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herinspace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查看: 476|回复: 2
收起左侧

从苏东坡葬在郏县看宋代官员的丧葬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 名

发帖:NO. 1 名

在线:NO. 1 名

gwp! 发表于 2018-11-13 19: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原创 榆木斋 2018-11-13 09:39:07
从苏东坡葬在郏县看宋代官员的丧葬(上)

枯木



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年—1101年),四川眉州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客死常州。然而蹊跷的是,苏轼既没有葬在故乡眉州,也没有就近葬在常州,反而是葬在八竿子打不着的河南郏县,而且苏轼的弟弟苏辙去世后也葬在郏县,连带后世子孙大多在河南生根分枝,开叶散花。




关于苏轼长眠于河南郏县,历来成为疑团,从元代开始至今,历代不少学者具文讨论考证,然而未成定论,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制度说。按照宋代的规定,大臣去世只能在距离京城开封500里(一说300里)以内的地方安葬,表示效忠皇帝。清代河南巡抚毕沅拜谒苏坟,在《祭苏文忠公文》中首持此“表恋阙之微诚”说。

第二种说法:路途遥远说。苏轼命运多舛,晚年被流放到儋州,遇赦北归,客死常州,扶梓西归再穿越秦岭蜀道,均非易事,因此归葬故里之愿望终不获济。

第三种说法:贫寒说。同第二种说法相近,苏轼晚年贫病交加,少无积蓄,子孙盘缠不足,因此葬在河南。元代孙友仁在他撰写的神道碑阴记中提出此说。

第四种说法:形胜说。元代进士曹师可在《三苏先生祠堂之记》首倡此说,苏轼爱郏之山水,称赞美似家乡峨眉山,嘱其弟在他死后将之葬于此地。远自明清,近至当代,持此说者最众,几乎成为不争之论。

第五种,遗嘱说。源自苏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第六种说法,政治原因。与蜀中赵捻一案有关。宋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赵捻任太常博士,元符年间省父返渝,打着苏轼兄弟被贬的大旗,借除君侧之奸的旗号,起事造反。结果赵捻兄弟被诛,父母妻子皆被流放,因此苏轼兄弟不敢返乡归葬,落人口实。

当然还有其他说法,主要以以上六种说法为主。究竟哪一种更符合事实,我们依据历史资料和现存诗词书信,尝试分析一下苏轼葬于郏县的谜团。




宋代的丧葬制度,从形式上来讲主要有火葬和土葬两种形式,火葬最早是墨子的《墨子·节葬下》提出,后来随着东汉佛传入中国,僧众以火葬为主,随着信教民众的增多,因此到唐朝晚期到宋代火葬在民间比较普遍。

另一个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多,人多地少,以前丧葬大多带有陵园,侵占耕田,费用昂贵,因此贫寒人家无奈选择火葬。宋太祖在建国伊始,曾经下诏“禁民以火葬”,但收效不大,到宋朝南渡后更加盛行,因为大多人流落南方,故乡难返,火葬后暂厝寺庙,等有机会再迁葬祖坟。




然而,针对大多数仕宦或者殷实人家,还是以土葬为主。土葬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等观念直到如今都是深入人心。宋代提倡土葬,然而要求节葬,宋朝“丧葬令”规定棺椁内不得安放金宝珠玉,不准用石板作为棺椁和建造墓室,对墓田的面积和坟的高度、石兽和明器的数量等,都一一依照官员的品级进行限制。

那么针对第一种说法,所谓的大臣死后要安葬在京畿之地附近,表示效忠有没有依据?有的提出不少宋朝大臣死后并未葬回故乡,而是都葬在河南,比如出身庐州合肥的包拯死葬巩县(今巩义),出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的范仲淹死葬伊川,出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的欧阳修死葬新郑,出身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的范镇死葬襄城,作为证据。




