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杜甫《登高》到底有多绝?可称天下七律之首原创2023-03-22 06:00·焕文诗社
每次想到杜甫,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几个字:忧国忧民、无可奈何、壮志未酬。
他是真的发自内心在为百姓考虑,但也是真的坎坷。
晚年的杜甫,住着四处漏雨的茅草屋,又为孩童所欺,怎么一句辛酸能够概括。
谁能想到,那个曾经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青年,最后活成了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样子。
他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学者可以通过杜甫的作品,来深度解析当时的唐朝。
他的诗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尤其是他的“三吏三别”,既可以体现文学严谨性,又能诠释一些历史价值。
见到阶级不平等,他会愤而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看见因为战争而四处征兵,导致妻离子散他会无奈感叹“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而真正让读者感觉到杜甫内心的沉重,还要说下面这首作品。
风也匆忙,天也高远,猿猴的叫声十分凄凉。水清清,沙子白,河洲有鸟儿在盘旋。树木无边,落叶萧萧,看不到边际的长江滚滚而来。 不禁悲伤地感慨秋天的风景,万里漂泊,常年是他乡异地客。一生总是疾病,今天又一个人上了高台。这一生太过艰苦,没有实现理想而早早衰老。心中满是颓然,却又停下了忧愁的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感慨之作,个中滋味,让人唏嘘。这首诗的感情真挚而又无奈,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的深刻解读。
风急天高,猿猴哀鸣,却也比不上他心里的苦涩。他想为国为民,可惜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
他字“子美”,可这一生所经历的,却并不完美。
同样的登高,他再不复年轻时的飞扬,而是被现实煎熬到暮气沉沉。
人是需要憧憬的,那是生活下去的动力,可对于杜甫来说,空有抱负却无用武之地。
朝廷混乱,他想要激浊扬清,还天下人一个太平盛世,可是他人微言轻,无可奈何,只能郁郁寡欢的登临高处,神思悠远。
晚年,家徒四壁,四处漂泊,十年寒窗,真个讽刺至极,再没有谁能比他更懂得时过境迁的道理。
罢了,往事随风,都在后人笑谈中。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