。抚:抚恤。
称盟:举行盟会。
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郜(gdo):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芟(shan):割除。夷:伤害。农功:庄稼。
虔刘:杀害,屠杀。边垂:边陲,边境。
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聚:聚众抗敌。
伯车:秦桓公之子。
寡君:指晋历公。
不详:不善。
白狄:狄族的一支。及:与。同州:同在古雍州。
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是用:因此。
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出入:往来。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不壹:不专一。
昵就:亲近。
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承宁:安定。
不佞:不敏,不才。
图:考虑。利之:对秦国有利。[url=]▲[/url]


参考资料:
1、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创作背景[url=][/url]

  前580年,晋、秦为了讲和,在令狐会盟。晋侯首先到达令狐,秦伯不肯渡过黄河,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郤犨到河西与秦伯结盟。结果,秦伯回国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晋侯派吕相去断绝和秦国的邦交,即有此篇《吕相绝秦》的檄文。


参考资料:
1、陈长喜.《中国历代名文赏读·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赏析[url=][/url]

  文章从秦晋相好说起,历数秦穆公、康公、桓公时代,两国由交好到引发争端的种种情况,表明晋国在“肴之师”、“令狐之役”、“河曲之战”、“辅氏之聚”等双方争端中每次都是因秦怎么样,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切入正题,说明这次“令狐会盟”秦的失约和不是,但狄、楚都已通报,晋国早有准备,是战是和由秦君定夺。这是一篇完整的外交辞令,结构严整,句法变化错综,行文步步紧逼,不容辩驳,虽然言语中真假搀杂甚至强词夺理,但深意曲笔,文字铮铮,开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和后世论辩书信的先河。

  文章第一段对秦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秦晋两国关系史上,也曾有过友好的时代,正所谓“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将女儿伯姬(穆姬)嫁给秦穆公。公元前637年,晋文公重耳逃亡秦国,秦穆公嫁以女儿怀羸。所以后世以男女通婚谓之结秦晋之好,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文公如齐,惠公如秦”。重耳逃亡各国十九年,最后一站是秦国,夷吾先后逃亡梁国和秦国。晋惠公夷吾和晋文公重耳两兄弟都是在秦国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回国登上君位的,秦对晋实有再造之恩。吕相却将此说成是“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能奉祀于晋”,指穆公虽然做了好事,但那只是报答晋国的旧德而已。紧接着又指责秦国“而为韩之师”,好事做得不彻底,所以“不能成大勋”。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的原因是晋惠公为得君位曾许秦五座城,回国后却又食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输粟于晋,输粟船队自雍及绛相继,人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不卖给秦国粮食。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交割了原先答应的五座城,又以太子为人质,才回到晋国。作为战争双方来说,实在是晋国理屈,有负秦恩,但在吕相绝交书中,倒好像战争的责任在秦国似的。所以下文秦穆公“亦悔厥于心”,支持晋文公顺利登上君位。吕相绝秦书中只有这一段涉及了历史上两国存在友好关系,但吕相绝不是为秦歌功颂德来的,而是为战争即将爆发来递交绝交书,所以他把秦国友好行为说成是“不忘旧德”,“悔于厥心”,可谓深文曲笔,煞费苦心。

  文章第三段对秦罪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吕相对两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轻描淡写,但对秦国的“罪咎”却是不吝笔墨。在绝秦书中,秦国韩原之战是第一罪;公元前630年秦晋共同攻打郑国,秦穆公在郑大夫烛之武的游说下,和郑国私下订盟撤军回国,是第二罪;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不来凭吊,反而侵犯晋国肴地,灭掉与晋同姓的滑国,妄图倾覆晋国,是第三罪;公元前626年,秦国因为肴之战战败,释放楚国俘虏,约定秦楚合作反对晋国,幸而上天有灵,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秦国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这是第四罪;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即位,秦帅师送公子雍回国即位,被晋军在令狐击败,是第五罪;公元前615年,秦军为令狐之役伐晋,取晋羁马,两军战于河曲,是第六罪;秦桓公即位后,公元前594年,秦国利用晋国进兵伐赤狄灭潞国的机会,侵入晋国靠近黄河的州县,焚烧晋国的箕、郜两地,抢割庄稼、屠杀边境人民,秦晋因此有辅氏之战,这是第七罪。在历数了秦国的罪状之后,吕相才切入令狐会盟的正题,声讨秦国背盟的不义。在指斥秦国背盟时,吕相先用白狄告我,再用楚人告我,引告我。是秦反复无常的罪证。尤其是引楚王所述秦国之语:“尔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既暴露了秦国见利忘义的嘴脸,又刻画了秦国两面三刀的作法,使秦国无所逃其咎。令狐背盟是秦国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代表作,故吕相抓住不放,大作文章。

  文章第四段在论述秦康公、晋灵公时期两国关系恶化时,绝秦书先点明“康公我之自出”,康公母亲是晋献公女儿,本是至亲,但他“又欲阙剪我公室”,“摇荡我边疆”,简直是六亲不认,实在不像话。“我是有以令狐之役”,又是被迫采取的行动。可“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这等于说,给他改过的机会,他犹不思改悔,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是康公绝我好也。”事实是,晋襄公死后,晋大夫赵盾等因太子夷皋年幼,都主张立公子雍。于是派先蔑、士会等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秦国亦派兵护送。可是晋襄公的夫人穆羸出来反对,坚持要立太子夷皋。赵盾临时变卦,改立夷皋,即晋灵公。赵盾派兵拒秦,在令狐把秦兵击退。后公子雍就客死秦国。本来是晋国前去迎公子雍,却说成是秦“帅我蟊贼”,有意颠覆晋国,真理都在晋国,责任全在秦国,讲理能讲到这种地步,吕相的口才实在令人惊叹。

  吕相这篇绝交书,历数秦穆、康、桓三王和晋献、惠、文、襄、景五君之事,上溯源流,下及当世,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给后世以很大影响。其后秦作《讥楚文》,即仿效此书。吕相绝秦书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url=]▲[/url]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左丘明 [url=][/url]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举报

评论 104

评论




  • Regulusjia

    4



    我十分怀疑此书为后世儒生伪作


    回复·08月26日




    • 伯虎42作者

      1



      你怀疑是左丘明写的都还有道理,后世儒生(宋以后的),他们有那个精气神么


      回复·08月26日










  • 心缘梦4

    2



    秦晋之好 朝秦暮楚


    回复·10月01日







  • 雪顶饿的狸花猫

    12



    姬姓魏氏名相 活着的时候叫魏相 后来魏氏分封他在吕地做小宗 就是魏氏的小宗吕氏 后人称呼他叫吕相 晋国第一才子 很年轻就死了


    回复·08月25日




    • 伯虎42作者





      魏氏也是出自毕氏;春秋时期,家族在不断扩大中,会逐渐分出许多氏号,中华氏名也越来越多。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4人回答

最近访客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491次
来自- 巴西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巴西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73 名

发帖:NO. 224 名

在线:NO. 292 名

吴陈俊202183 发表于 2023-5-11 0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看在楼主的面子上,认真回帖!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98 名

发帖:NO. 97 名

在线:NO. 86 名

快乐人L 发表于 2023-10-25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楼主主机很热情啊!
来自- 中国北京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 名

发帖:NO. 2 名

在线:NO. 71 名

闲小楼 发表于 2024-2-5 12: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信楼主,考试不挂科!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 名

发帖:NO. 8 名

在线:NO. 71 名

狂人逸文 发表于 2024-3-31 1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楼主英明!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0:52 , Processed in 0.436217 second(s), 7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