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蓝兰的花朵

天晴朗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查看: 214|回复: 0
收起左侧

[综合背诵默写] 2023中考语文 · 7~9年级上册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22-12-21 07: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译文

(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山
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各种草的长势也很旺盛。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
起。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运得
很,好极了,就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二、赏析


1.品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句诗。
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
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
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
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让我把为你忧愁
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二、赏析


1.品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
这句是景物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
“不如归去
”的子规,既含
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
2.请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这两句诗紧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
“愁心
”的载
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生动形
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译文
旅人前行的路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
十分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夜色还没有褪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二、赏析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这两句炼字讲究,意境开阔。
“平”“阔”“正”“悬”四个字用的极好,
“潮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
势。春潮涌涨,江水浩渺,风帆鼓吹,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诗的意境也由此显得恢弘壮大。
2.请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当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逝去,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两句中,诗人
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切,而且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的庄户人家炊烟
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
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二、赏析


1.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
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这九种景物,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
饰语,使它们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
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
感。
2.《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在写景时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将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
之情,尽管全篇作者不着一个
“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疑。
课外诵读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二、赏析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
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
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二、赏析


1.“寻常
”“几度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初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
怀念。
2.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落花时节
”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
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一、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
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开放了。

二、赏析


1.“强欲登高去
”中的
“强”有什么表达效果?
劈头一个
“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二、赏析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前两句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这样的宁静如果不被打破,也许诗
人可以沉浸其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
2.从全诗看,前三句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从全诗看,前两句写的是景色,第三局写的是芦笛声,末句抒发心中所感,写的是思乡之情,前三句都是为末
句直接抒情做烘托和铺垫。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
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二、赏析


1.诗人认为
“秋日胜春朝
”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获得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这一
说法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诗人展现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表现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豁达情怀,体现了面对困难百折不
挠的斗争精神。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译文
你问我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回头再说那巴山夜雨的况
味。

二、赏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以及离别的痛苦。
2.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既写出空间的殊异,又写出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的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
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
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二、赏析


1.“夜阑卧听风吹雨
”中的
“风吹雨
”一语双关,请指出其两层含义?
“风吹雨
”既指眼前风雨肆虐的现实环境,又含有象征意义,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
2.诗人是如何将
“风雨大作
”与“卫国战争
”联系起来的?
“风雨
”和“战争
”二者之间本来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因为实现祖国统一是陆游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所以一场突
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那窗外呼啸的风声,噼啪的雨声,在梦境中化为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若不
是诗人曾在战场搏杀过,若不是诗人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诗句的。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一、译文
自古以来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阵阵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拘
束,过了潼关,将是重重叠叠、浩渺无际的秦岭山脉,再也没有平坦之路了。

二、赏析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潼关怎样的特点?
孤高突起、寂寥辽远。
2.诗人借吟咏潼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是体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八年级上册

必背诗词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
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
隐居在山冈!


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
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
“徙倚
”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
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
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
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
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
渺渺更使人烦愁!

二、赏析


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
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
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
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
“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
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2.全诗以
“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全诗以一
“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
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
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二、赏析


1.说说
“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
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的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

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
“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
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
“单车
”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
“独绝千古
”,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
“‘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
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
“诗中有画
”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
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这两句在色彩
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直”“圆”二字的
“锤炼
”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
“烽
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是
“孤烟
”,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候,能够
“直”冲云天;苍茫的大
漠背景下,
“落日
”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
“自然
”之处还在
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一片江
水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
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二、赏析
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向着广阔的原野奔
腾而去。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江水本在河
道中奔涌,却仿佛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显得视野辽阔,境界高远。颈联则以静止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
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
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时的景象,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这两联的景物,或
天高地远,气象阔大,或风物灵动,景色优美,正是作者喜悦开朗心境的展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出作
者远游异乡、闯荡世界的兴奋心情。但随着离乡越来越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来越浓,最后一联则转入思
乡之情的抒发。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
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
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二、赏析


