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833|回复: 1
收起左侧

北宋百年大文豪——苏轼外传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3 名

发帖:NO. 80 名

在线:NO. 42 名

敢想敢做敢拼 发表于 2022-12-20 13: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北宋百年大文豪——苏轼外传原创2022-12-14 02:42·韶溪渔夫

峨眉山——金顶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书法雄冠当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且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传世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画像


一、书香子弟,唤鱼结缘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一户小康人家,是初唐大臣苏味道后裔。其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父亲苏洵,即《三字经》中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从头再读《论语》《孟子》及韩愈文章,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籍,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达六、七年,终于成为北宋文学家。他擅长散文,尤其政论文章,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声名远扬,史无前例。

四川眉山——三苏祠


苏轼母亲程氏知书达理,为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给时年十九岁的苏洵为妻。婚后相夫教子,亲授苏轼兄弟诗书。苏轼年及弱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少年时,苏轼、苏辙兄弟在家乡天庆观读书,接受道教的启蒙教育,得到启蒙老师张易简道长青睐,使其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北宋皇佑五年(1053 年),苏轼到青神县中岩书院读书。拜其父苏洵的好友、名儒王方为师,与弟弟苏辙负笈求学三年。王方为青神乡贡进士。他十分喜爱聪明好学的苏轼,常携苏轼到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的一泓绿水畔吟诗咏赋。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寒食贴》


一天,苏轼见岩穴中群鱼翩翩游跃,便对老师王方建议:"美景当有美名"。于是王方遍邀文人学士,在绿潭前投笔竞题,可惜诸多秀才的题名不是过雅,就是落俗,最后苏轼才缓缓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令众人拍手叫绝。苏轼正得意之时,王方的女儿王弗也使丫鬟从瑞草桥家中送来了题名,红纸怡上,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众人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王方暗喜,此乃天作之合,便托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是时苏轼18岁,王弗15岁。苏轼手书的"唤鱼池"三字被刻在了赤壁之上,秀美俊拔。在苏轼19岁的那一年,他与16岁娇羞美丽的王弗结婚了。

中岩书院——唤鱼池


洞房花烛夜,苏轼为王弗写了一首词《南乡子》“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这是苏轼最早开始尝试填词之作。这也是苏轼最肉麻的一首词,他连用了7位诗人的名句,采用的是集句的形式,东抄一句,西搬一句,硬生生地拼出了这首妙文,将自家妻子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豁得平生俊气无”。什么是温柔乡?这就是温柔乡!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四川话至今依然把哄人叫做“豁”人,他这个“豁”,大概就是“哄”的意思吧!一位被老婆哄得快失了平生之志的男人,跃然纸上!

豁得平生俊气无


二、一试成名,祸福相依

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赴汴京(开封)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文章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辙名列第五。兄弟同榜及第,轰动京师。欧阳修盛赞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欧阳修画像


是年四月,苏轼母亲程氏卒於眉山。他与弟辙奔丧归里。嘉佑四年(1059),苏轼与弟辙服除,与父洵再赴汴京。嘉祐五年(1060年),经集贤殿大学士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与弟辙参加制科考试。苏轼破格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苏辙入第五等。制科是宋代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意在优中选优,从年轻学子中发现高等级人才。宋朝的制科考试分为五等,一等和二等都是虚设并不真正录取人,一般情况下,录取的考生入第四等,落榜的考生入第五等。至于第三等,通常也不录取人。

登闻鼓院——许人鸣冤


自宋初以来,在苏轼之前只有一个叫吴育的人入了第三等,而且第三等还分为三等和三等次,吴育是三等次,而苏轼是三等,为宋朝开国一百多年来的开山第一人。得遇如此人才,宋仁宗欣喜若狂。回到后宫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苏轼初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苏轼性情率真耿直,而夫人王弗精通诗书,记性尤佳。她常常劝苏轼交友谨慎。如果有客人来说政事,她往往会坐在幕帘后面观言察色,判断是非,辨别忠奸。她曾提醒苏轼远离同科进士章淳。在以后的朝廷纷争中,章淳确是陷害苏轼的重要人物之一!

