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专项突破:如何构思作文的开头?2023-01-23 10:01·也聊教育那点事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如何构思作文的开头? 技巧指导 同学们,大家好!开头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平时写作,注意到文章的开头了吗?可能有的同学还不够重视。元代文学家乔梦符曾经用“凤头”形容文章的开头,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美丽动人。其实,我们曾经聊过,无论是平时写作,还是考试作文,我们都要有“读者意识”。你的作文,是否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其兴趣,让他(她)认真仔细地读下去,开头是否出语不凡,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巧妙开头,激发兴趣。 那么,我们怎样给文章一个闪亮的开头,让读者耳目一新,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呢?我们可以结合所学课文,寻求妙招。 一、设置悬念 悬念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悬念设置的方法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什么是悬念呢?所谓悬念,就是把文学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个疑团,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心理,从而增添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读了以后,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作者和父亲离别竟有“二年余”之久?父亲的背影怎么会让作者难以忘怀?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会产生浓厚兴趣,走进朱自清和父亲的情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开头设置悬念,创设必要的氛围,有助于展开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但这种方法不能滥用,要力求合情合理,不要牵强、生硬,否则会失去悬念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 我们写作时,开头通过描写环境、抒发感情,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既为全文奠定意味深长的基调,又能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例如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的开头,从友人宁坤要“我”创作一幅画,要体现昆明的特点写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汪老画的是什么呢?竟然是倒置的仙人掌!还开出来花,旁边是几朵牛肝菌和青头菌,还有几行题字。 为什么汪老开头从一幅画起笔呢?可能是昆明的意绪缠住了汪曾祺。他无法抑制那种挥之不去的情愫,索性用文字为画意做注脚,说个痛快也罢。这就有了文。有了这样的姻缘,画与文互为映照,相映成趣。 你看,紧接着的一节,“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独立成段,就此彰显他要荡开画面,摹写画笔所不能及的“昆明的雨”了。后面的文字就是作者用烙印在他生命记忆里的细节,开始不急不躁地给读者用富含情韵与画面的词句,讲述那只属于他的40年前的昆明记忆。 三、巧用修辞 同学们,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如果写文章开头,恰当运用修辞,可以使文章一开始就新颖生动,富有吸引力,让读者迅速对文章产生兴趣,引人入胜。 例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开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同学们可能害怕文言文,可仔细朗读这样的开头,你会觉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多么新鲜有趣!原来文章的题目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作者先写从小丘西行“至”小石潭的经过,照应前篇。作者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于是“心乐之”。想循声而往,但被“篁竹”所隔,于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这几句,作者既点出小石潭的环境,又表达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未见小潭,先闻水声;因闻水声,即觅小潭,行文曲折,摇曳生姿。 总之,同学们,我们写文章的开头,可以用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巧用修辞等方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渐入佳境,余味无穷。