然而笔者查找不少文史资料,却没有发现有此规定以及和此相关的记载。《宋史·礼志》记载了皇帝可以亲临的丧葬官员官品为:“宰相、枢密、宣徽使、参知政事、枢密副使、驸马都尉薨,皆临幸奠酹,及发引,乘舆或再往。”(《太常新礼》),针对这些官品显赫的大臣,也不过是亲临祭奠,厚致赙仪,从祀宗庙,遣使护葬。其中“亲临祭奠”、“从祀宗庙”、“遣使护葬”是最显荣的待遇,并无赐葬京畿之地的制度和记载。




从历史记载来看,宋朝大臣得以从祀宗庙的有24人,其中知名的有赵普、曹彬、潘美、吕简夷、韩琦、富弼、司马光等人,就连王安石都没有此荣耀(追配享又被追夺),然而,这些人都得以归葬故里,比如司马光归葬山西夏县,王安石葬于江宁半山园。以此看来,并没有什么大臣死后必须葬于京畿之地一说。




至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葬在河南,都有其自身原因。就拿范仲淹为例,范仲淹祖籍邠州(现陕西彬县),后迁居江苏吴县,病逝于江苏徐州,葬于河南伊川。范仲淹两岁时父亲范墉在徐州任上病故,其母谢氏(祖籍河北)将范墉灵柩护送至苏州并葬于范氏祖茔,但范氏家族对他们孤儿寡母不闻不问。因此范母携子改嫁时任平江府(今苏州吴县)推官的山东人朱文翰,范仲淹改姓为朱,叫朱说。后来了解家世后改回范姓。

范母辞世后,因为改嫁朱姓不能回归祖坟,而范仲淹改回范姓又不能是朱家媳妇,因此她既入不了范家祖茔,也进不了朱家祠堂,葬回河北正定老家,更是丢脸面的事,因此只好暂时厝葬于范仲淹夫人的老家河南商丘。后来范仲淹守制期间到嵩阳书院讲学途径伊川,拜谒了唐代名相姚崇的坟墓,姚崇和范仲淹有着相似的人生,也是早年丧父、母亲改嫁,姚崇官拜宰相后曾问过母亲百年以后要不要与父亲合葬一处,他的母亲回答说:人若有灵,纵隔千里也能相知,人若无灵,即便埋在一起也是枉然。后来姚崇就将他母亲安葬在了伊川的万安山下。这给了范仲淹极大的启发,于是1031年,范仲淹在母亲去世5周年后,把母亲的灵柩从应天府移葬至伊川的姚崇墓园附近。




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徐州,既然复姓自然可以回归祖茔,然而考虑到范氏家族的冷漠以及母亲的孤单无人祭扫,因此留下遗言,一定要葬于伊川万安山与母为伴。后来,范仲淹子孙一支均葬于此。此处除范仲淹和他母亲外,还葬有他的四个儿子,一个侄子,八个孙子和三个曾孙,这里成了范仲淹一支的范姓祖坟。这里要说的是如今有的人喜欢抬高自己,标榜什么先贤之后,比如有人说自己是范仲淹之后,可是范仲淹的后代大多在河南,而原来的苏州那一枝只能说是范姓,和范仲淹是同一祖宗,并不能说是范仲淹后人,可是偏偏有人整天在那里夸耀,真是无知。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苏轼葬于河南属于制度说或者“表恋阙之微诚”说缺乏事实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第二和第三种说法,有没有可能?笔者认为,苏轼即便是屡屡遭贬,然而积蓄还是有的,去世那年,苏轼遇赦,苏辙来信邀请哥哥全家到许昌同住,苏轼便派长子迈、次子迨去宜兴变卖田产,准备搬家,自己在真州等待汇合。从这来看,似乎要是归葬四川,路费还是可以凑集的,况且苏辙当时复职太中大夫,在颍川有田产,还是可以接济的,因此不存在路费匮乏之说。