苏轼绘画——《古木怪石图》


可惜天命无常。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殁,英宗即位。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卒于京师开封,年方27岁。所余一子苏迈,年仅6岁。苏轼遭受了一生中第一次沉重的打击。苏轼的父亲苏洵为儿媳去世素食3日,同意将王弗安葬在苏母程氏墓旁,并在坟墓周边山头种了3万株香樟树,以寄哀思。治平三年(1066年)二月,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为继室。王润之字季璋,比苏轼小十一岁,长得颇有堂姐风韵。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对王弗的儿子苏迈视如己出,无微不至地关心丈夫,是一位贤妻良母。后生了苏迨、苏过,敕封为同安郡君,深得苏轼敬重。

苏轼与王弗塑像


三、诋贬杭州,幸得朝云

治平三年四月,苏洵卒于京师。治平四年,苏轼与弟辙扶柩还乡。同年,宋英宗皇帝升遐,皇太子顼即皇帝位,是为宋神宗。苏轼在家守孝三年后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廷新旧党争异常激烈。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当初他所见的“平和世界”。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是愤怒,让御史谢景温妄奏轼罪,穷治无果,方才寝议。

王安石画像


苏轼乞请外调,被派往杭州任通判。一日,他与几位好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款款走来,坐在苏轼身边,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新芬芳,沁入他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妆,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酒酣人畅之际,本是艳阳夕照,波光潋滟的西湖,气候突变,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番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

水光潋滟西湖美


苏轼热情迸发,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赞美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他以西湖旖旎的风光,寄寓着自己初遇王朝云为之心动的感情。见到苏轼的诗,获知他的艳遇后,通情达理的王润之便暗中重金买下王朝云当丫鬟。王朝云,字子霞,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余杭)人。家境贫寒,12岁便沦落风尘,成为西湖名伎。她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淡雅气质。由于仰慕苏轼才华,且受苏夫人善待,朝云虽然年幼,却聪颖灵慧,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

天生丽质——能歌善舞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八年(1075)正月二十日,他梦见原配夫人王弗,便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是文学史上众多悼亡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首,九百多年来一直被人广为传诵。苏轼的那种情感、那种沉痛、那种深切,足以让后人感动,与其同样"泪千行"了!

小轩窗——正梳妆


四、乌台诗案,死里逃生

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任徐州知州。七月,黄河决口于澶渊,水困徐州,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他临危不惧,亲荷畚锸,布衣草屦,“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与民众一道筑堤抢险,终于使徐州城转危为安。徐州人特在黄河南岸建了“黄楼”,以颂其功德。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43岁的苏轼又调往湖州任知州。上任后,他给神宗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的官样文章,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点个人感情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徐州五大名楼之——黄楼


苏轼到任湖州太守后,曾游飞英塔并留下了诗作:"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乡,震泽浮云天"。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王润之惊闻苏轼因文字获罪被捕后,便将苏轼大部分与友人的通信和手稿一把火给烧了。当御史台派人搜查苏轼的诗稿、书信等罪证时,一无所获。这虽然得以保护苏轼,却也导致后人看不到苏轼的许多早期文章,令人遗憾。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州飞英塔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而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当时已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他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宋太祖赵匡胤当年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贬谪生涯。

日炙风吹面如墨


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带家人到达黄州,寓居定惠院,他写了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慧寺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以孤鸿自喻,表示孤高自赏、不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独与寂寞。团练副使,官位极低,微薄的俸禄已经不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了,这时王润之勤俭持家发挥了极大作用。但即使如此,日子依旧艰苦。当年八月,友人马正卿为苏轼请得黄州城东荒地数十亩,让他垦种以解决生活问题。苏轼开垦种植,筑室雪堂,作为游息之地,自书“东坡雪堂”四字以榜之,号东坡居士。

黄冈名胜——东坡赤壁


苏轼曾在诗中记述:“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在黄州期间,苏轼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豪迈的诗句,寄托着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与苏东坡夫妇共度患难的王朝云甘愿清贫,布衣荆钗,悉心为苏东坡调理生活起居,她用黄州廉价的肥猪肉,微火慢炖,烘出香糯滑软,肥而不腻的肉块,作为苏东坡常食的佐餐妙品,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东坡肉"。

东坡肉


五、东山再起,再知杭州

1084年(元丰七年)三月,苏轼又接到诏命,将他改为汝州团练副使,易地京西北路安置。苏轼接到诏令后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携家启程。七月二十八日,当他们的船停泊在金陵江岸时,苏轼与朝云的唯一儿子苏遯中暑不治,夭亡在王朝云的怀抱里。年近半百的东坡先生,因为添了这个儿子,郁郁寡欢的心情得到莫大的抚慰。然而刚刚半年,孩子就意外夭折,这使他陷入极度悲恸之中。他写了一首让人哀毁的诗: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这些催人泪下的诗句,既是东坡先生人生苦难的"诗史",也是其与朝云相知相慰的告白。

苏轼绘画——《潇湘竹石图》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元丰八年(1085),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轼也青云直上,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短短l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高太后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司马光画像