当然,文章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并不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我们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为文章量身定做最恰当的开头。如此,你的文章才能更有吸引力。 技巧运用与点评 就这样慢慢长大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海子 (★赏析:开头引用海子的诗,富有诗情画意,设置悬念,暗示主题。) “要用右手拿筷子,宝贝!像这样,大姆指要放在上面……”妈妈在反复教我。这是我刚开始学着用筷子时,这个手指头要这么放,那个手指头要那么放,真的是搞得我的小脑袋瓜一头雾水,后来也不知怎么学会拿筷子的,只是现在拿筷子的手法依旧没会,像是没长大一样。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先声夺人,从妈妈反复教“我”拿筷子写起,极具画面感。最后一句,暗写长大的不容易。) 转眼一看,一个四岁的小娃娃坐在地上“鬼哭狼嚎”,一旁的父母拉都拉不走。原来这个小娃娃要上幼儿园了,很是不情愿。没错,这就是我。记得那时,我好不容易答应妈妈去幼儿园看看了,结果出来时又开始哭叫:“呜啊啊,我不要上这个幼儿园啦!换一个换一个!”就是因为,我觉得那个老师长得太凶了,一看就不像什么“善茬”。妈妈告诉我:“宝宝现在已经长大了,要开始学习知识了,不能再天天都粘着妈妈了,你看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哪个不去幼儿园呢?在那里还能交到好多朋友哦!”于是我就这么被“哄骗”进幼儿园了。 (★赏析:这一节作者写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情景。“我”老师凶,哭着不肯上学,妈妈婉言相劝。“哄骗”过程中,包含妈妈多少耐心和细心啊!) 十一二岁时,我正在上小学。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说道:“长大,就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稳重。在家里,要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懂得孝亲敬长。你们不再是小孩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已经结束,你们如今要做的,就是用知识来填充成长的旅程。”听着这些话,我似乎对长大有了新的感悟。 (★赏析:这一节写上小学,“我”在思想品德课上,听老师教导后的心理变化。紧扣长大主题,巧妙照应前文。) 十四岁,我上初中了。这时的我似乎懂事了许多。早晨,我出门卖早餐,连带了爸爸那份,爸爸感动地说:“哎呦,闺女长大了,都知道给我买早餐了。”我皱了皱眉,其实买早餐这个念头,早在昨晚就产生了。 (★赏析:小作者在这一节,写上初中后,为爸爸带了一份早餐。最后一句,再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那晚,十一点多,我起床上厕所,除了闹钟的嘀嗒声和树叶的摇摆声,周围一片寂静。恍惚间看到一个孤寂的背影已在窗前,与这悲凉的月色相互映衬。许久,他点了支烟,灰白色的烟雾徐徐升起,笼罩在他周围,仿佛给夜晚又增添了一丝凄凉。随着一声轻叹,他微微摇头,像是对夜色的无奈又似对自己的否定,他的背影好像在说:“工作不顺利,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为何,如此凄凉?”。这个背影是爸爸。那几缕白发在月光下闪得刺眼,却没带来丝毫生机。爸爸老了,这也意味着我该长大了。以前都是他早起为我做早饭,夏天时起得更早了,怕我喝粥时烫嘴,特地盛出一碗晾着。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写在深夜,看到父亲的孤寂的背影,产生对“长大”的新的感悟。作者运用环境和动作描写,写父亲因为生活不容易,产生的孤独感。“那几缕白发在月光下闪得刺眼,却没带来丝毫生机”,体现“我”对于父亲的疼爱和体贴。) 童年,在渐行渐远。儿时听的《澎湖湾》,逐渐变成了一些流行歌曲;裤子衣服穿不下了,只好用来做成了抹布;亲戚来家,不再像抢抱小孩子一般对我,而是耐心告诉我:要孝敬父母,要好好学习。他们眼里对娃娃的逗乐,慢慢转变成对我的期待。 (★赏析:这一节通过对比,写出童年渐行渐远,从儿歌、衣服、亲戚对我的变化,使长大的主题呼之欲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时光一去难再回,在追忆中,我就这样慢慢长大。 (★赏析:小作者这一节,引用陶渊明的《杂诗》,写岁月的流逝,在追忆中“我”慢慢长大。) 总评: 小作者从生活中选材,紧扣文题,巧妙开头,写从小到大自己慢慢长大的具体事例,表达对于父母的感激之情,对生活的珍爱之意。 开头,作者引用海子的诗歌,不仅设置悬念,而且创设情境,巧妙暗示全文的主题。 中间,作者按从小到大的时间顺序,依次写慢慢长大的事情。先写小时候,妈妈细心地教“我”拿筷子,再写“我”害怕去幼儿园,妈妈耐心地劝告“我”,接着写小学时,老师在课上的谆谆教诲。最后写上初中后,“我”在深夜发现爸爸的孤寂和衰老,决心为他带早餐。起承转合,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旨。 结尾,作者引用陶渊明的诗歌,呼应开头,余味无穷。(指导老师 陆建胜) 佳作欣赏 就这样慢慢长大 小时候的我,做着美好的梦。梦想中,那片天空好像挂满笑容。轻柔的旋律在耳畔荡漾,茶杯升腾出一片氤氲的雾气。