第四种说法,形胜说。似乎比较有道理,郏县在嵩山之南,地形山水和苏轼家乡颇为相似,再加上郏县埋骨之地也叫峨眉山(苏辙《再祭亡兄端明文》:“地虽郏鄏,山曰峨嵋。”),因此三苏都很喜欢这片土地。苏轼的父亲苏洵就很喜欢在洛阳居住,考虑到四川老家蜀道艰难,往来京城不便,曾经有考虑举家搬迁到京城附近,曾有诗“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苏轼也在《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中写道:“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也是证明。后来苏洵去世后,苏轼、苏辙二人官职微贱,苏轼为登闻鼓院判官,苏辙是大名府推官,以后的仕途还未知和处,而苏洵官职最高也不过是校书郎,素无积蓄,因此只好扶柩载舟西归,安居眉州祖茔。然而苏洵苏轼对这块土地的向往之情可见一斑。




第五种说法,是最有说服力的,那就是苏轼的遗嘱,给弟弟明确说葬在嵩山附近,苏辙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然而第五种指说遗嘱葬在河南,并且没有明确说明在郏县。然而同时也有疑虑,苏辙在同一篇祭文中又说“先垄在西,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自昔有言。势不克従,夫岂不怀。”,说明在以前是说好要归葬眉州故里,长眠父母身旁,只是形势不允许,至于为何,没有明说。




第六种说法似乎有点勉强,蜀中赵捻造反案,虽然和苏轼有关,然而人死归葬故里,自古常理,他人自然不敢非议,至于借机排挤子孙,于情于理难以摆上公堂,更是无从说起。因此这只是后人的一点附会之谈。

那么,除了以上六种原因说法,还有没有更加贴近实施的说法呢?笔者认为还是有的,那就是苏轼深谋远虑,做长远之计。
(待续)





2018/11/13榆木斋苏东坡葬在郏县看宋代官员的丧葬(下)原创 榆木斋 2018-11-13 10:01:53
苏东坡葬在郏县看宋代官员的丧葬(下)

枯木



总宋一朝,党争不断,派系斗争激烈,然而宋太祖有誓言:“不杀士大夫”,历任皇帝都这样遵守了,因此文官即便是一贬再贬,也没有生命之忧。而传统的“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致君尧舜思想,使得文人趋之若鹜,京城成了文人汇聚的地方。




然而宋朝立国后,对官吏在京城置产的管理很严格,一般不允许私建官邸。仁宗朝的宰相韩琦说:“自来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宋笔记《石林诗话》说,“京师职事官,旧皆无公廨,虽宰相执政,亦僦舍而居。”,直到神宗朝才在皇城右掖门之前修建了八套官邸,有资格居住的都是宰臣、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寥寥几位。并且辞职后立即搬走,租赁他处,就连当过宰相的寇准,“历富贵四十年,无田园邸舍,入觐则寄僧舍或僦居”,可以看出宋朝对官员在京城置产管理之严。




宋朝对除了对京师管理严格之外,其他地域则不强行规定,可以允许置产。然而当时官员考核很严厉,谏官权力很大,稍有不慎就被人弹劾罢官,因此很少有人在任职所在地置产,避免落人口实。这就成了后来的“官不修衙,客不修店”的来历。




然而不少官员的子弟,以后都要参加科举,并且有的长期在京城附近为官,或者升迁贬官反反复复,京城外地多次变换,来京城需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因此有的官吏就在京城附近二线城市购房置产,为子孙将来打算,也为自己有个回旋之地,到告老致仕之后,或者举家搬迁回故乡,或者就在自己选择的地方长期住下,作为第二故乡,避免家乡贫瘠荒远长途跋涉之苦,也有益于子孙就近学习考取功名之利。