1.赏析颔联中
“争”“啄”两个字的妙处。
这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
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2.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
点?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
“早莺
”“新燕

自不必说,
“几处
”说明早莺尚少;
“争暖树
”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燕
”说明燕子始
回,尚未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
”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
“浅草才能没马蹄
”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
高。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译文
建造房舍生活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
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
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二、赏析


1.诗作中
“心远
”一词应当如何理解?
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
“心远
”,无世间事
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和谐,
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2.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
作‘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
“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
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
“望”相比于
“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
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
“俗本皆作
‘望南山
’,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
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
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住簪子。

二、赏析


1.试赏析千古名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前句写花,写所见,是感伤国事;后句写鸟,写所闻,是感伤家事。花鸟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诗
人却观花落泪,闻鸟惊心,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的深沉。


2.诗作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
(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
“家书
”、搔
“白头
”),情中有景。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
构成了有纵深感的多维艺术空间。这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景物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
式的统一。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待,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
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秋色里,响亮的军号震天动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汗液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二、赏析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
“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
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
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2.结合本诗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的。
一般说来,描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色彩浓艳的词语,而李贺的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
黑色、金色、胭脂色和紫色等,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
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而不只是勾勒轮廓。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当初东风不给
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春色幽深的铜雀台了吧。

二、赏析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
无奈。
2.“以小见大
”是《赤壁》这首诗主要的写作特点,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
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
“折戟
”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
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
“东风不与周郎便
”之后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
“二乔

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听到天帝情意恳切地问我
想回到什么地方。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只叹天色已晚,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
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二、赏析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
的不满。
2.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
“蓬舟吹取三山去
”?
这一句反映出词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她在社会现实中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
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缥缈的仙境,梦想有机会乘风而起,到那没有纷争、远离尘世的地方去。
课外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译文
庭院里有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
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
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二、赏析


1.从全诗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有什么作用?
卒章显志,点名诗旨;升华情感,令人回味。
2.体味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
“奇树
”,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龟虽寿
[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
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感情吧。

二、赏析


1.诗的开篇写
“神龟
”“腾蛇
”有什么作用?
诗人以
“神龟
”“腾蛇
”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2.赏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两句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以及统一天下的抱负和雄
心。现常用来表示一个人虽然年纪大,却胸怀大志,意欲有所作为,因而能够激起有识之士的感慨和共鸣。
赠从弟(其二)
[东汉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一、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
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二、赏析


1.诗作颔联连用两个
“一何
”,各突出了风声和松枝的什么特点?
第一个
“一何
”突出了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
“一何
”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却是
“赠从弟
”,有何用意?
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现诗人坚贞自守的品
格,也有对堂弟的劝勉之意。
梁甫行
[三国魏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一、译文
四面八方气候不同,风霜雪雨千里有异。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老婆孩子像野兽一
样没有衣服穿,每天就在这艰险的山林里生活。家家户户没有烟火,狐狸野兔在屋内乱窜。

二、赏析


1.诗作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歌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
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两句在是各种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他们的恐惧与凄楚,承接前文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
深化了主题。
浣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二、赏析


1.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易逝;下阕写落花、归雁,抒发伤春怀人之情。
2.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无可奈何花落去
”是伤春,
“似曾相识燕归来
”是伤别。该句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含
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一、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
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二、赏析


1.这首词上阕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出现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2.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动静结合的手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
“静”;三、四
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
“动”,而西湖愈显幽静。动静相衬,写出了
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一、译文
我登上金陵城的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扬州。

二、赏析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且偷安,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2.赏析词的下阕。
一个
“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
“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
“几时收
”的发问,既是痛
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
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译文
经常回忆起以前到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日暮时分,饮酒为乐又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一直玩到尽兴才
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我奋力把船划出去,桨声惊起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二、赏析