淡淡的感觉,让长大的我,不由想起那些逝去韶华,想起那些岁月留下的印记。 有人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从五岁开始的。但朦胧的脑海中,我还依稀记着刚上幼儿园的片段。可能是第一天上幼儿园,蓦然间,离开了爸妈的我,忍不住眼角的泪水。我的脸上泪水肆意流淌,任由一旁的爸妈怎么劝阻,就是收不住。 后来,不记得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一句话:“男子汉不能随便哭,女孩子也一样。哭完,以后就不可以再哭了。来,老师给你一个小苹果。” 就这样,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渐学会了一些基本技能。当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每天都能拿上一个小苹果,让妈妈表扬。 当我进入了小学,以前只顾玩乐的我,又怎会喜欢枯燥的课堂呢?曾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你喜欢上我的课吗?”“不喜欢,因为很没劲。”我回答得很是干脆利落。老师愣了一下,然后她微微笑了笑,印象中只有那一双秋水般的明眸。“你看,老师笑起来和你一样,也是看不眼睛的。我们以后做好朋友,好嘛?既然是好朋友,那么上课的时候专心一点,好吗?”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承诺,慢慢的,我可以专心上课了。在课上,我积极举手发言,当时梦想可能只是让老师表扬,多看看那灿烂如花的笑颜。 渐渐地,我步入了更高的年级。年龄的升高使我迷上了小说。自然地,学习也不免有些放松。终于,我的考试成绩低得出人意料。老师再也忍不住了,一连串的责备劈头而下:“考这么点分数!你自己不觉得丢人么?看别人得意的样子,你安心于被别人嘲笑吗?你愿意承认你没有别人聪明吗?”不住地责问,字字诛心。滔天的悔意,一瞬间包围了我,悔恨的泪水,第一次悄然而落。 就这样,老师的一番责备让我清醒。慢慢地,我明白,我的学习,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学习的好坏,都由我自己来承担。于是,当时的梦想就成了对 自己永远的承诺:我是最好的! 长大后的我,坚信美梦会成真。因为我已慢慢懂得,只有努力,才会成功。在家人和老师的关心和教育下,我就这样慢慢长大。 简评: 小作者从小时候“我”做着美梦写起,创设美好的意境,开始追忆往事。先写上幼儿园,自己离开父母的不舍,老师的耐心劝解和热情鼓励。再写自己只顾玩乐,不想上课,老师的循循善诱,适时激励。接着写自己成绩下降,老师的严格训斥。紧扣文题,首尾呼应。对比和衬托,为本文增色不少。在细节描写上,小作者还要下工夫。(指导老师 陆建胜) 舌尖上的温情 至今,我还清晰记得,妈妈为我做的那碗红烧小鸡炖香菇,让我吃了回味无穷,欲罢不能。它让我的舌尖,品尝到了美味,让我感受到妈妈的温情和爱意。 小时候,妈妈总是会在节假日里,抽空为我做这道菜。我吃完还会一边舔着嘴唇上的浓汁,一边满意地点头说道:“啊,真是太美味了!要是可以再来一碗就太好了!” 这个周日,妈妈专门又为我做了这道菜。妈妈做菜之前,我一直看着妈妈,学习一下。毕竟吃了那么多回,还不知道怎么做的!妈妈一边烹制,一边为我讲解。 首先,妈妈把一整只鸡切成了一块一块的,然后就是‘第一步’——拿出一个比我脸还大的碗,在里面加入胡椒粉、盐、料酒,两勺生抽,两勺老抽,以及一勺耗油和一勺‘我最爱的老干妈’,妈妈盯着我,说:“你得抓几下,然后腌制10分钟,记住了吗?这样佐料才能入味。”“哦!”我点点头。 接着,就是妈妈最拿手的‘第二步’——烹煮。先在锅中倒入一勺菜油,把油烧热,将先前切好的姜、蒜、以及花椒,和在一起,炒香,倒入洋葱翻炒,再倒入香菇炒。“哧啦——哧啦——”只见妈妈用铲子不停地翻炒着,香气四溢。妈妈边拿鸡块,边对我说:“最后放入鸡块,倒入半瓶啤酒,炖上20分钟后就可以出锅了!做菜也要精致,跟学习一样,记住了没?”“记住了!”我快乐地回答道。 听着妈妈边说边做,我偷偷看着妈妈,只见她额头上沁出颗颗汗珠,黑发中似乎又多了几根银丝。但是,她脸上却洋溢着笑容,像盛开的鲜花般灿烂。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们这个家呀!妈妈好辛苦呀! 打开锅盖,就有股香气扑面而来。我迅速拿起筷子尝了一下,滑,嫩,鲜,香,那滋味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嗯,真不愧是出自我家的厨神——妈妈之手啊!味道好极了!” 其实,我的妈妈不仅这道菜做得好,就连“清蒸大鹅”“红烧狮子头”等,也都很好吃。于是,爸爸常常对我说:“你妈妈是贤妻良母,我们不但有口福,而且多么幸运啊!”。 我望着妈妈那劳累的身影,尝着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感叹道:“这真是舌尖上的温情啊!” 简评: 小作者学习了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的写法,细致地描写了妈妈做红烧小鸡炖香菇的全过程,表现妈妈对“我”的爱。作者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有机融合,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个角度,展示了菜肴的香气四溢。妈妈的劳动的辛苦,也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小作者平时生活中的细心观察,离不开点滴的阅读积累。(指导老师 陆建胜) 课后训练 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