苏轼一生任职地方很多,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都曾任职,然而相比而言更喜欢阳羡之地,曾往来多达10余次。曾在《楚颂帖》中写道:“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又在《又送叶淳老》中也说:“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说明和宜兴有缘,并在宜兴置田买产,在贬谪惠州时,“某惟少子随侍,余皆在宜兴”,看来准备在宜兴养老。




然而面对时局变化,“乌台诗案”差点丢掉性命,让苏轼意识到自己容易惹事,连累子女,而弟弟苏辙则为人稳健持重,有冉冉上升之势,并且兄弟两个感情极深,自己百年后,妻子儿女托付给弟弟照顾自然放心。再加上苏辙在颍川有产业,子女多住在附近,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曾来信邀请苏轼同住,相互照应,并且由于苏辙的季子苏远之妻黄氏病殁,打算在汝州郏城的自有土地上辟设苏家墓园,先葬远之妇于此,征求兄长的意见。因此苏轼决定举家搬迁,和弟弟苏辙相聚。




然而在行进途中,朝局发生变化,向太后崩逝,左相韩忠彦失势,右相曾布乘此跋扈起来,到处安插亲信,绍述之说重新燃起,马上就会变成“曾布专政”的局面。于是苏轼暂时打消去苏辙那里的计划,静观其变,同时谈到葬地之事,让弟弟单方决定,既然八郎妇可用,自己为何不能用?然而没想到不久就病逝了,因此苏辙就依照哥哥的遗愿,找人占卜,选择郏县钧台乡上瑞里作为丧葬之地。




这里谈到占卜,宋代占卜文化非常普遍,不管大小事都会卜卦,主要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朝皇帝大多崇拜道教,因此卜卦巫术非常流行,大到升官科举,小到婚丧嫁娶,无不占卜。苏轼给苏辙遗言葬于嵩山之下,只是说明了一个大方向,最后选定郏县是占卜的结果。




因此是否可以这样总结:苏轼的父亲苏洵早有意愿迁居京都附近,繁华之地,可惜未能成为现实;苏轼考虑比较长远,如果归葬故里,一则长途跋涉,费用高昂,再则子弟都在京都附近,回川扫墓不易,就如同他们兄弟,父亲仙逝后,很难有机会回到四川故乡祭扫,难免心中戚戚然,如果葬在子孙居住的附近,可以长期相伴,也不孤单;三是看到弟弟有在河南长久居住的意愿(二人往来信件中,苏辙流露出在河南建苏氏陵园的想法。),自然百年后葬在河南,二人感情深厚,人生天地间,骨肉有几人?生前见少离多,死后能够葬在一起,那也欣慰;四就是托孤给弟弟苏辙,盼念照顾子女,免得儿孙无依靠;最后就是嵩山风景优美,和家乡相似,可以身葬异乡,魂归故里,青山绿水,又可以看到子孙昌盛,心无遗憾。




综上所述,苏轼最后葬在河南郏县,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并非草草而就。苏辙去世后也葬在哥哥旁边,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渭置苏老泉衣冠冢瘗诸两公之间,遂成“三苏墓”。“颍川有苏,肇自兄先”,从苏轼开始,苏轼、苏辙后代也陆续在河南扎根,颍川苏氏,开花散叶,把河南也当成第二故乡。




苏轼无论葬在何处,无论有何原因,如今已经成为过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也不是某一地方的苏轼,而是华人的骄傲,民族的自豪,留给人们的是传颂千古的美名和丰硕的文化遗产。




“是处青山埋忠骨,遍地绿水伴英魂。”,苏东坡先生千古!




2018/11/13榆木斋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2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主题推荐

    暂无主题推荐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点评回复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88 名

发帖:NO. 83 名

在线:NO. 63 名

小陈2004 发表于 2024-2-28 11: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我默默的回帖,从不声张!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暂未上榜

发帖:NO. 272 名

在线:NO. 271 名

八3夏诗雨202191 发表于 2024-3-12 2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楼主,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8 15:40 , Processed in 0.325184 second(s), 5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