1.试赏析
“惊起一滩鸥鹭
”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船行速度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小词仅用三十余字就讲述了一个如此曲折的
“故事
”,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表现了词人热爱生
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九年级上册

必背诗词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译文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面对美酒佳肴我)放下杯子,扔下筷子,(烦
闷得)吃不下饭,拔出剑来,环顾四周,心中茫然无所适从。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
大雪却铺满了山岭。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
pán)溪垂钓,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
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
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二、赏析


1.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
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2.《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变化复杂。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
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
“冰塞川
”“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
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贬归来,真
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
春。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二、赏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
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2.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
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句中,诗人以
“沉舟
”和“病树
”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
“千帆
”“万木
”比
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
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译文
熙宁九年中秋节,(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
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我)在月下起舞,清影也随人舞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
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
难得周全。只希望人人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赏析


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
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2.这首词句句扣住
“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
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的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这首词开篇饮酒赏月,
“明月几时有
”的发问,表现出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
“今夕是何年
”°的发问,作者
想象月宫今夕的情景,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的回答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
情绪。
“何似在人间
”则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
“照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是作者在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之情,其中暗含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明这是人生和自然的
规律,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豪迈的胸襟。末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把对兄弟的情感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乐观向上、
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
课外诵读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
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
有停止。

二、赏析


1.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
”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是最明亮的;明明是自己的心理感受,偏要说得那么肯定,
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不合情理,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其对故
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一、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令千万代人伤情。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二、赏析


1.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颔联通过对
“人去后
”“日斜时
”的“秋草
”“寒林
”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清、寂寥的氛围,
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贬长沙之事,表达了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
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
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
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二、赏析


1.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首联写自己被贬的原因,不卑不亢,磊落坦荡。
“朝奏
”而“夕贬
”可见获罪之快,
“九重天
”可知君心难测,
“路八
千”体现出路途遥远。
2.颈联借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简要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诗人把情感寄托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一句四顾,一句瞻前,不独系
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家何在
”中,有诗人的血泪;
“马不前
”里,流露出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的无
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阔的境界,悲惨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造出醇似美酒的一联,千古传唱。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
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
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二、赏析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做简析。
晨起早行,故乡渐远,其中的艰难与愁苦可想而知。但诗人的感情是含蓄的,他暂且不去想旅途之苦,转而关
注眼前的景物,用精炼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捕捉到最真实的感受。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
在其中。

2.从全诗看,尾联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上,表达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诗人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
池塘,其中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结构上,与首联中的
“客行悲故乡
”相照应。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译文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
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
如既往地向东流。

二、赏析


1.“一上高城万里愁
”中的
“愁”字有什么作用?
愁,思乡,怀古。一个
“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以
“愁”开篇,其后交代
“愁”的缘由,引起下文。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写城楼下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深宫禁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
然如故。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
“万里
”推向
“千古
”,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
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
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
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二、赏析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千古名句,请简单赏析。
这一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谐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2.尾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蓬山
”是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住处;
“青鸟
”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指信使。第
一个典故表明两人见面很难,第二个典故则是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行香子
[北宋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一、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
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
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二、赏析


1.这首词以什么顺序展开景物描写?词人笔下的景物具有哪些特点?
以词人的游览顺序展开景物描写。词人笔下的景物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通篇用语流转自然,给人以明快之感。上阕结句写花,下阕结句写莺、燕、蝶,画面一动一静,互相呼
应,使全篇结构匀称,回环往复,意趣盎然。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田园
春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

一、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二、赏析


1.这首词中词人通篇言
“愁”,你是如何理解词人的各种
“愁”的?
词中的
“愁”,有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有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还有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哀愁。
2.下阕以
“却道
‘天凉好个秋
’”结尾,有何作用?
“却道
‘天凉好个秋
’”生动地表现了词人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结尾这句形式轻佻洒脱,实则十分
含蓄,充分表达了词人之
“愁”的深沉博大。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214次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9 20:36 , Processed in 0.223014 second(s), 5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