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挺膺之姿,赴青春之约 2011年,20岁的我离开如皋求学工作,2021年,离开如皋十年的我30岁,选择了归乡,选择了水利,也选择了责任与担当。 刚回来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一个研究生,不在大城市打拼,还回如皋,这不是浪费吗?” 可我想说,能直达基层一线,是我青春岁月中最幸运(值得)的事。 今年3月7日下午,我突然接到主任的电话:“小赵,你赶紧来焦港,准备一下明天讲解。”都说字(话)越少事越大,我稍微收拾收拾就赶去了焦港。一路上想,(两句交代下讲解的对象和性质)这距离讲解不到24个小时,讲解稿也没见过,再加上我还是个“社恐”,不行,这活儿我要想办法推掉。正在我愁着找不到理由时,在一堆素材(和下文水利素材歧义)里,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水里人的故事浮上心头,让我打消了迟疑。) 在焦港流域,大寨河与长甸河交汇处,有一座十字桥。这座桥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建桥的时候,附近的村民过河都靠船公摆渡,晴朗天气还好,遇到狂风暴雨,小小的渡船便失去了平衡(摇晃得厉害),翻船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有些村民宁愿选择绕路,也不想冒风险。为了解决村民过河难题,如皋县水利局计划在在河面上搭桥,设计工作由当时年仅三十岁(?)的陈鑫泉老局长负责。那时候钢材匮乏,(地方上)有些桥梁甚至用竹片替代钢筋。(竹片肯定不能再用),为了省钢材,陈老首先想到的是(最终优选了)双曲拱桥(方案),但这种拱桥结构很复杂,在华东地区也(都很)少见,更别说要设计成两座双曲拱桥在跨中进行正交的结构。 为了建十字桥,陈老吃住在工地,对图纸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研究,对施工中的每一颗螺栓都严格把关,历时三年,这座大跨度双曲拱十字相交的桥梁建成了。桥通了,村民的生活也“通”了,大伙儿直夸十字桥是造福大家的“幸福桥”。 我想,建十字桥这种少有样本参考的桥梁,不正是水利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先行?原来“四敢”精神早已流淌在水利人的血液中,刻在水利人的基因(行动)里。 那我还有什么可犹豫呢,怎么还想着逃避推卸呢?办公室里,我坚定地跟主任承诺,这烫手山芋我接了!面对(繁杂的解说)素材的繁杂,我(静下心来),一页一页翻过去,理清脉络,整理成稿;面对五页多的讲稿,我反复朗读背诵,水也顾不得喝一口;面对不熟悉(陌生)的现场,我从河长制公园到幸福焦港展示馆,来来回回排练,走过一趟又一趟。 在紧张和忐忑中,很快就到了正式讲解,我带着前来参观的人们,走过一个个参观点,讲述着属于每一处的独特故事,之前的紧张(和忐忑)也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当我看到大家好奇的眼神,频频点头的神态,不停拍照的动作,我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 后来,我陆陆续续又参与了几场讲解,从春寒料峭讲到草长莺飞,从阴雨绵绵讲到生机勃勃,每次面对不同的受众,都需要重新设计安排讲解词,而讲解的前夜,梦里梦外,三千多字的讲解词,就像字幕一样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但为了讲好水利故事,这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你若要问我,青春有遗憾吗?我会告诉你,有,因为肩上的责任,让我的青春少了些许“任性与疯狂(轻狂或张狂)”,我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没有如胶似漆的爱情,有的只是忙前忙后的会务保障,与绞尽脑汁的夜深人静(夜静更深)。 但你若要问我,青春后悔过吗?我想告诉你,为什么要后悔,没有比这里更好的选择。 市考以上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这些都是我们送给这座城市最好的礼物。能够亲自参与焦港幸福河湖的建设,亲眼见证黑臭水体的脱胎换骨,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呢?32岁的青春正为我画出一副我爱的模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作为怀揣“准考证”、走在赶考路的水利青年,我们自当砥砺为民初心,激扬奋进斗志,带着与水利事业共成长的基层青春力量,继续用心底深处的责任与担当,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以水为墨,去书写南通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水利荣光。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4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