一日,东坡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王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当苏轼看到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苏轼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至此,他是既不能被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旧地重临,杭州百姓沿路焚香鸣炮欢迎他们所爱戴的父母官。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苏堤春晓”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杭州西湖——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今安徽阜阳)任知州,他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一年后,58岁的苏轼以兵部尚书被召还京,复兼侍读。是年南郊,苏轼为卤簿使,寻迁礼部尚书,迁端明、侍读学士。不幸的是,他的继室王润之卒于京师。临死前,她把王朝云叫到床前并嘱托:永远不要离开苏轼。可见她对苏轼的爱已经超越一切。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其人生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

宦海浮沉——同甘共苦


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城县(今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好古博学,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王润之的死让苏轼看破红尘,转而爱上了佛家之道。他一度认为尘世间的一切让他痛苦,只有佛学能让他解脱,不再记起过往的种种!

苏东坡与王润之塑像


六、流落儋州,客死他乡

元祐八年(l093年)9月,高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改元“绍圣”(绍述宋神宗之政)。在高太后摄政时,哲宗基本是个局外人,很是郁闷。刚一亲政,他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用章惇为宰相,无情打击太后起用的元祜党人。苏东坡被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御史论苏轼掌内外制日所作的诗词,讥斥先朝,将刚上任定州太守1个月的苏轼再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惠州地处岭南,山高路远,瘴气弥漫,古为南蛮荒地。眼见难有起复之望,身边侍儿姬妾人心惶惶,苏东坡只好将他们遣送。

中国十大道教名山——惠州罗浮山


苏东坡的朋友蒋某为他送行,看见一位叫春娘的姬妾风姿卓越,便要以一匹白马相换美妾。苏东坡点头应允。但这个才貌双全的姬妾却不肯,指责苏东坡道:你这个堂堂苏学士,美其名曰怜香惜玉,却要将人换马!激愤之下,竟当场撞槐而死。令人唏嘘不已!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不离不弃,追随年近6旬的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到了惠州。“东坡处处筑苏堤”。他到惠州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捐资疏浚惠州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这是苏轼一生筑过的第三条长堤。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蔚然成韵。

惠州西湖


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唱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为他聊解愁闷。“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苏轼大笑:"我正悲秋,你又开始伤春了!"在政敌的迫害下,苏轼的生涯类转蓬,一次比一次贬得远,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击大。朝云唱到那两句时,想起东坡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对他忠而被贬、沦落天涯的境遇同感在心。于是泪下如雨,不能自已。而东坡亦是知她的这份真心,才故意笑而劝慰,两人之知心,可见一斑。

蝶恋花


不幸的是,王朝云在惠州遭遇瘟疫,身体逐渐虚弱,终日与药为伍,总难恢复,苏东坡拜佛念经,寻医煎药,乞求她康复。但从小生长于山水胜地杭州的朝云为花肌雪肠之人,最终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不久便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东坡尊重朝云的遗愿,于绍圣三年八月三日,把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那里原本不叫西湖、也不叫孤山,可是朝云本是杭州姑娘,东坡就给这两个地方改了名字。他亲笔为她写下四句禅谒《墓志铭》的铭文: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在朝云的坟墓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命名为“六如亭”,亭子两旁的对联上写着“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惠州孤山——六如亭


失去了红颜知己解语花的苏东坡,惟有借酒浇愁。从此,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红。如果朝云得知60岁之后的苏东坡居然又再被贬到大海中有一处叫“天涯海角”的孤岛时,该是怎样的心痛呀!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儋州(今海南岛)。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但与世无争的苏轼竟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学苏轼。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海南岛——南天一柱


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哲宗去世,端王赵佶继位,即宋徽宗,大赦天下。苏轼被调廉州安置,后任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从儋州回归的途中,复任朝奉郎,苏轼写下了令人心酸的自嘲诗句:“心如槁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东坡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次年,其子苏过遵苏轼遗嘱,将父亲灵柩运至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圆了他与王润之同穴合葬之愿。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东坡塑像







举报

评论 23

评论




  • 堇国公

    9



    千年文人第一!


    回复·6天前






  • 三水武

    3



    一生颠沛流离,成就一代文豪。倘若京师为官,哪里会有赤壁怀古。


    回复·3天前






  • 田园牧歌200176006

    1



    以马换婢,婢撞树而死,令人唏嘘不已,苏学士应该征求婢的同意啊!可惜,可叹!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833次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4 名

发帖:NO. 50 名

在线:NO. 42 名

刃甲2022 发表于 2024-3-7 22: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今天上网不回帖,回帖就回精华帖!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沙发 2024-3-7 22:18:03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06:41 , Processed in 0.251874 second(s), 6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